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品味“舌尖上的太原”,這裡有不一般的“頭腦”

頭腦, 即八珍湯, 是太原地方名吃,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華網 發 (王夢佳/文 李澤鋒/攝)

提起“舌尖上的太原”你會想到什麼?想必“頭腦”是每個太原人心目中的關鍵字之一。

何為頭腦?如何製成?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其背後又有何動人的故事?

9月18日, 在“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型網路傳播活動山西行走進太原市中華傅山園時, “頭腦”吸引了採訪團的目光, 並紛紛點贊。

李春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承人, 他所熬制的“頭腦”令人讚不絕口。

“三更起五時熟打著燈籠喝頭腦。 ”在“老太原”中, 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據李春生介紹, “頭腦”即“八珍湯”, 主要採用黃芪、良薑、長山藥、蓮藕、肥羊肉、黃酒、煨面、醃韭菜等八種原料熬制而成, 輔料有酒糟、浮油、旦旦油(羊尾油)、花椒、蔥、蒜等。

在李春生看來, 熬制頭腦的任何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 羊肉一定要嫩,

要小火燉至少四小時, 然後燜20分鐘, 這樣羊肉味道更濃, 口感更“綿”;麵糊的粘稠度會影響口感, 必須用冷的清水攪拌蒸熟的麵粉, 不能有一塊面疙瘩;待羊肉湯煮熟後, 將攪勻的麵糊過篩, 慢慢倒入鍋中, 再依次加入其他食材, 鍋中麵糊與羊湯充分混合, 一鍋熱騰騰的“頭腦”就出鍋了……

相傳“八珍湯”是傅山為母治病研製發明的, 具有養生健體的功效, 在太原已經流傳了300多年, 是獨具特色的地方名吃。

李春生介紹稱, 儘管“八珍湯”是深受太原人喜愛的一道美食, 但其傳承與發展遇到了困境——掌握傳統工藝的師傅大多已年長, 一定程度上出現了“後繼無人”的局面。

“我非常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學習掌握這一門烹飪技術,

將‘八珍湯’傳承下去。 ”看著桌子上擺放著的原料, 李春生如是說。

“頭腦”即“八珍湯”, 主要採用黃芪、良薑、長山藥、蓮藕、肥羊肉、黃酒、煨面、醃韭菜等八種原料熬制而成。 新華網 發 (王夢佳/文 李澤鋒/攝)

李春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承人, 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學習掌握這一門烹飪技術, 將“手藝”傳承下去。 新華網 發 (王夢佳/文 李澤鋒/攝)

“頭腦”是經過精細複雜的工藝製作而成的一種湯糊狀食品, 有一定的舒筋活血、養心益腎、補血生陽、健脾開胃、益氣調元、滋虛補虧作用。 新華網 發 (王夢佳/文 李澤鋒/攝)

“頭腦”配燒麥,採訪團的成員們體驗了“老太原”的吃法。新華網 發 (王夢佳/文 李澤鋒/攝)

“頭腦”配燒麥,採訪團的成員們體驗了“老太原”的吃法。新華網 發 (王夢佳/文 李澤鋒/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