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電影《心靈捕手》:數學天才的心路歷程!

《心靈捕手》是達蒙和阿弗萊克的編劇處女作, 也是兩人擔綱主心靈捕手演的第一部電影, 他們選擇用演員的方式醞釀劇本, 在動筆之前, 他們先是一起即興創作出每個場景, 然後再隨情節的發展構建人物。 達蒙和阿弗萊克起初想將威爾的故事打造成一部驚悚片, 可隨著影片劇本的逐漸成形, 兩人決定一改初衷, 拍攝出一部由人物推動情節發展的劇情片。

一個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教授, 在他系上的公佈欄寫下一道他覺得十分困難的題目, 希望他那些傑出的學生能解開答案, 可是卻無人能解。

結果一個年輕的清潔工威爾在下課打掃時, 發現了這道數學題並輕易的解開這個難題。

威爾聰明絕頂卻叛逆不羈, 甚至到處打架滋事, 並被少年法庭宣判送進少年觀護所。 數學教授有心提撥這個性不羈自我的天才, 要他定期研究數學和接受心理輔導。 數學難題難不倒他, 但卻對於心理輔導, 威爾卻特別抗拒, 直至遇到一位事業不太成功的心理輔導專家桑恩教授。 在桑恩的努力下, 兩人由最初的對峙轉化成互相啟發的友誼, 從而使威爾打開心扉, 走出了孤獨的陰影, 實現自我。

“作為教育勵志類題材, 桑恩的手段並非令人作嘔的循循善誘, 也不是咄咄逼人的規勸與說教, 他最大的魅力在於, 用沉默與爆發交錯並進的方式,

讓年少輕狂的傢伙, 在肆意詆毀別人的瞬間突然發現自己的愚蠢、在妄圖使用龐大知識儲備來攻擊別人時, 懂得自己的才情也許爆發的並不是地方。 ”

影片亮點並不是威爾的才華和愛情, 而是心理醫生肖恩與天才少年威爾從敵對到朋友的過程, 也是治療威爾的過程。

越有能力的人責任越大, 他們將不知覺完成人類賦予的責任、使命和救贖。 在藍勃眼裡, 威爾完全可以承擔起數學界重任, 肩負起使命, 不然將是數學界極大的損失。 可他要幫助威爾承擔這個使命前, 首先要完成他對自己的救贖。

每個人的心上都住著兩個“我”, 一個“小我”, 一個“大我”。 無論哪一種“我”, 很大程度取決於成長環境和身邊的人。 威爾是個孤兒,

曾四次被領養, 有三次受到虐待, 從照片上看到威爾小時候被虐待模樣:脖子、肩膀有大片的烏紫發黑的傷疤, 不知道是燙傷還是打傷的。 可見童年的他一直處在被拋棄、被殘害、被他人隨意操縱的環境裡, 誰還會注意到他是個天才的孩子?當然也包括他自己。 在這種環境成長出來的孩子, 最需要的不是財富更不是社會擔當和責任感, 而是學會愛人和接受被愛。

這部電影最大的閃光點就是它細緻用心到了每一個細節, 動人之處俯拾皆是。 與視覺系作品相比, 這種心靈系的更容易在心裡紮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