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利得資本一波未平,綠地集團再爆違約!總額已逾4.5億!

廠長的話

綠地又出大事!上個月, 廠長寫了篇關於利得資本—綠地山水城1號資產管理計畫違約的文章《2.3億!利得資本旗下2款產品到期不兌付, 投資者上門維權要說法!》, 沒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根據綠地的中報, 綠地還欠了中信信託和一些小銀行的錢, 逾期的債務總額已經高達4.575億元。 世界五百強級別的大房企都能出這種事, 在如今嚴控樓市的大環境下, 大家對於這種房地產類的非標固收產品, 還是要持謹慎的態度啊!

大房企栽在了小地方

樓市入冬後, 房產公司和仲介倒了一大片。 比如今年深圳某百強房企欠薪3000萬, 疑資金鏈斷裂, 老闆去向不明。

再比如幾個月前鏈家在北京關了300多家店。

其實, 大多破產的房企, 都是因為調控引發的資金緊縮、擴張太快、產品不適銷, 高成本融資等問題。

不過被調控逼到死角的都是中小型房企, 按照一貫思路, 調控啥的對大房企不是事兒。

事實其實並非如此!

實力超群的大房企, 遇到市場下行, 銷售艱難, 也有可能項目停工, 購房者可能無法按期拿到房子, 投向房地產專案的一些基金、信託的投資者也會遭遇損失。

前不久, 綠地集團發佈中期報告顯示, 綠地遼寧部分子公司的逾期短期債務達2.475億元,

逾期時間為78-370天不等, 逾期長期債務為2.1億元, 逾期時間為192天和703天。 總共加起來, 是4.575億元。

綠地遼寧欠的一部分是小銀行的錢, 比如本溪禾豐村鎮銀行、錦州銀行、本溪市市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等當地小銀行。 還有中信信託2個億逾期未還。

此外, 還有一些私募基金的錢也違約了, 比如利得資本—綠地山水城1號資產管理計畫, 規模1.3億元, 這個今年8月1日到期也沒有還完。 投資者遲遲無法拿回本息。

這些欠款, 都是源於一個項目, 即遼寧本溪山水城項目。

等等, 這可是綠地啊, 一家上市公司, 又是國資持股超過30%的國企, 2017世界500強排名還排在萬科、恒大、萬達前面, 怎麼也會發生這種事?

為啥會還不了款?因為專案出了問題。

這些欠款都來自于遼寧本溪山水城項目。 該專案比較大, 宣傳稱總共有150萬平米, 9000戶, 綠地自稱需投資一百億。

項目2010年就開工了, 2012年賣第一期。

好死不死地正好遇到上一輪調控期, 專案難賣, 回款也難。

2015年9月還因資金問題被媒體爆出停工。 且曾爆出大量已經交付購房款的業主, 遲遲無法拿到新房而走上上訪道路的新聞。

難以置信如此實力雄厚的大企業會出現這種事。

不過也不能完全甩鍋于樓市調控, 大環境如此, 卻只有綠地總是出事, 只能說本身也是有點問題的。

暗流洶湧的綠地

資本的嗅覺總是最靈敏的, 從股價上我們也可以看出, 綠地並沒有表明上看起來得那麼光

A股萬科:持有兩年翻倍

港股融創中國:兩年250%

港股碧桂園:兩年320%

港股中國恒大:兩年440%

最後是綠地,兩年虧80%(此處心疼股民三分鐘……)

Excuse me?綠地,別的地產股都上天了,為什麼只有你在刨地??

從資料上看,原因主要有兩個:利潤率低和負債率高。

兩個月前,美國《財富》雜誌發佈2017年“世界500強”排行榜,綠地甩開了萬科、恒大、萬達、碧桂園、保利等等其他中國同行,排在277名。排名沒啥問題,綠地的營業收入高不假,但是這利潤率卻卻如此之低……

好吧,萬幸還有萬達保底,顯得綠地也沒那麼難看。不過,利潤率不到0.4%。對萬達這樣規模的企業而言,這幾乎就相當於虧損了,萬達今年瘋狂的瘦身大家也都是看得到的。

然後是負債。

這一次牛市中,房企作死的拿地,搶地王,房子賣的太好,興奮過度,預期房價還將繼續往上沖。2016 年上市房企的平均資產負債率已高達 77.26%,這一數據的紅線是70%。

最無敵的還是綠地,一馬當先,負債率奔著90%去了。

而這兩個資料的糟糕,都有著東北地區的“汗馬功勞”。2016年,綠地東北地區的負債總額達488億元,收入為33.8億元,利潤為-5.5億元,成為綠地控股唯一虧損的區域。

