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刺兒頭”導演再度開啟毒舌模式,紀錄片「華氏911」為何賣座?

葫蘆娃電影微信公眾號:jinrongdushenv

文 | 四娃

現實生活中各種不可思議的離奇事件經常會被導演們看中並作為拍攝電影的重要題材, 令地球人難以忘記的“9·11”不再僅僅代表美國人的報警專用電話號, 因為在那天包括美國紐約地標性建築世界貿易中心雙塔在內的6座建築被完全摧毀而其它23座高層建築也遭到破壞, 連美國國防部總部所在地五角大樓也遭到襲擊。 而這部帶著政治傾向但卻挑不出任何失實的紀錄片「華氏911」在三年後更是一經問世便驚起千層浪, 片中隨處可感明確且絲毫不加掩飾的目的性,

而在片外導演邁克爾·摩爾也坦言就是為了阻止小布希連任。

影片以恐怖分子襲擊世貿大樓為背景講述美國以此為理由發動伊拉克戰爭的事件始末, 企圖揭示小布希從上臺到攻打伊拉克的一系列陰謀內幕, 而同時內含大量主觀情感以及大膽猜測的鏡頭也預示著期待引發對布希及其政策的重新思考甚至激烈抗議的強烈目的性。

影片豆瓣評分7.9入圍當年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摘得金棕櫚大獎並在全球獲得超過兩億美元的票房, 事實上也因主觀意念過於強烈批判諷刺態度激烈辛辣而引來風波不斷,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公映了後在美國上座率極高不說更是引起了相當劇烈的輿論激辯。

“刺兒頭”導演再度開啟毒舌模式

影片取材自經典的科幻小說《華氏451》, 在小說描述的未來世界裡統治者通過焚燒書籍來控制民眾思考的權力而華氏451則是書本燃燒的溫度, 可想而知導演這樣給電影取名必定是想要聯繫911事件對布希展開一番猛烈的抨擊而事實也的確如此。 邁克爾·摩爾(MichaelMoore)以“刺兒頭”著稱並堪稱是最令美國右翼政治人物頭疼的電影人, 此人關注社會熱點而構成其作品最特立獨行症候的元素乃是獨特的切入方式。

靠玩賓戈遊戲攢夠預算拍攝的「羅傑與我」將背景設定為通用汽車公司大幅裁員而全面衰敗同時還造成四萬人失業的基礎上, 並以此片質問大企業順帶用事實撕開正人君子的假像。 此後再次拋出的重磅炸彈「科倫拜校園事件」則因探討美國槍支管制而在國際上引起巨大反響並為其贏得奧斯卡和國際聲譽,

大膽揭露美國醫療制度黑幕的「醫療內幕」以及與斯瓦辛格聯手的「資本主義:一個愛情故事」均獲得不小的肯定。

為了拍攝這部紀錄片導演不但拜訪因預算削減而獨自看守俄勒岡州海岸線的士兵還跟著兩個員警在街頭徵兵, 由此搜集了大量的資料同時也用充滿人道主義的情感來反應戰爭和恐怖事件的殘酷。 但不可否認的是本片具有區別於一般紀錄片的拍攝手法, 提著攝像機採訪的邁克爾·摩爾其實是想方設法的讓對方說出他希望聽到的話就像為犯罪記錄尋找證據一樣, 而大量的影像資料也是打亂時空將人物對話巧妙拼貼以通過精心的剪輯呈現出另一種敘述方式。 導演用嫺熟的“雜耍蒙太奇”式剪輯手法將大量關於布希總統及其班底骨幹成員如國務卿鮑威爾、國務卿賴斯、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等人的聚焦式紀錄影像, 和其他戲劇假定性極強的素材雜糅拼貼用以呈現出極為個人化的主觀情感色彩,而選取的片段配上充滿戲謔的旁白更是將小布希塑造成一個滑稽的小丑。

