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辛之所系”含冤3000年,一代明君始得昭雪

春秋時期, 子貢就為紂王鳴不平, 說:“紂之不善, 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 後世言惡則必稽焉。 ”

在春秋時期, 關於紂王的罪狀還只限於“比干諫而死。

到了戰國, 比干的死法就生動起來, 屈原說他是投水淹死, 呂不韋的門客則說他被剖心而死, 到了漢朝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已經有了更生動的演繹, 說紂王剖開他的心是為了滿足妲己的好奇心, 想看看聖人的心是不是七竅。

紂王最著名的“酒池肉林”、“炮烙”的傳說, 周時的檔沒有記載, 春秋時也沒有, 可到了戰國末期, 韓非子突然很生動地描繪起來“……居五年, 紂為肉圃, 設炮烙, 登糟丘, 臨酒池, 紂遂以亡。 ”據說韓非子口吃, 可文章非常雄辯, 這樣充滿想像力的文字便是證明。

那時諸子百家個個口才了得,

為了推銷個人的主張, 論證自己的觀點, 不免只顧激揚文字, “強”詞奪理了。 很多論據, 也多是“想當然耳”。 便是“不虛美, 不隱惡”的司馬遷, 也是也會潤潤筆。 譬如他在韓非子“酒池肉林”的基礎上, 又加上“男女裸奔其間”的合理想像。 當然, 在他之前, 已經有人在酒池面積上大做文章, 說可以“回船糟丘而牛飲者三千余人為輩”, 這樣的想像力只能用瘋狂來形容。

也許, 在他們看來, 反正紂王不是好人, 形容得再淫蕩, 再荒唐也無妨。 歷史的另一個目的便是警示後人嘛。 於是, 他們的想像和潤色, 便常常顯得坦蕩而大方。 譬如司馬遷之後的史學大家劉向, 就把紂王鹿台的面積升級為“長三裡, 高千尺”;而晉朝的皇甫謐覺得還不過癮, 一咬牙, 把鹿台的建築高度提高至10倍, 達到“高千丈”的地步。

同時, 妲己的妖孽和毒辣形象也逐步升級。 從《尚書》裡討伐紂王的一句“聽信婦言”開始, 到《國語》裡的“妲己有寵, 於是乎於膠鬲比而亡殷”, 再到《呂氏春秋》裡的“商王大亂, 沉於酒德, 妲己為政, 賞罰無方”都還是不太離譜的合理推斷;再到後來, 年代愈久, 想像力就愈豐富, 寫出來的史料也就愈生動, 直到後世的《封神演義》, 因為沒有史家的顧慮, 加上歷代文人提供的諸多素材, 演繹起來更是神乎其神。 千古惡女的罪名, 也終非她莫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