正如前文所述,此次的欠款也都來自于遼寧本溪山水城專案。本溪是啥地方?2015年的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為53.5億,同比暴跌了59%,最後求爺爺告奶奶忽悠來163億補貼,才勉強保證了一百多萬人口的溫飽。

到了2016年,本溪沒有任何改善,固定資產投資下跌過半,商品房銷售面積也下跌了40%以上,房價普遍下跌了20%。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本溪綠地拿不出錢來了……

其實綠地並不孤獨,從2016年到2017年7月,一共有102只債券違約,東北數量最多,單單一個遼寧省就有19只。

這裡必須要提一下“違約大王”東北特鋼,目前共有11只債券發生了違約,共計規模為79.70億。最近的是今年1月16日,東北特鋼公告稱,其發行的“13東特鋼MTN1”不能按期足額兌付利息。

有意思的是,大連機床也在這一天宣告“16大機床MTN001”發生了實質性違約。自2016年11月發生首例債券違約以來,大連床先後已有9支債券違約,加上其他各種逾期未償還的債務,一共欠下90億元。

還有今年1月26日,鐵嶺新城(現在叫*ST新城)發佈公告,就“14鐵嶺債”存在暫停上市的風險作出提示。鐵嶺新城於2011年借殼上市,主營業務為土地一級開發等,而公司所處的鐵嶺並不比本溪強多少,去年房價同樣暴跌。2015年和2016年,鐵嶺新城扣非淨利潤分別為-1.91億、-2.44億。

2014年3月,鐵嶺新城發行“14鐵嶺債”,規模為10億元,票面利率8.45%,期限為5年。暫停上市期間,債券不能交易了,於是投資者紛紛選擇回售,比例接近93%,本息總額超10億元。雖然這些債目前都清了,但不過是拆東牆補西牆,剩餘的部分、“15鐵嶺債”和“16鐵嶺債”如何償還仍是個巨大的問題。

……

好了傷疤忘了疼的房企

上一輪調控,週期長達四五年,全國倒下的小房企也是不勝枚舉,二三四五線城市的爛尾樓遍地開花,還不乏知名的百強房企:

1、2014年,深圳的光耀地產出現資金問題,在惠州的多個項目停工,通過民間借貸和高息從銀行借款,也未能扭轉局面,最後破產。

光耀拿下的項目,都是在2011年到2014年,多數位於惠州,惠州在投資熱潮過後一片狼藉,成為鬼城不說,房子根本賣不動,利用高利貸資金,根本無法自救。

2、同樣在2014年,江蘇華光地產資金鏈出現問題,項目融資難,信託融資中途叫停,到2015年8月,華光地產被宣佈破產清算。

破產原因,也是因為之前幾年房地產形勢大好,華光地產步伐邁得太快,拿地過猛,08年高價拿下的地一直不敢開發,不考慮土地價格,所以才導致資金鏈斷裂。

這一輪的調控才剛剛開始,同樣的破產悲劇在未來幾年又會再次上演。

每一次房企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他們壓根沒去想這一輪貨幣收緊後,會有什麼後果,房貸收緊,銷售款回籠週期拉長,融資變難資金鏈能不能撐住,高價拿的地,等市場調整價格下跌時,開發出來還有沒有錢賺。

備受業內關注的麒麟G09宅地——京奧港·未來墅日前領到銷售許可證,銷售均價25715-25993元/平方米。按照計畫,京奧港未來墅34億信託融資今年底就將到期,所以不得不以僅比樓面地價高出3000多元/平方米的價格出售。

業內人士戲稱:基本是貼著地價賣。

儘管貼著地價賣,但有些項目出現賣不動的現象。今年5月7日合肥的麗豐鉑羽公館開盤,樓面地價10091元/平方米,洋房均價為13695元/平方米,差價3604元/平方米,只賣出五成。

說實在的,能貼著低價賣出去算是幸運的。目前來看,出壞賬的私募產品窟窿還是蠻大的,大家對未來的相關產品都要留個心眼。

最後是綠地,兩年虧80%(此處心疼股民三分鐘……)

Excuse me?綠地,別的地產股都上天了,為什麼只有你在刨地??

