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12款土掉渣的民間菜

雙豆燒老鴨

這是從土豆燒雞演變出的一道新菜, 加入四季豆, 為成菜增添了一抹綠色和脆嫩的口感。 製作此菜, 一定要選用養殖時間較長的土麻鴨。

把治淨的土麻鴨斬成塊, 投入加有薑片、蔥段和料酒的沸水鍋, 汆一水後撈出來, 再放入六成熱的油鍋裡炸至幹香待用。

高壓鍋裡摻入紅湯, 倒進炸過的鴨塊, 加鹽、味精、雞精和胡椒粉調味, 上汽後壓8分鐘, 揭蓋放入土豆和四季豆, 再壓2分鐘, 即可裝盤上桌。

2

麻婆鹵豆腐

在雅安民間, 人們製作豆腐菜的方式有些特別——喜歡先鹵再燒。

這道菜是把豆腐先切成3釐米見方的塊, 等到放入加有幹辣椒節和花椒的麻辣五香鹵水鍋鹵至入味後, 再撈出來裝碗, 另外淋紅油、花椒油並撒些花椒面和蔥花, 即成。

3

文蛤燒麻雞

麻雞是崇仁縣的優良品種。 此菜選用每只重1000克左右的仔麻雞, 經宰殺治淨後, 剁成塊。 另把文蛤洗淨, 先投沸水鍋裡汆一水, 撈出來再用清水漂洗淨。

淨鍋放菜油和沙拉油(各半), 燒熱後倒入麻雞塊、薑片、蔥節、幹辣椒節、香葉等, 一起煸炒至水汽幹時, 烹米酒並摻適量鮮湯, 放紅燒醬油、生抽、白糖、鹽和味精, 燒至雞肉剛熟即放入文蛤, 改大火收至見油不見汁時(這樣成菜才香), 撒入蔥花即可裝盤。

4

苦瓜紅燒肉

把豬五花肉切成方塊, 苦瓜則需切成方丁。

鍋入油燒熱, 下五花肉塊和糖色翻炒, 見五花肉上色後, 摻入鮮湯並調成鹹鮮味, 燒至五花肉七分熟時, 把苦瓜塊放進去, 燒至原料熟透後, 出鍋裝盤成菜。

5

開味鴨

原料:淨麻鴨1000克兒菜500克泡薑片、泡椒節、大蒜、豆瓣醬、蔥花、鹽、料酒、白糖、味精、鮮湯、紅油、菜油各適量

制法:

1.把治淨的麻鴨斬成小塊, 加鹽和料酒碼味後, 再入油鍋裡過油, 倒出來瀝油。 另把兒菜切成塊。

2.淨鍋放油燒熱, 下泡薑片、泡椒節、大蒜、豆瓣醬和鴨塊爆炒香後, 摻入適量的鮮湯並加鹽、料酒、味精和白糖。 待燒至鴨塊軟熟時, 才加入兒菜塊, 燒熟再淋少許紅油, 起鍋裝碗後, 撒上蔥花即成。

6

排骨粉絲煲

鱔段粉絲是一道非常流行的新川菜,因為有部分人不吃鱔魚,因此主料換成了排骨,從而創新出此菜。

把豬排骨斬成小塊,投入沸水鍋裡汆一水後,倒出來沖洗乾淨,然後放入高壓鍋並摻入紅湯,壓至軟熟入味待用;龍口粉絲用熱水泡軟待用。

把壓排骨的紅湯倒入鍋裡,再放入發好的粉絲和壓好的排骨稍煮,其間放鹽、香醋、紅油和胡椒粉調成酸辣味,撒入香蔥節,即可起鍋裝入小陶缽上桌。

三貴大碗雞

這道菜的做法跟幹鍋菜有些相似,不同的是炒制時,加入了泡椒、泡薑和火鍋底料;出鍋前,又淋入了花椒油和料油,為菜肴增加了淡淡的麻味,所以做好的成品香辣味特別濃郁。

原料:

仔雞300克,絲瓜條150克,腐竹段50克,泡椒碎、泡薑碎各30克。

調料:

A料(鹽、白胡椒粉各2克,雞粉5克)

B料(鹽、雞粉各3克,濕澱粉25克)

三五火鍋底料20克,花椒油、料油各5克,沙拉油1千克(約耗60克),食用堿2克。

製作:

