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藝知識」如何測算郵票的齒度與量度!

郵票齒孔的打制方式、形狀及其疏密程度(即郵票的齒孔度數)是區別郵票不同品種、印次和鑒定真偽的重要依據。 那麼, 如何才能知道一枚郵票的齒孔度數是多少呢?

《中國集郵大辭典》將郵票的“齒孔度數”定義為:“郵票齒孔的密度, 以20mm內的齒孔個數表示, 簡稱齒度。 用量尺器測定。 ”依據該定義, 集郵界一些賢達向人們推介了兩種簡單的方法。

方法一:點數20mm內所含有的齒孔個數。 譬如, 郭潤康先生在《齒度與量齒尺》一文(見1993年第一期《集郵》)中提出:“當你想知道郵票齒孔的度數時, 只要精確量出2釐米長, 然後數一數齒和孔的數目,

就可以得出正確的齒度。 ”。

方法二, 即前述齒度定義中所說:“用量尺器測定”。 用上述兩種方法確定某些郵票的齒度的確可行。 例如:要知道J182(3-1)徐錫麟票的橫邊齒度, 就可以如圖1所示, 將鋼板尺“10”的刻度線對準橫邊某個孔的中心, 然後數數在“10”和“12”兩條刻度線間的齒或孔的數目。

本例中徐錫麟票橫邊20mm內有10個齒孔, 因此該票橫邊的齒度就是10°;再如, 要知道J164(2-1)李大釗像這枚票橫邊的齒度, 就可以像圖2那樣, 將該邊的齒孔與量齒尺上的模擬齒孔進行比對。 本例中李大釗像郵票橫邊與量齒尺上的11°模擬齒孔完全重合,

故可以認定其齒度是11°。

然而, 實際情況並非所有郵票的齒孔度數都這麼容易確定。 實際操作中, 上述兩種方法大多情況下並不能奏效。 比如用這些方法確定普13線齒4分票的齒度時, 就會遇見結論難定的尷尬局面。

請看, 按圖3所示的情況,

該票橫邊20mm內算是有幾個齒孔?顯然不是整數個。 那麼非整數部分的數量如何判定?

再看圖4、5、6反映的情況, 該票的橫邊齒孔與精度為1/4°的量齒尺的111/2°、113/4°和12°三種模擬齒孔都不能完全重合, 且重合程度亦難分伯仲。此時又該如何結論?由此看來,數齒孔或用一般的模擬式量齒尺是無法知道這枚普13線齒4分票的確切齒度的!

測定郵票齒度除了以上辦法之外還有沒有更加簡便且結論準確的方法呢?我的回答是:“有”!那就是:計算法。

計算法的依據是齒度定義。此前,筆者曾在《郵票齒度、量齒尺及其精確度》(載2016年1月8日《中國集郵報》)一文中,斗膽將《中國集郵大辭典》上的“齒度”定義“篡改”為:“以平均每20mm長度內含有的齒孔個數表示孔徑、孔距均勻的郵票某一邊齒孔疏密程度的數值叫做郵票齒度。齒度值宜用量齒器測定或通過計算獲得。”

現仍以普13線齒4分票為例,說說如何通過計算法確定普13線齒4分票橫邊的齒孔度數。

步驟1:像圖7那樣,將刻度尺的某一刻度線對準被測票最靠邊的一個圓孔的中心,然後,在距離該圓孔盡可能遠的地方找到一個中心同樣正對刻度線的孔(如圖7中左側紅箭頭所指者)。然後,確定兩圓孔之間的齒數(本例是9個);

步驟2:準確讀取所用精度為0.5mm的鋼板尺上對準所選兩個圓孔中心的刻度線之間所占的長度(本例為15.5mm)。至此,就形成了一道“歸一類”的算術題:15.5mm內有9個齒孔,平均20mm內有多少個齒孔?

步驟3:算出答案:平均20mm內約有11.61(9÷15.5×20≈11.61)個齒孔。亦即該邊的齒度約是11.61°。

步驟4:因我國郵票齒度的精確度為0.5°,所以該線齒票的齒度經厘定規範後應標定為11.5°。(圖8是用精度為0.1°的射線式量齒尺量得的結果。可佐證計算結果的正確性。)

此計算法誤差的大小取決於操作者讀取鋼板尺上相關數值的准度。所用鋼板尺的精度是0.5mm,故讀數的最大誤差是±0.25mm。那麼由此造成的齒度值的誤差僅為±0.01°。一般情況下0.01°的差值不會影響精確度為0.5°的中國郵票齒度的正確標定。

