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口味要寬一點,才能稱得上吃貨

二十萬吃貨的精神故鄉

前幾天和朋友出去吃披薩, 榴槤披薩端上桌時, 不能忍受榴槤的朋友在我的好說歹說下, 終於願意捏著鼻子嘗了一塊。 後來, 我沒能讓她喜歡上榴槤, 還被她暴打了一頓…

每個人的口味千奇百怪, 比如我對榴槤無比癡迷, 卻對香菜恨之入骨。 我特別羡慕不挑食的人, 口味寬一點, 嘗到的美食也更多一些吧!

——深夜君

- 正文 -

口味是個很奇怪的東西, 一千個人至少能有一千種口味, 加上心情、環境的影響, 說不準還能多出幾種來。 口味一多, 就免不了有所衝突, 正所謂我之蜜糖, 爾之砒霜。

我打小不吃茄子、絲瓜和豬肝。 家鄉有種美食餃餅筒, 又叫食餅筒、麥油脂等等, 先得攤一張大大的薄面皮, 然後炒各種葷素菜, 每樣放點在面皮上, 卷成長筒形, 刷油後烙成焦黃, 猶如內容豐富的春捲, 那可是過年過節才有的隆重美食。

而家鄉人視豬肝為恩物,

如此隆重的美食中定然不能少了豬肝的存在。 於是每次吃餃餅筒都如同掃雷一般, 必須謹慎觀察小心試探及時發現豬肝的存在, 否則就是踩雷後不得不捏著鼻子往下吞。 每每此時, 做餃餅筒的姑姑總要念叨我怎麼就不能消受如此美味。

說起來, 香菜應該是評價最為兩極分化的食物, 沒有之一。 愛的愛死, 恨的恨透, 拿來考驗愛情都嫌太過殘忍。

香菜古稱芫荽, 雖然早已有之, 不過不是中國原產, 據《博物志》所載, 是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 張騫這得拉多少仇恨啊。

香菜強烈的味道正是不同人的愛恨之源。 厭惡的人別說吃, 聞到都能吐。 有人因為誤食香菜, 留下人生陰影, 以至於長得像香菜的芹菜、茼蒿之流也避之不及。 據說全世界有15%的人患有香菜恐懼症, 老外還專門成立有反香菜聯盟, 在他們看來, 香菜味兒跟臭蟲味兒是一樣一樣的。 也難怪, 香菜英文coriander的詞根就來自古希臘語的臭蟲。

但是, 在愛香菜的人那裡, 一切都不一樣了。 公司食堂裡吃面的地方備有兩口大碗,

一碗蔥花一碗香菜, 香菜那碗往往是一兩個人就給掃空的。 毛小姐和她媽媽都是香菜控, 菜場裡一大袋子買回來, 到上桌就剩一半——洗著洗著就塞嘴裡了。 不過, 比起日本人, 那還是差了點, 香菜在日本是國民熱門食材, 不但烏冬面、炒飯加香菜, 還有香菜天婦羅、香菜特飲, 就連薯片、泡面和啤酒都有香菜口味的, 簡直喪心病狂啊。

都說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 可以百分之一萬的肯定, 這話出自“逐臭之夫”之口, 為“逐臭”辯解之餘也是想把美味推銷給更多的人。

作為臭豆腐的忠實擁躉, 我每次說這話的時候, 就是抱著這兩個目的。 無論是油炸後酥脆外殼包裹下的柔嫩口感, 還是加小米椒重油旺火炒出來的幹香濃烈, 抑或與黴莧菜梗雙臭聯手蒸出來的鹹鮮爽滑, 都是直接而猛烈的味覺體驗, 讓人欲罷不能, 自然要大力推薦了。

可是不喜歡的人,你說破了天,他也是側目掩鼻而過,保不齊還在腹誹“為什麼會有人喜歡吃這種屎臭屎臭的玩意兒呢?!”

