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專家:京劇如何創新 理當研學譚鑫培

中新社北京9月21日電 (記者 高凱)“譚鑫培與京劇的輝煌”學術研討會21日在京舉辦。 與會專家圍繞京劇大師譚鑫培的藝術成就展開討論, 並反思近年來京劇的創新嘗試, 認為京劇的創新仍當以傳承為首, 而這方面, 譚鑫培的所思所為“怎麼研究都不為過”。

2017年適逢京劇大師譚鑫培誕辰170周年、逝世100周年, 一系列紀念活動輪番登場。 其中尤以北京京劇院聯合天津譚派藝術基金會共同舉辦的“歷史輝煌·今日精彩”紀譚展演最為引人關注, 歷時十一晚的演出彙集梨園名角和譚派眾弟子, 演出場場爆滿, 堪稱梨園盛事。

此次“紀譚”演出, 除《定軍山》《陽平關》等人們耳熟能詳的譚派代表作外, 譚孝曾(譚門第六代傳人)還特別策劃了包括《鼎盛春秋》《清河橋》《摘纓會》在內的好幾出幾十年沒有登上過舞臺的老戲。 當日與會的京劇楊派名家葉蓬認為, 這“是多年未見的演出, 堪稱真正意義上的‘京劇節’。 ”

中國戲曲學院戲曲研究所所長傅謹認為, 此番演出對當今的京劇市場意義非凡, 一方面演出完全商業運作, 用事實證明傳統京劇的觀眾依然眾多。 另一方面, “矯正時弊, 告訴觀眾究竟何為真正的品質上乘的傳統京劇。 ”

著名京劇演員、中國戲曲學院教授楊少春表示, “譚鑫培先生的戲, 包括觀眾耳熟能詳的和此次整理出來的暌違舞臺十幾年的老戲,

全都立得住, 反觀我們如今創編的很多新戲, 雖數量不少, 但少有真正保存下來的, 這值得我們研究和思考。 ”

“譚鑫培先生對京劇貢獻很大, 他的很多戲是別的劇種的老戲改來的, 他實在是創新的能手。 但他並非一味求新, 總能保留一齣戲最出彩的地方, 在尊重核心傳統的前提下令舞臺更加吸引人”, 楊少春說。

楊少春以“紀譚”演出中的《問樵鬧府》《打棍出箱》為例, “這是兩出很老的戲, 本不是很吸引人, 但這次演出的改編整理我認為非常成功, 給一個不那麼完整的故事加了‘頭’和‘尾’, 再加上恰到好處的舞臺表演, 十分引人入勝。 這樣的改編既尊重京劇本身的傳統, 又保留了老戲精彩的核心, 這也是譚鑫培大師的戲能長久立在舞臺上的核心緣由。

”他總結說:“京劇創新到底該走怎樣的路, 譚鑫培先生的所作所思就是我們特別需要學習的。 ”

著名京劇史論研究者、天津市藝術研究所所長劉連群此次擔綱對《問樵鬧府》《打棍出箱》兩出老戲的整理改編, 他透露, “譚孝曾先生早在四年前就跟我商量這兩出戲的改編, 但我顧慮很多, 這是譚鑫培大師的老戲, 我不敢改, 怕有爭議。 去年, 譚元壽(譚門第五代、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老先生專門把我找去面談, 希望我能把這個戲改完整。 ”

劉連群感歎說:“譚門的這種精神真的很打動我, 改編譚鑫培大師的戲, 元壽先生的壓力肯定比我大, 但他們真是具備又忠於繼承又與時俱進的精神。 ”

傅謹表示, “譚鑫培先生不僅是一個流派的創始人,

他標定了京劇的美學規範, 這規範至今仍適用。 譚鑫培是我們理解京劇理解傳統文化的重要橋樑, 對於他的研究, 我認為無論怎樣都不為過。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