比如在布希對邁克爾·摩爾說“去做點正經的事吧”之後出現的確是布希一邊談論恐怖襲擊事件一邊打高爾夫球,以及國防部長阿什克羅夫特在演講臺上唱歌的畫面;而講到美國政府和警務安全部門在“9·11”事件發生後對於本該毫無疑問立即進行的對身在美國的本·拉登家族調查一事瞻前顧後時,插入了大段經典好萊塢黑白警匪電影的諷刺令觀眾忍俊不禁;又如在出兵伊拉克的問題上影片用視聽語言呈現布希及眾幕僚,如何“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地絞盡腦汁為薩達姆政權先後捏造“擁有核武器”的罪名。所以導演在這部紀錄片的呈現上其實並沒有完全尊重事實本身,反倒按照既定的路線來走而目的當然不止為了揭露真相。

把小布希扒得“一絲不掛”?!

影片開場便是佛羅里達州選民在結果看似沒有懸念之時慶祝戈爾贏得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的慶功畫面,然而音樂的陰鬱沉悶卻始終與歡騰景象“貌合神離”,此後更是隨著新聞畫面一幅幅閃過轉為略帶戲謔的吉他鄉村民謠風,而與之交相輝映的則是戈爾的獲勝轉成了布希的最終勝利。戲劇性的轉折後,影片聚焦在小布希總統為發表電視講話做準備的畫面,鏡頭一絲不苟地紀錄著緊張神態和失態舉止與往常在新聞節目中神采奕奕的形象判若兩人。這樣的畫面配上戲謔風格強烈的鄉村音樂用以不言自明,往小了說是小布希從競選的時候就徇私舞弊做事情很不光明而往大了說則暗諷民主黨總幹些齷齪的事情。而這種“下馬威”的手法也為全片定下了獨特的基調:接下來的故事將致力於徹底解構布希自我建構的公眾形象,並把這位總統先生拽下神壇踩倒在地。

影片前半段內容主要集中在作為總統的布希只考慮休假和如何作秀以及應對“9·11”的質詢,2001年9月11日當天布希總統參加日常活動的真實影像,以及在白宮等各種場合與民眾的訪問畫面統統是如假包換。而諷刺性的解說旁白也並沒有忘記在對鏡頭畫面作出解釋的同時加諸其言外之意,最典型的例子則是把布希對襲擊發生前麻痹大意的姿態外加突然得知襲擊發生時茫然無措的反應有力地揭示出來。布希在事發當日正與佛羅里達小學學生一起念“我的寵物山羊”被邁克爾·摩爾調侃為“不想錯過這個在公眾面前露臉的機會”,當畫面出現了隨從對總統耳語時鏡頭拉近焦距特寫布希臉部,輔以焦灼配樂的旁白則恰到好處的放大了臉色陰晴不定,時而抿嘴時而抬起眼睛望一眼前方的不安情緒,而“他不知道該做什麼也沒有人告訴他怎麼做”的解釋則具有更加明顯的傾向性。

但這還不算完,影片接下來通過一連串引導式的有力質問拋出了另一個重磅炸彈:身在美國的本·拉登家族其他成員在襲擊之後的9月13日竟然沒有受到任何調查與詰問,就輕而易舉地從美國全身而退返回沙烏地阿拉伯。影片在觀眾作出自己的判斷前便展示出布希家族與本·拉登家族有密切經濟利益關係乃至私人交往的證據素材且步步抽絲剝繭,於是導演摩爾以極度自信的姿態出言“每年40萬美金年薪和中東神秘家族十幾年給了14億美金來比,誰才是他老爸?”,由此斷定布希家族與本·拉登家族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而貓膩殆無疑問。而此時的布希又因事件爆發後表現出猶豫推諉找藉口的種種跡象導致國內很多民眾對此不滿,於是他開始用中東恐怖分子的名號煽動群眾情緒得到名正言順的發兵藉口,順帶將其政府的仇恨自然而然轉移到對中東的敵視。