1、絲瓜條、腐竹段分別焯水,撈出控水,放入大碗內墊底;仔雞切成3釐米見方的塊,加入食用堿拌勻,醃制5分鐘。

2、雞塊沖水去掉堿味,控水後加入B料抓拌均勻,放入冰箱內冷藏1--2小時,取出放入燒至四成熱的沙拉油中滑油。

3、鍋留底油燒至五成熱,放入泡椒碎、泡薑碎、三五火鍋底料炒香,下入雞塊,翻炒均勻後倒入清水250克和A料,大火收緊湯汁,淋入花椒油和料油,出鍋裝入大碗內即可。

8

盆盆雞

這是把雞塊與鄉土食材灰菜同炒成菜。

1.先把仔雞剁成小塊,納碗再加薑蔥、鹽和料酒碼味,另把灰菜切成片。

2.淨鍋上火放油,下雞塊炸熟便撈出來瀝油,另把灰菜片下鍋稍炸,倒出來瀝油。

3.鍋留底油,先放幹辣椒節、薑片、蒜片、豆瓣醬和花椒炒香,再倒入雞塊和灰菜片,邊炒邊加鹽、白糖和味精,炒香後撒入青椒節和大蔥節,稍炒即可裝入鍋仔上桌。

9

雞毛菜炒豆渣

這裡的雞毛菜,指的是那些農家小菜,比如蘿蔔纓、小白菜秧、白菜薹等。

1.先把豆渣蒸熟,放到鍋裡幹炒至酥香便出鍋待用。

2.把雞毛菜洗淨後,在沸水鍋裡汆一水撈出,擠幹水再切碎,隨後在加有適量菜油的鍋裡炒幹水汽。

3.淨鍋放油,先倒入雞蛋液炒至凝固,再倒入豆渣和雞毛菜炒香,在加鹽並撒入蔥花炒勻後,即可出鍋裝盤。

10

大蒜燒肥腸

烹製肥腸,多調以家常或麻辣味,這裡卻將其用雞湯烹煮成白味菜。

把肥腸反復清洗乾淨,入清水鍋裡汆水後,再放入白鹵水鍋裡鹵熟,撈出切成節。

淨鍋上火放少許油燒熱,下薑片、蔥節爆香後,摻入雞湯熬煮2分鐘,打撈去薑蔥後,放入肥腸節和大蒜,中火燒至大蒜軟熟,起鍋裝碗撒上小蔥花成菜。

11

炒豆渣

豆渣是製作豆腐或熬豆漿剩餘的“廢料”,因為口感不太好,人們在以前很少食用。殊不知,豆渣的營養價值很高,在提倡多吃粗糧的健康觀念下,把豆渣炒酥香後,口感會有所改善。

制法:

把黃豆放清水盆裡泡漲後,再放攪拌機裡打碎,然後用密漏勺過濾出豆渣,待用(豆漿可另行點製成豆腐)。

淨鍋放沙拉油燒熱,倒入攪勻的雞蛋液炒至凝固變香後成雞蛋碎,再下入姜米和蒜米炒香,並放入豆渣炒幹炒熟,調入鹽、味精和雞精,然後撒入青椒粒、小米椒粒和蔥花炒勻,出鍋裝入土缽內,即成。

12

莊園菜

把豬五花肉切成條,在鍋裡用生菜油和豬油煸炒至吐油,待加入花椒、薑絲、四季豆和土豆條同炒2分鐘後,摻適量清水並放鹽,另在鍋邊貼上鍋邊饃,蓋上鍋蓋,燜至四季豆軟熟、鍋邊饃底面金黃時,出鍋裝盤便好。

鱔段粉絲是一道非常流行的新川菜,因為有部分人不吃鱔魚,因此主料換成了排骨,從而創新出此菜。

把豬排骨斬成小塊,投入沸水鍋裡汆一水後,倒出來沖洗乾淨,然後放入高壓鍋並摻入紅湯,壓至軟熟入味待用;龍口粉絲用熱水泡軟待用。

把壓排骨的紅湯倒入鍋裡,再放入發好的粉絲和壓好的排骨稍煮,其間放鹽、香醋、紅油和胡椒粉調成酸辣味,撒入香蔥節,即可起鍋裝入小陶缽上桌。

三貴大碗雞

這道菜的做法跟幹鍋菜有些相似,不同的是炒制時,加入了泡椒、泡薑和火鍋底料;出鍋前,又淋入了花椒油和料油,為菜肴增加了淡淡的麻味,所以做好的成品香辣味特別濃郁。

原料:

