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詩歌學會、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聯合發佈《2016中國詩歌年度報告》

新華社北京3月30日電 中國詩歌學會、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3月28日在京聯合發佈《2016中國詩歌年度報告》。 該報告通過對詩歌活動、詩歌現象、詩歌出版、詩歌創作、詩歌理論研究和詩歌翻譯等方面的觀察與總結, 繪出2016年中國詩歌的“心電圖”。

報告共分6個部分。 第一部分“直擊現場”, 綜述了2016年度的漢語詩歌活動, 比如中國詩歌學會發起的關注留守兒童“我們與你在一起”大型詩歌公益活動, 從2016年4月份開始, 先後走進河北井陘縣和山西原平市的鄉村, 用詩歌關注孩子星空一般寂寥而透明的心靈。

第二部分關注的是互聯網時代的詩歌。

“詩歌e時代:年度詩歌熱點現象盤點”對當下漢語詩歌寫作、傳播與接受的一些問題做了綜述與探討。

第三部分關注的是中國詩歌理論研究與成果。 在“靈活性與綜合性:年度詩歌研究動態述評”中, 對2016年度評論家及理論進行了總結、分析與回顧。

第四部分觸及的是詩人原創作品。 “眾聲喧嘩與獨語幽咽:年度詩歌作品評析”對2016年度中國新詩創作進行充分肯定的同時, 也指出當下詩歌“存在不足的作品仍然大量存在。 過度依賴經驗往往造成經驗、情感對藝術的碾壓, 從而成為一種情緒、苦難的低級展覽”。

第五部分為詩歌翻譯綜述。 2016年“詩歌翻譯狀況”既是“多樣性”也是“開放性”的。

第六部分為詩歌出版。

本年度的出版關鍵字是“探索性與經典化”。

中國詩歌學會會長黃怒波指出, 此次發佈年度詩歌報告是一次有益的嘗試, 希望在新詩百年來臨之際, 用文字留住永恆, 用美麗的漢語表現出時代的印跡來。

著名詩歌評論家、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院長謝冕指出, 中國新詩經過百年發展, 已形成了自己的詩學體系, 特別是當代新詩的“個人視角”與“國家記憶”都有明顯的突破, 中國詩歌的創作與詩學理論建設, 皆形成了良好的勢頭。

據瞭解, 通過專業機構來發佈詩歌年度報告, 這在中國尚屬首次。 該報告自本年度起, 每年出版一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