對於伊拉克戰爭爆發的問題上,影片的批判力度顯然更為激烈但手法也更為圓滑嫺熟,事實上對伊戰爭是否必要一直是是美國朝野爭論極大的問題而是否“政治正確”又在美國主流價值標準中關係重大,難得的是導演在此事件的處理上充分顯示了狡黠與才智。他選取了大量戰爭期間的珍貴影像和對於伊拉克平民和參戰美軍士兵的採訪,並不失時機的再次發揮了剪輯的蒙太奇表意效果。戰場上有家破人亡的伊拉克平民對美國的激憤控訴,以及因濫殺平民而承受巨大良心譴責並質疑戰爭正義性的言論。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布希在國會兩院和新聞發佈會上神采奕奕而又不容置疑地大談“薩達姆一定擁有核武器”等在戰後都被事實證明的無稽之談,試圖用在美國足以站得住腳的人道主義批判立場來抨擊布希政府的戰爭政策。

究竟是惡搞式誤導or勇敢呐喊?

看完本片的影迷朋友通常會將矛盾點放在諸如小布希踏進白宮是對參議院的收買和對反對票湮沒的暗箱操作,布希家族與富裕的沙特人包括皇室、沙特駐華盛頓大使和本·拉登家族在社會與經濟上的聯繫,拿恐怖分子恐嚇人民的同時放鬆對邊防地區的防治以及為了石油故作聰明的把恐怖組織的矛頭指向伊拉克的種種“惡行”並隨即大肆批判。不過熟悉的人都知道四娃其實很少談政治,而這次想說的則是這部在布希尋求總統連任時剪輯發佈電影的高明之處。影片中占大部分的是資料而非導演自己拍攝的片段而充斥其中的則是主觀性的反諷和戲謔旁白,可見導演試圖用美國價值觀的外殼在保證“客觀”的前提下批判布希的無為。

本片導演摩爾其實是有明顯黨派傾向的而他拍攝的目的也是站在民主黨的角度抨擊以布希為首的共和黨一系列“禍國殃民”的舉措,但他的高明之處不是抨擊的如何一針見血而是始終與民眾站在一邊抨擊現有政府。以至於儘管正常人都能看出來他是左翼極端分子甚至讓本片的批判具有了幾分“報私仇”的意味,卻依舊因“客觀公正”“真理事實”的標籤而讓電影看起來很有煽動性,甚至明知道此人絕非中庸派卻仍被其“牽著鼻子走”。所以影片相比其他紀錄片而言具有了一種獨特的精神氣質和藝術魅力,而導演不屬於搞笑無厘頭的幽默感更是用主觀意圖完全“圖窮匕見”手法實現了對一場政治控訴的娛樂化。

不管如何,「華氏911」趕在美國2004年大選之前上映體現了摩爾站在左翼立場上揭露共和黨布希政府的偽善,以及試圖影響其爭取連任的選情的現實政治野心,儘管他的妨礙未能阻止小布希的連任但數以千萬計的票房收入與坎城金棕櫚獎恐怕也足以讓其咬牙切齒了。據悉導演並未放棄對共和黨的抨擊反諷而是將炮口對準了現任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去年大選爭奪白熱化階段拍攝了紀錄片「深入床破之地」並預言和警告大家特朗普很有可能當選為美國總統,而後又秘密拍攝“內容充滿爆炸性”的續集「華氏119」準備講述特朗普如何勝出總統大選。該片將於2019年上映而導演也再度誇下海口保證電影會逐步打破特朗普的虛偽面具甚至會讓其任期早早結束,但未來的事情誰又能說的准呢?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可刪除)

關注“葫蘆娃電影”微信公眾號

一起小打小鬧吧!

