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唐宋八大家“理科學霸”曾鞏:首個揭秘趵突泉成因

濟南黑虎泉

近日, 從網上讀到張華松先生的一篇《曾鞏與濟南泉水的時空溯源》, 很有意思。 按圖索驥, 根據這篇文章提到的資料,

查找前人著述, 發現曾任齊州知州的曾鞏(字子固, 江西南豐人, 世稱南豐先生, 唐宋八大家之一), 與號稱天下第一泉的濟南趵突泉還真大有故事可講。

1.“趵突”名字的由來

以“趵突”二字命名泉水, 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擬音說。

據徐北文先生考證, 北宋時, 趵突泉名為檻泉(取《詩經》“觱沸檻泉, 維其深矣”), “觱沸”先秦時當讀“畢布”;後, 民間也稱趵突泉為“瀑流”。 不管是觱沸、瀑流、趵突, 都屬擬音, 像濟南話裡的“蔔嘟”。

另一種是字義說。

趵, 跳躍;突, 犬出穴——哈哈, 一條大狗猛然出洞, 不嚇突突才怪。 趵突, 跳躍奔突, 形容騰空之泉, 倒也貼切。

從網上查“趵突”, 除了專指趵突泉, 在清人趙翼《靈穀寺》詩“最後功德水, 趵突地底伏”裡, 也代指“泉水”。

趵突泉

2.文學家曾鞏讓趵突泉“成名”

趵突泉, 曾有“濼”“濼源”“娥英水”“檻泉”“瀑流”等名, 而最早將“趵突”見諸著作的, 當是曾鞏。 其《齊州二堂記》(二堂指趵突泉邊的曆山堂和濼源堂)載——

“泰山之北與齊之東南諸谷之水, 西北匯于黑水之灣。 又西北匯于柏崖之灣, 而至於渴馬之崖。 蓋水之來也眾,

其北折而西也, 悍疾尤甚, 及至於崖下, 則泊然而止。

“而自崖以北, 至於曆城之西, 蓋五十裡, 而有泉湧出, 高或至數尺, 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

“齊人皆謂嘗有棄糠于黑水之灣者, 而見之於此。 蓋泉自渴馬之崖潛流地中, 而至此複出也……”

看到了嗎?“有泉湧出, 高或至數尺, 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 這說明宋時當地人已稱此泉為“趵突”。 也就是說, “趵突”不是曾鞏原創, 不過, 要說將這一名字推而廣之、得到認可並使之留傳後世, 曾鞏功勞不可謂不大。

想想吧, 曾鞏是齊州(轄區為現濟南及德州一部分)黨政軍一把手(現在的濟南一把手是副省級), 還是文化名流(宋史說“安石聲譽未振, 鞏導之于歐陽修”), 估計當時的他說點啥或寫點啥,

很快便會四處傳揚。

濟南大明湖南豐祠裡的木雕曾鞏像

3.科學家曾鞏揭秘濟南泉水成因

曾鞏有篇《趵突泉》七律:“一派遙從玉水分, 暗來都灑曆山塵。 滋榮冬茹溫常早, 潤澤春茶味更真。 已覺路傍行似鑒, 最憐沙際湧如輪。 曾成齊魯封疆會, 況托娥英詫世人。

“一派遙從玉水分, 暗來都灑曆山塵”, 這句其實是告訴我們:趵突泉水來自濟南南部山區, 且是以地下水形式。

關於趵突泉成因, 宋代沈括《夢溪筆談》中說:濟水自王屋山東流, 有時隱伏地下, 至濟南冒出地面而成諸泉。

明代胡纘宗《詠趵突泉》:王屋流來山下泉, 清波聊酌思泛然。 雲含雪浪頻翻地, 河湧三星倒映天。

這種趵突泉水來自濟水(發源于河南濟源王屋山)的說法, 在古時是主流觀點。 但曾鞏不這樣認為, 他認為泉水來自濟南南部山區。

——往上拉, 看上面引用的《齊州二堂記》, 裡面說得明白, 其水來自“泰山之北與齊之東南諸穀”。

從我搜到的文字看, 曾鞏似乎是最早公開發表這一學術成果的人——那可是在940多年前呢, 曾鞏不從政的話, 也許是個宋代李四光。

還有,曾文裡說“齊人皆謂嘗有棄糠于黑水之灣者,而見之於此(趵突泉)”,這種傳說非常有意思,並被證實有可能是真的。

前些年,山東師範大學和濟南市水利局部分專家曾做過類似試驗:在南部山區玉符河畔的水井中放進鉬離子(濟南的水和土壤中均不含此成分),幾天後在趵突泉等泉水中發現了鉬離子。

這證明,南山地下水是連通趵突泉等泉水的。

4.曾鞏客居泉城三年,貢獻多多

曾鞏知齊州時間並不長,但留下的與濟南有關的事情卻不少——不光有山水雅事,更有“城市建設”,甚至有“打黑除惡”……

現在大明湖裡有南豐祠,專以紀念這位客居泉城三年的異鄉人。這是當地人對他莫大的肯定!

類似的,大明湖裡還有個鐵公祠,人們以之紀念抗擊燕王朱棣、捍衛濟南、保護一方百姓的書生將軍鐵鉉。

看看這些人,再想想現在一些官員為官一地都留下了些啥!跑題了,打住。

濟南大明湖曾鞏石刻像

對了,曾鞏是”唐宋八大家“中最末一位,論名氣、成就,他似乎不如韓愈、柳宗元、“三蘇“等,但其才能、水準卻不容小覷。

即便不論詩文,單論他對濟南泉水研究、古城建設的貢獻,就足夠讓我們景仰。

也許是個宋代李四光。

還有,曾文裡說“齊人皆謂嘗有棄糠于黑水之灣者,而見之於此(趵突泉)”,這種傳說非常有意思,並被證實有可能是真的。

前些年,山東師範大學和濟南市水利局部分專家曾做過類似試驗:在南部山區玉符河畔的水井中放進鉬離子(濟南的水和土壤中均不含此成分),幾天後在趵突泉等泉水中發現了鉬離子。

這證明,南山地下水是連通趵突泉等泉水的。

4.曾鞏客居泉城三年,貢獻多多

曾鞏知齊州時間並不長,但留下的與濟南有關的事情卻不少——不光有山水雅事,更有“城市建設”,甚至有“打黑除惡”……

現在大明湖裡有南豐祠,專以紀念這位客居泉城三年的異鄉人。這是當地人對他莫大的肯定!

類似的,大明湖裡還有個鐵公祠,人們以之紀念抗擊燕王朱棣、捍衛濟南、保護一方百姓的書生將軍鐵鉉。

看看這些人,再想想現在一些官員為官一地都留下了些啥!跑題了,打住。

濟南大明湖曾鞏石刻像

對了,曾鞏是”唐宋八大家“中最末一位,論名氣、成就,他似乎不如韓愈、柳宗元、“三蘇“等,但其才能、水準卻不容小覷。

即便不論詩文,單論他對濟南泉水研究、古城建設的貢獻,就足夠讓我們景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