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易楚鈞:同仁堂頻上“黑榜”是在自毀老字型大小

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同仁堂2016年報資料十分搶眼。 年報稱, 2016年同仁堂實現營業收入120.9億元, 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33億元。 公司計畫10派2.4元股息。 但是, 漂亮的業績資料也遮不住同仁堂(600085.SH)的產品品質問題。 近日, 國家食藥監總局公示顯示, 經陝西省食品藥品檢驗所檢驗, 標示為陝西商洛盤龍植物藥業有限公司等34家企業生產的35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 其中包括同仁堂(亳州)飲片公司生產的杜仲在含量測定專案中顯示不合格。 (3月30日)

據媒體報導, 同仁堂上“黑榜”已經不是大姑娘上橋頭一回了。 今年一季度,

同仁堂(亳州)飲片公司在已經兩次現身質檢黑榜。 今年2月份, 天津品質監督委員會在官網上公佈了2016年的藥品品質監督抽驗結果, 在此公告中又發現了同仁堂的身影。 今年1月16日, 國家法定協力廠商檢測機構“西安國聯質檢”(擁有CMAF資質認證)還檢測出同仁堂燕窩的二氧化硫含量為10.7mg/kg,超過國家限量標準的10mg/kg。 也就是說, 同仁堂就這短短的幾個月內, 頻頻曝光出中藥含片等質檢問題。 對於一家有近190年歷史的“老字型大小”來說, 無疑會造成不小的傷害。

“吃中藥, 買補品, 我只去‘同仁堂’, 如果連‘同仁堂’都不能信, 那麼還能信賴誰?”這是網友對媒體說的話。 也表明了老百姓對這一“老字型大小”的依戀、信賴程度。 只不過, 上述媒體曝光的這些問題,

在這用腳投票的年代, 對於一個“老字型大小”來說, 那也是傷不起的。

同仁堂之所以能成為“老字型大小”, 而且近190餘年越來越得到社會和公眾的信賴, 除了“老字型大小”的品牌效應之外, 當然是以其品質取勝, 或者說是成就“老字型大小”的法寶的。 回想近些年來我們曾經也紅火過百年的不少“老字型大小”從人們的生活中消失, 僅成了人們的記憶,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自毀長城”——自己砸了自己的牌子。

同仁堂頻上“黑榜”, 從一定程度上講, 正走在自毀“老字型大小”的路上, 如果不能懸崖勒馬、趕緊刹車, 回到正道上來, 只怕也會毀掉這塊牌“老字型大小”的品牌。

筆者以為, 對於同仁堂人來講, 只有保護好這一“老字型大小”責任,

而沒有損害這一“老字型大小”的權利。 同仁堂人應盡最大的努力將這一“老字型大小”發揚光大、服務於人民大眾的身體健康。

稿源:荊楚網

作者:易楚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