筆者多年的實踐經驗表明:採用計算法獲取郵票齒度既簡便易行又準確可靠。只要有一把精度為0.5mm的鋼板尺即可。

但是用量齒尺測量我國郵票齒度時,則限制多多。

時下人們大多用模擬式量齒尺量度郵票齒度,可它有一個難以克服的缺陷,就是當它的模擬齒孔與郵票齒孔不完全重合時,難下定論。尤其進口的精度為1/4°的模擬式量齒尺,它不僅存在上述缺陷,還跟我國精度為0.5°的齒度體系有衝突。拙文《探究1/4度量齒尺的測量效果》一文分析指出:多數情況下這種量齒尺不適合測定我國郵票的齒度(該文載於2007年第39期《雲南郵政·集郵專刊》)。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倘若人們不慎使用了某權威雜誌向讀者贈送的那款《可能會惹出麻煩的量齒尺》(見2008年第一期《普郵研究》)時,結果的確會惹出麻煩。

當然,如果要擁有一款像圖8中使用的那種“LINN′SMULTI-GAUGE”射線式量齒尺,那郵票齒度的量度就會十分得心應手了。這款量齒尺精准且適宜包括我國郵票在內的多種齒度體系。

且重合程度亦難分伯仲。此時又該如何結論?由此看來,數齒孔或用一般的模擬式量齒尺是無法知道這枚普13線齒4分票的確切齒度的!

測定郵票齒度除了以上辦法之外還有沒有更加簡便且結論準確的方法呢?我的回答是:“有”!那就是:計算法。

計算法的依據是齒度定義。此前,筆者曾在《郵票齒度、量齒尺及其精確度》(載2016年1月8日《中國集郵報》)一文中,斗膽將《中國集郵大辭典》上的“齒度”定義“篡改”為:“以平均每20mm長度內含有的齒孔個數表示孔徑、孔距均勻的郵票某一邊齒孔疏密程度的數值叫做郵票齒度。齒度值宜用量齒器測定或通過計算獲得。”

現仍以普13線齒4分票為例,說說如何通過計算法確定普13線齒4分票橫邊的齒孔度數。

步驟1:像圖7那樣,將刻度尺的某一刻度線對準被測票最靠邊的一個圓孔的中心,然後,在距離該圓孔盡可能遠的地方找到一個中心同樣正對刻度線的孔(如圖7中左側紅箭頭所指者)。然後,確定兩圓孔之間的齒數(本例是9個);

步驟2:準確讀取所用精度為0.5mm的鋼板尺上對準所選兩個圓孔中心的刻度線之間所占的長度(本例為15.5mm)。至此,就形成了一道“歸一類”的算術題:15.5mm內有9個齒孔,平均20mm內有多少個齒孔?

步驟3:算出答案:平均20mm內約有11.61(9÷15.5×20≈11.61)個齒孔。亦即該邊的齒度約是11.61°。

步驟4:因我國郵票齒度的精確度為0.5°,所以該線齒票的齒度經厘定規範後應標定為11.5°。(圖8是用精度為0.1°的射線式量齒尺量得的結果。可佐證計算結果的正確性。)

此計算法誤差的大小取決於操作者讀取鋼板尺上相關數值的准度。所用鋼板尺的精度是0.5mm,故讀數的最大誤差是±0.25mm。那麼由此造成的齒度值的誤差僅為±0.01°。一般情況下0.01°的差值不會影響精確度為0.5°的中國郵票齒度的正確標定。

筆者多年的實踐經驗表明:採用計算法獲取郵票齒度既簡便易行又準確可靠。只要有一把精度為0.5mm的鋼板尺即可。

但是用量齒尺測量我國郵票齒度時,則限制多多。

時下人們大多用模擬式量齒尺量度郵票齒度,可它有一個難以克服的缺陷,就是當它的模擬齒孔與郵票齒孔不完全重合時,難下定論。尤其進口的精度為1/4°的模擬式量齒尺,它不僅存在上述缺陷,還跟我國精度為0.5°的齒度體系有衝突。拙文《探究1/4度量齒尺的測量效果》一文分析指出:多數情況下這種量齒尺不適合測定我國郵票的齒度(該文載於2007年第39期《雲南郵政·集郵專刊》)。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倘若人們不慎使用了某權威雜誌向讀者贈送的那款《可能會惹出麻煩的量齒尺》(見2008年第一期《普郵研究》)時,結果的確會惹出麻煩。

當然,如果要擁有一款像圖8中使用的那種“LINN′SMULTI-GAUGE”射線式量齒尺,那郵票齒度的量度就會十分得心應手了。這款量齒尺精准且適宜包括我國郵票在內的多種齒度體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