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管姨:“眼下緊張點未必是壞事”

今天聽說兩起詐騙案件, 發人深省。

其一, 某民營女企業家, 從實業脫身上岸後, 手握現金土地轉戰房地產, 被人欺騙, 對方用3000萬做餌騙走近5個億。

其二, 某房地產企業老闆, 由於資金鏈緊張, 被人欺騙, 亦是被對方以少量金額做餌騙走十倍金額。

8月下半月以來, 市場資金面一直偏緊, 連AA級民營上市公司的融資擔保, 銀行都覺得弱, 由此可見一斑。

我一直都在提醒這些企業家, 今年開始不要過度加杠杆, 增加自己的債務, 凡是財務支出和投資等, 都要量力而行。 國家的態度已經非常明顯了, 就是打擊一切的投機行為, 控制風險, 穩定大局。 可是很多人還是沉迷在過去賺快錢的夢裡, 不願醒過來。

所以, 這些“應運而生”的詐騙案件背後的邏輯, 其實是一脈相承的, 最終都指向5個字:資金鏈斷裂。

當某個企業資金緊張, 經營不善, 無法維持公司的健康運轉了, 同時也讓銀行、股東們對公司失去信心,

再或者公司把自己很多資產都拿去抵押貸款上新專案, 而新專案卻沒有像預期的那樣高收益, 此時, 銀行還款時間到了, 而這個時候企業又借不到錢了, 這種狀況就叫做資金鏈斷裂。

當一個企業:①資金鏈極度緊張, ②現金流業務缺乏, ③可變現資產不足, 這個時候銀行又抽貸的話, 大概率只有債務重組的退路了。

羅永浩就說過:“一家企業在資金比較緊張的時候, 來一輪媒體狂轟亂炸的負面報導, 可能就會出現這種情況:欠你錢的人都失蹤了, 你欠錢的人拉著橫幅標語都出現了。 所謂的危機表像就出現了, 如果在這關鍵時刻大債主銀行再步步相逼, 真正的危機也就引爆了……”

企業家往往會譴責媒體的無良,

譴責銀行的落進下石過河拆橋, 而很少反思該如何優化杠杆。 任何杠杆都有經濟合理性, 適度的問題, 不能沒有, 不能太高, 不要妖魔化。

貨幣收緊, 對融資而言, 成本增加;對投資而言, 機會成本增加, 現金流風險加大。 所以, 企業經營, 進入謹小慎微階段, 看准了再下口, 切勿貪婪, 這就是為什麼說, 當前資金面緊一緊未必是壞事。

那麼, 企業該如何優化杠杆?雖然不同領域的企業有著不同的杠杆率, 但杠杆優化主要還是與企業盈利能力和未來發展前景有關。

首先要確保整體財務負擔與企業規模相適應;

確保債務結構合理, 短期與長期債務、不同品種債務之間保持合理比例,以及充分利用一些商業信用;

利用杠杆要有一定前瞻性, 在企業發展向好時, 可以適當提升杠杆, 在企業發展面臨不確定性時, 需要提前降低杠杆。

總而言之, 在大的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 做企業就要踏實, 不能總想著放杠杆、賺快錢, 綜合利用多種融資管道, 優化杠杆結構, 減輕企業發展負擔, 提高市場競爭力, 強化自身改革, 提高生產效率至關重要, 或尋求兼併重組, 或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 或加快轉型升級, 都是治本之舉。

最後, 分享一個本人多年來的經驗(段子)

如果某個大企業, 資本市場上很多人, 不管是大哥, 尤其是小弟, 都說跟這家企業很熟的時候, 說明這家企業很缺錢了。 反之, 如果某個大型企業, 低調得很, 要找他們的人如大海撈針, 說明這家企業經營非常健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