仔雞300克,絲瓜條150克,腐竹段50克,泡椒碎、泡薑碎各30克。

調料:

A料(鹽、白胡椒粉各2克,雞粉5克)

B料(鹽、雞粉各3克,濕澱粉25克)

三五火鍋底料20克,花椒油、料油各5克,沙拉油1千克(約耗60克),食用堿2克。

製作:

1、絲瓜條、腐竹段分別焯水,撈出控水,放入大碗內墊底;仔雞切成3釐米見方的塊,加入食用堿拌勻,醃制5分鐘。

2、雞塊沖水去掉堿味,控水後加入B料抓拌均勻,放入冰箱內冷藏1--2小時,取出放入燒至四成熱的沙拉油中滑油。

3、鍋留底油燒至五成熱,放入泡椒碎、泡薑碎、三五火鍋底料炒香,下入雞塊,翻炒均勻後倒入清水250克和A料,大火收緊湯汁,淋入花椒油和料油,出鍋裝入大碗內即可。

8

盆盆雞

這是把雞塊與鄉土食材灰菜同炒成菜。

1.先把仔雞剁成小塊,納碗再加薑蔥、鹽和料酒碼味,另把灰菜切成片。

2.淨鍋上火放油,下雞塊炸熟便撈出來瀝油,另把灰菜片下鍋稍炸,倒出來瀝油。

3.鍋留底油,先放幹辣椒節、薑片、蒜片、豆瓣醬和花椒炒香,再倒入雞塊和灰菜片,邊炒邊加鹽、白糖和味精,炒香後撒入青椒節和大蔥節,稍炒即可裝入鍋仔上桌。

9

雞毛菜炒豆渣

這裡的雞毛菜,指的是那些農家小菜,比如蘿蔔纓、小白菜秧、白菜薹等。

1.先把豆渣蒸熟,放到鍋裡幹炒至酥香便出鍋待用。

2.把雞毛菜洗淨後,在沸水鍋裡汆一水撈出,擠幹水再切碎,隨後在加有適量菜油的鍋裡炒幹水汽。

3.淨鍋放油,先倒入雞蛋液炒至凝固,再倒入豆渣和雞毛菜炒香,在加鹽並撒入蔥花炒勻後,即可出鍋裝盤。

10

大蒜燒肥腸

烹製肥腸,多調以家常或麻辣味,這裡卻將其用雞湯烹煮成白味菜。

把肥腸反復清洗乾淨,入清水鍋裡汆水後,再放入白鹵水鍋裡鹵熟,撈出切成節。

淨鍋上火放少許油燒熱,下薑片、蔥節爆香後,摻入雞湯熬煮2分鐘,打撈去薑蔥後,放入肥腸節和大蒜,中火燒至大蒜軟熟,起鍋裝碗撒上小蔥花成菜。

11

炒豆渣

豆渣是製作豆腐或熬豆漿剩餘的“廢料”,因為口感不太好,人們在以前很少食用。殊不知,豆渣的營養價值很高,在提倡多吃粗糧的健康觀念下,把豆渣炒酥香後,口感會有所改善。

制法:

把黃豆放清水盆裡泡漲後,再放攪拌機裡打碎,然後用密漏勺過濾出豆渣,待用(豆漿可另行點製成豆腐)。

淨鍋放沙拉油燒熱,倒入攪勻的雞蛋液炒至凝固變香後成雞蛋碎,再下入姜米和蒜米炒香,並放入豆渣炒幹炒熟,調入鹽、味精和雞精,然後撒入青椒粒、小米椒粒和蔥花炒勻,出鍋裝入土缽內,即成。

12

莊園菜

把豬五花肉切成條,在鍋裡用生菜油和豬油煸炒至吐油,待加入花椒、薑絲、四季豆和土豆條同炒2分鐘後,摻適量清水並放鹽,另在鍋邊貼上鍋邊饃,蓋上鍋蓋,燜至四季豆軟熟、鍋邊饃底面金黃時,出鍋裝盤便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