http://www.gzb001.com

和其他戲劇假定性極強的素材雜糅拼貼用以呈現出極為個人化的主觀情感色彩,而選取的片段配上充滿戲謔的旁白更是將小布希塑造成一個滑稽的小丑。

比如在布希對邁克爾·摩爾說“去做點正經的事吧”之後出現的確是布希一邊談論恐怖襲擊事件一邊打高爾夫球,以及國防部長阿什克羅夫特在演講臺上唱歌的畫面;而講到美國政府和警務安全部門在“9·11”事件發生後對於本該毫無疑問立即進行的對身在美國的本·拉登家族調查一事瞻前顧後時,插入了大段經典好萊塢黑白警匪電影的諷刺令觀眾忍俊不禁;又如在出兵伊拉克的問題上影片用視聽語言呈現布希及眾幕僚,如何“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地絞盡腦汁為薩達姆政權先後捏造“擁有核武器”的罪名。所以導演在這部紀錄片的呈現上其實並沒有完全尊重事實本身,反倒按照既定的路線來走而目的當然不止為了揭露真相。

把小布希扒得“一絲不掛”?!

影片開場便是佛羅里達州選民在結果看似沒有懸念之時慶祝戈爾贏得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的慶功畫面,然而音樂的陰鬱沉悶卻始終與歡騰景象“貌合神離”,此後更是隨著新聞畫面一幅幅閃過轉為略帶戲謔的吉他鄉村民謠風,而與之交相輝映的則是戈爾的獲勝轉成了布希的最終勝利。戲劇性的轉折後,影片聚焦在小布希總統為發表電視講話做準備的畫面,鏡頭一絲不苟地紀錄著緊張神態和失態舉止與往常在新聞節目中神采奕奕的形象判若兩人。這樣的畫面配上戲謔風格強烈的鄉村音樂用以不言自明,往小了說是小布希從競選的時候就徇私舞弊做事情很不光明而往大了說則暗諷民主黨總幹些齷齪的事情。而這種“下馬威”的手法也為全片定下了獨特的基調:接下來的故事將致力於徹底解構布希自我建構的公眾形象,並把這位總統先生拽下神壇踩倒在地。

影片前半段內容主要集中在作為總統的布希只考慮休假和如何作秀以及應對“9·11”的質詢,2001年9月11日當天布希總統參加日常活動的真實影像,以及在白宮等各種場合與民眾的訪問畫面統統是如假包換。而諷刺性的解說旁白也並沒有忘記在對鏡頭畫面作出解釋的同時加諸其言外之意,最典型的例子則是把布希對襲擊發生前麻痹大意的姿態外加突然得知襲擊發生時茫然無措的反應有力地揭示出來。布希在事發當日正與佛羅里達小學學生一起念“我的寵物山羊”被邁克爾·摩爾調侃為“不想錯過這個在公眾面前露臉的機會”,當畫面出現了隨從對總統耳語時鏡頭拉近焦距特寫布希臉部,輔以焦灼配樂的旁白則恰到好處的放大了臉色陰晴不定,時而抿嘴時而抬起眼睛望一眼前方的不安情緒,而“他不知道該做什麼也沒有人告訴他怎麼做”的解釋則具有更加明顯的傾向性。

但這還不算完,影片接下來通過一連串引導式的有力質問拋出了另一個重磅炸彈:身在美國的本·拉登家族其他成員在襲擊之後的9月13日竟然沒有受到任何調查與詰問,就輕而易舉地從美國全身而退返回沙烏地阿拉伯。影片在觀眾作出自己的判斷前便展示出布希家族與本·拉登家族有密切經濟利益關係乃至私人交往的證據素材且步步抽絲剝繭,於是導演摩爾以極度自信的姿態出言“每年40萬美金年薪和中東神秘家族十幾年給了14億美金來比,誰才是他老爸?”,由此斷定布希家族與本·拉登家族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而貓膩殆無疑問。而此時的布希又因事件爆發後表現出猶豫推諉找藉口的種種跡象導致國內很多民眾對此不滿,於是他開始用中東恐怖分子的名號煽動群眾情緒得到名正言順的發兵藉口,順帶將其政府的仇恨自然而然轉移到對中東的敵視。

