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甘肅省歌舞劇院院長陸金龍——敦煌文博會催生了一批甘肅舞臺藝術佳作

9月19日晚, 經典舞劇《絲路花雨》在敦煌大劇院精彩上演。 美輪美奐的演出、來自古絲綢之路的動人故事, 贏得了中外賓客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 據悉, 這已是作為“甘肅文化名片”的舞劇《絲路花雨》二度委以敦煌文博會開幕演出之重任, 和2016版有所不同的是, 此次演出的是為2008北京奧運會打造的升級提升版。

談及敦煌文博會, 甘肅省歌舞劇院院長陸金龍感觸頗多。 他說:“通過兩屆文博會的平臺, 不僅讓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看到了甘肅的文化成果, 領略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同時也提升了甘肅文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影響力, 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

《絲》劇弘揚了絲綢之路互惠共榮的優良傳統

甘肅省歌舞劇院院長陸金龍說, 《絲路花雨》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畫藝術, 博采各地民間歌舞之長。 講述了古絲綢之路上, 善良淳樸的中國父女救助外國商人伊努斯所發生的親人悲歡離合、友人生死相助、患難與共的感人故事,

弘揚了絲綢之路友好通商、互惠共榮的優良傳統。 該劇自1979年首演至今, 出訪40多個國家和地區, 演出2800余場, 觀眾超過400萬人次。 舞劇《絲路花雨》搬上舞臺後已經有1979版、為北京奧運會打造的2008版、為首屆敦煌文博會創排的2016版, 此次為第二屆敦煌文博會演出的2008版基礎上的再提升。

“每一次的創排我們都是在原著基礎上, 遵循劇本不變、主題音樂不變、敦煌舞的色彩不變的前提下進行的, 這次演出的2017版突出了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多國、多民族的風格和色彩, 音樂上加重了國際化的元素, 使整台演出更有張力和衝擊力。 ”陸金龍還欣喜地告訴記者, 舞劇《絲路花雨》經過不斷演出,

很好地鍛煉了演員隊伍, 此次演出除了邀請青年舞蹈家、北京歌舞劇院首席舞者朱晗出演“竇虎”一角外, 劇中“英娘”、“神筆張”、“伊努斯”等主要角色均為本土陣容。

敦煌文博會這一平臺催生了一批甘肅舞臺藝術佳作

談及敦煌文博會, 甘肅省歌舞劇院院長陸金龍感觸頗多。

談及文博會給本土藝術創作帶來的促進和意義時, 陸金龍表示, 敦煌文博會的舉辦前後, 敦煌的演出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 十年前, 雜技劇《敦煌神女》進入敦煌駐場演出, 可謂“一枝獨秀”, 首屆敦煌文博會籌備期間, 更有《又見敦煌》和《敦煌盛典》兩台劇碼先後誕生。

從2016年5月起, 由敦煌國際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和甘肅省歌舞劇院等聯合新打造的大型情景舞劇《絲路花雨》在敦煌大劇院駐場演出,

目前在敦煌進行常駐演出的劇碼已經達到四台之多, 加上文博會期間演出的大型舞劇《絲路花雨》、《大夢敦煌》, 以及大型合唱交響《敦煌》, 這種文化現象著實令人欣喜。 而通過兩屆文博會的平臺, 不僅讓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看到了甘肅的文化成果, 領略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同時也提升了甘肅文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影響力, 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談到敦煌文博會這一平臺對世界文化的交融交流起到的促進作用時, 陸金龍認為, 中外優秀文藝作品在敦煌文博會這一平臺上“爭奇鬥豔”, 也讓甘肅的藝術家們大開眼界。 “在一個地點, 同時領略多個國家的藝術色彩非常難,

但是敦煌國際文博就搭建起了這樣一個很好的平臺。 ”陸金龍說:“在這裡, 我們可以看到世界文化的動態和趨勢, 通過和國外藝術家相互學習、相互交流, 不僅開闊了視野, 也為我們今後的藝術創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探索方向。 ”

文/蘭州晨報掌上蘭州首席記者 平麗豔

圖/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 高檣

編輯:楊倩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