從資料上看,原因主要有兩個:利潤率低和負債率高。

兩個月前,美國《財富》雜誌發佈2017年“世界500強”排行榜,綠地甩開了萬科、恒大、萬達、碧桂園、保利等等其他中國同行,排在277名。排名沒啥問題,綠地的營業收入高不假,但是這利潤率卻卻如此之低……

好吧,萬幸還有萬達保底,顯得綠地也沒那麼難看。不過,利潤率不到0.4%。對萬達這樣規模的企業而言,這幾乎就相當於虧損了,萬達今年瘋狂的瘦身大家也都是看得到的。

然後是負債。

這一次牛市中,房企作死的拿地,搶地王,房子賣的太好,興奮過度,預期房價還將繼續往上沖。2016 年上市房企的平均資產負債率已高達 77.26%,這一數據的紅線是70%。

最無敵的還是綠地,一馬當先,負債率奔著90%去了。

而這兩個資料的糟糕,都有著東北地區的“汗馬功勞”。2016年,綠地東北地區的負債總額達488億元,收入為33.8億元,利潤為-5.5億元,成為綠地控股唯一虧損的區域。

正如前文所述,此次的欠款也都來自于遼寧本溪山水城專案。本溪是啥地方?2015年的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為53.5億,同比暴跌了59%,最後求爺爺告奶奶忽悠來163億補貼,才勉強保證了一百多萬人口的溫飽。

到了2016年,本溪沒有任何改善,固定資產投資下跌過半,商品房銷售面積也下跌了40%以上,房價普遍下跌了20%。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本溪綠地拿不出錢來了……

其實綠地並不孤獨,從2016年到2017年7月,一共有102只債券違約,東北數量最多,單單一個遼寧省就有19只。

這裡必須要提一下“違約大王”東北特鋼,目前共有11只債券發生了違約,共計規模為79.70億。最近的是今年1月16日,東北特鋼公告稱,其發行的“13東特鋼MTN1”不能按期足額兌付利息。

有意思的是,大連機床也在這一天宣告“16大機床MTN001”發生了實質性違約。自2016年11月發生首例債券違約以來,大連床先後已有9支債券違約,加上其他各種逾期未償還的債務,一共欠下90億元。

還有今年1月26日,鐵嶺新城(現在叫*ST新城)發佈公告,就“14鐵嶺債”存在暫停上市的風險作出提示。鐵嶺新城於2011年借殼上市,主營業務為土地一級開發等,而公司所處的鐵嶺並不比本溪強多少,去年房價同樣暴跌。2015年和2016年,鐵嶺新城扣非淨利潤分別為-1.91億、-2.44億。

2014年3月,鐵嶺新城發行“14鐵嶺債”,規模為10億元,票面利率8.45%,期限為5年。暫停上市期間,債券不能交易了,於是投資者紛紛選擇回售,比例接近93%,本息總額超10億元。雖然這些債目前都清了,但不過是拆東牆補西牆,剩餘的部分、“15鐵嶺債”和“16鐵嶺債”如何償還仍是個巨大的問題。

……

好了傷疤忘了疼的房企

上一輪調控,週期長達四五年,全國倒下的小房企也是不勝枚舉,二三四五線城市的爛尾樓遍地開花,還不乏知名的百強房企:

1、2014年,深圳的光耀地產出現資金問題,在惠州的多個項目停工,通過民間借貸和高息從銀行借款,也未能扭轉局面,最後破產。

光耀拿下的項目,都是在2011年到2014年,多數位於惠州,惠州在投資熱潮過後一片狼藉,成為鬼城不說,房子根本賣不動,利用高利貸資金,根本無法自救。

2、同樣在2014年,江蘇華光地產資金鏈出現問題,項目融資難,信託融資中途叫停,到2015年8月,華光地產被宣佈破產清算。

破產原因,也是因為之前幾年房地產形勢大好,華光地產步伐邁得太快,拿地過猛,08年高價拿下的地一直不敢開發,不考慮土地價格,所以才導致資金鏈斷裂。

這一輪的調控才剛剛開始,同樣的破產悲劇在未來幾年又會再次上演。

每一次房企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他們壓根沒去想這一輪貨幣收緊後,會有什麼後果,房貸收緊,銷售款回籠週期拉長,融資變難資金鏈能不能撐住,高價拿的地,等市場調整價格下跌時,開發出來還有沒有錢賺。

備受業內關注的麒麟G09宅地——京奧港·未來墅日前領到銷售許可證,銷售均價25715-25993元/平方米。按照計畫,京奧港未來墅34億信託融資今年底就將到期,所以不得不以僅比樓面地價高出3000多元/平方米的價格出售。

業內人士戲稱:基本是貼著地價賣。

儘管貼著地價賣,但有些項目出現賣不動的現象。今年5月7日合肥的麗豐鉑羽公館開盤,樓面地價10091元/平方米,洋房均價為13695元/平方米,差價3604元/平方米,只賣出五成。

說實在的,能貼著低價賣出去算是幸運的。目前來看,出壞賬的私募產品窟窿還是蠻大的,大家對未來的相關產品都要留個心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