對於伊拉克戰爭爆發的問題上,影片的批判力度顯然更為激烈但手法也更為圓滑嫺熟,事實上對伊戰爭是否必要一直是是美國朝野爭論極大的問題而是否“政治正確”又在美國主流價值標準中關係重大,難得的是導演在此事件的處理上充分顯示了狡黠與才智。他選取了大量戰爭期間的珍貴影像和對於伊拉克平民和參戰美軍士兵的採訪,並不失時機的再次發揮了剪輯的蒙太奇表意效果。戰場上有家破人亡的伊拉克平民對美國的激憤控訴,以及因濫殺平民而承受巨大良心譴責並質疑戰爭正義性的言論。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布希在國會兩院和新聞發佈會上神采奕奕而又不容置疑地大談“薩達姆一定擁有核武器”等在戰後都被事實證明的無稽之談,試圖用在美國足以站得住腳的人道主義批判立場來抨擊布希政府的戰爭政策。

究竟是惡搞式誤導or勇敢呐喊?

看完本片的影迷朋友通常會將矛盾點放在諸如小布希踏進白宮是對參議院的收買和對反對票湮沒的暗箱操作,布希家族與富裕的沙特人包括皇室、沙特駐華盛頓大使和本·拉登家族在社會與經濟上的聯繫,拿恐怖分子恐嚇人民的同時放鬆對邊防地區的防治以及為了石油故作聰明的把恐怖組織的矛頭指向伊拉克的種種“惡行”並隨即大肆批判。不過熟悉的人都知道四娃其實很少談政治,而這次想說的則是這部在布希尋求總統連任時剪輯發佈電影的高明之處。影片中占大部分的是資料而非導演自己拍攝的片段而充斥其中的則是主觀性的反諷和戲謔旁白,可見導演試圖用美國價值觀的外殼在保證“客觀”的前提下批判布希的無為。

本片導演摩爾其實是有明顯黨派傾向的而他拍攝的目的也是站在民主黨的角度抨擊以布希為首的共和黨一系列“禍國殃民”的舉措,但他的高明之處不是抨擊的如何一針見血而是始終與民眾站在一邊抨擊現有政府。以至於儘管正常人都能看出來他是左翼極端分子甚至讓本片的批判具有了幾分“報私仇”的意味,卻依舊因“客觀公正”“真理事實”的標籤而讓電影看起來很有煽動性,甚至明知道此人絕非中庸派卻仍被其“牽著鼻子走”。所以影片相比其他紀錄片而言具有了一種獨特的精神氣質和藝術魅力,而導演不屬於搞笑無厘頭的幽默感更是用主觀意圖完全“圖窮匕見”手法實現了對一場政治控訴的娛樂化。

不管如何,「華氏911」趕在美國2004年大選之前上映體現了摩爾站在左翼立場上揭露共和黨布希政府的偽善,以及試圖影響其爭取連任的選情的現實政治野心,儘管他的妨礙未能阻止小布希的連任但數以千萬計的票房收入與坎城金棕櫚獎恐怕也足以讓其咬牙切齒了。據悉導演並未放棄對共和黨的抨擊反諷而是將炮口對準了現任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去年大選爭奪白熱化階段拍攝了紀錄片「深入床破之地」並預言和警告大家特朗普很有可能當選為美國總統,而後又秘密拍攝“內容充滿爆炸性”的續集「華氏119」準備講述特朗普如何勝出總統大選。該片將於2019年上映而導演也再度誇下海口保證電影會逐步打破特朗普的虛偽面具甚至會讓其任期早早結束,但未來的事情誰又能說的准呢?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可刪除)

關注“葫蘆娃電影”微信公眾號

一起小打小鬧吧!

http://www.gzb001.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