杭城著名宵夜攤點胖大姐家的油炸臭豆腐那是一絕,當初呼朋引伴去吃,小艾同志卻是對臭豆腐無感之人,遠遠避在桌腳皺眉咬牙拿雞翅洩憤。我總琢磨,要是給他來個蒸雙臭或者炒臭豆腐這樣風味更顯的菜擱面前,他會作何反應?攝於絕交的壓力,這個想法始終沒敢付諸行動。

香菜、臭豆腐之類愛恨分明主要是因為濃郁的風味,類似的還有納豆、榴槤、豆汁等等。還有些食物,那就是地域文化和習慣的差別了,譬如說豆腐腦的甜鹹之爭。

不幸的是,粽子、湯圓等等也都在不同時間以同一姿勢跌進甜鹹之爭的坑裡。歷來喜咸口的北方弟兄在粽子問題上卻變了口味,大喊“粽子怎能不蘸糖,完全不能容忍鹹粽子!”,吃慣甜口的南方兄弟也是默契的改換門庭大嚼鹹香的嘉興肉棕。甜黨還在驚詫“湯圓還能有肉餡?!”咸党連梅乾菜燒肉都包進了湯圓。

作為自帶吃貨光環的民族,國人與老外關於食物喜好的差異大得都快沒邊了。雞爪、鴨脖這樣的全民美味老外是沒法理解的,鴨頭、兔頭老外是要毛骨悚然的,至於豆腐乳、皮蛋這樣的大殺器基本是禁止拿出來的。

托現代資訊發達的福,時不時就能看到老外們的苦惱:美國人說河裡鯉魚氾濫成災了,丹麥大使館煩惱海灘上長滿生蠔,德國政府為滿地大閘蟹發愁,蘇格蘭河裡全是小龍蝦把鱒魚都趕跑了……中國吃貨卻早已滿嘴哈喇子,“放著我來,在吃貨面前這哪是事兒啊!”

這不正是爾之砒霜,我之蜜糖麼!

文 / 司空

圖片 / Google圖片(循CC協定使用)

BGM / Feel Good Sunshine - Tim Myers

你想與20萬吃貨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嗎?歡迎給我們投稿~投稿郵箱等待著你的故事:tougao@tonightfood.com(點擊原文獲得更多資訊)

深夜談吃

你與吃的故事,講給世界聽

長按掃碼關注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帳號

深夜談吃是覆蓋千萬受眾的WeMedia自媒體聯盟成員

可是不喜歡的人,你說破了天,他也是側目掩鼻而過,保不齊還在腹誹“為什麼會有人喜歡吃這種屎臭屎臭的玩意兒呢?!”

杭城著名宵夜攤點胖大姐家的油炸臭豆腐那是一絕,當初呼朋引伴去吃,小艾同志卻是對臭豆腐無感之人,遠遠避在桌腳皺眉咬牙拿雞翅洩憤。我總琢磨,要是給他來個蒸雙臭或者炒臭豆腐這樣風味更顯的菜擱面前,他會作何反應?攝於絕交的壓力,這個想法始終沒敢付諸行動。

香菜、臭豆腐之類愛恨分明主要是因為濃郁的風味,類似的還有納豆、榴槤、豆汁等等。還有些食物,那就是地域文化和習慣的差別了,譬如說豆腐腦的甜鹹之爭。

不幸的是,粽子、湯圓等等也都在不同時間以同一姿勢跌進甜鹹之爭的坑裡。歷來喜咸口的北方弟兄在粽子問題上卻變了口味,大喊“粽子怎能不蘸糖,完全不能容忍鹹粽子!”,吃慣甜口的南方兄弟也是默契的改換門庭大嚼鹹香的嘉興肉棕。甜黨還在驚詫“湯圓還能有肉餡?!”咸党連梅乾菜燒肉都包進了湯圓。

作為自帶吃貨光環的民族,國人與老外關於食物喜好的差異大得都快沒邊了。雞爪、鴨脖這樣的全民美味老外是沒法理解的,鴨頭、兔頭老外是要毛骨悚然的,至於豆腐乳、皮蛋這樣的大殺器基本是禁止拿出來的。

托現代資訊發達的福,時不時就能看到老外們的苦惱:美國人說河裡鯉魚氾濫成災了,丹麥大使館煩惱海灘上長滿生蠔,德國政府為滿地大閘蟹發愁,蘇格蘭河裡全是小龍蝦把鱒魚都趕跑了……中國吃貨卻早已滿嘴哈喇子,“放著我來,在吃貨面前這哪是事兒啊!”

這不正是爾之砒霜,我之蜜糖麼!

文 / 司空

圖片 / Google圖片(循CC協定使用)

BGM / Feel Good Sunshine - Tim Myers

你想與20萬吃貨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嗎?歡迎給我們投稿~投稿郵箱等待著你的故事:tougao@tonightfood.com(點擊原文獲得更多資訊)

深夜談吃

你與吃的故事,講給世界聽

長按掃碼關注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帳號

深夜談吃是覆蓋千萬受眾的WeMedia自媒體聯盟成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