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首都博物館 一館看遍全北京

首都博物館簡稱首博, 位於北京長安街西延長線上、白雲路的西側, 復興門外大街16號, 原館址是“北京孔廟”。 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博物館, 是北京地區大型綜合性博物館, 屬中國省市級綜合性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是北京地區大型綜合性博物館, 屬中國省市級綜合性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於1953年開始籌備, 1981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 當時的館址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國子監街孔廟內。 孔廟占地2.2萬平方米, 創建於元代大德六年(西元1302年), 經歷代修葺, 三進院落保存完整。 主體建築有先師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等。 明、清進士題名碑林為國內僅有。 兩側殿廡辟作展廳, 面積2000餘平方米, 環境幽雅寧靜。

為了容納更多的藏品, 以及服務更多的參觀遊客。 1999年, 作為北京市“十五”期間重點文化建設工程, 首都博物館新館建設專案的立項申請, 於1999年得到北京市政府批准, 2001年12月正式奠基興建。 首都博物館新館於2006年5月18日正式開館, 亮相于中華第一街——長安街西延長線上, 位於西城區白雲路的西側(復興門外大街16號)。 首都博物館新館是一座擁有最先進設施的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 新館的展覽陳列以首都博物館歷年收藏和北京地區的出土文物為基本素材,

吸收北京歷史、文物、考古及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借鑒國內外博物館的成功經驗, 形成獨具北京特色的現代化展陳。 首都博物館以其宏大的建築、豐富的展覽、先進的技術、完善的功能, 成為一座與北京“歷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 和“國際化大都市”地位相稱的大型現代化博物館, 並躋身於“國內一流, 國際先進”的博物館行列。

首都博物館自開館以來在國內外舉辦了許多頗受好評的歷史文物陳列展覽, 如:《北京歷史文物陳列》、《元大都歷史陳列》、《老北京春節民俗展》、《館藏曆代陶瓷、書畫真偽辯識展》、《北京歷史文化展》等數百項。 內設:基本陳列、專題展覽、臨時展覽、文物庫房、社會教育區、業務科研區、行政辦公區、綜合服務區和地下車庫等。 新館以完善的功能, 先進的設施, 躋身于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現代化博物館行列。 使文物收藏、展覽、修復、研究、教育、交流融為一體。

2000年, 首都博物館新館建設啟動之時, 展陳大綱的編寫工作馬上開始;展覽大綱得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北京社會科學院等學術機構的多位學術權威的指導,

力求體現已得到學術界公認的最新成果。 展覽設計力求運用全新的設計理念, 突破傳統的、枯燥的展陳模式, 充分利用現代展陳技術和手法, 營造不同類別的陳列氛圍, 給觀眾以體驗式的參觀經歷, 具備形式上的親和力、趣味性、互動性, 做到雅俗共賞。

數十年來,首都博物館廣泛徵集各類文物,館藏文物已達二十五萬件,其中包括:青銅器、陶瓷、書畫、石刻、錢幣、玉器、璽印、織繡、竹木牙角器、佛教造像、文具、民間工藝品等,藏品中還不乏享譽海內外的孤品與珍品。首都博物館館藏的各類文物總計 8.3萬餘件,其中一級品305件。藏品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北京地區出土文物,從新石器時代、商周以至遼、金、元、明、清各代。館藏珍品如京郊琉璃河出土的周代銅器“堇鼎”,通高62釐米,重41.5千克,內壁有銘文4行26字,對研究北京古代歷史有重要作用。此外還有“伯矩鬲”,“碧玉版十三行”等。

首都博物館新館建設用地面積248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3390平方米,地下二層,地上五層,北部設計了綠色文化廣場,東部設計了下沉式竹林庭院。建築物(地面以上)東西長152米、南北寬66米左右,建築高度41米。建築外形主要由矩形圍合結構、橢圓形外立面和金屬屋頂三部分組成。建築內部分為三棟獨立的建築,即:矩形展館,橢圓形專題展館,條形的辦公科研樓。三者之間的空間則為中央大廳和室內竹林庭院。自然光的利用、古樸的中式牌樓、下沉式的翠竹庭院、潺潺的流水,為觀眾營構了一個兼具人文、自然情調的環境。

首都博物館建築本身是一座融古典美和現代美於一體的建築藝術品,既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現鮮明的現代感。巨大的屋蓋繼承了中國傳統建築深遠挑簷;通長的石質幕牆象徵著中國古代城牆;廣場起坡傳承古代高臺建築風格;在大廳北門外地面上鑲嵌清代丹陛,大廳內有明代牌樓,體現出中國傳統建築平面中心軸線特點;橢圓形的青銅展館斜出牆面寓意古代文物破土而出。青銅、木材與磚石的大量運用更顯一種歷史的久遠。北廣場和大堂地面所用石材,產於自古以來為營造北京城供應石材的房山地區;方形展廳的外裝飾,採用北京最常見的榆木;橢圓形展廳的外裝飾,採用青銅材料,並飾以北京出土的西周時期青銅器的紋樣。鋼結構棚頂、玻璃幕牆等表現出北京有力的時代步伐,高大空間和通透的視覺效果順應了當代建築的國際流行趨勢。

遊客須知

開放時間

09:00—17:00(16:00停止售票,週一閉館)

門票價格

持有效證件免費參觀

定時講解

9:15 10:00 10:45,13:30,14:00,15:00

交通資訊

地鐵:1號線木樨地站。

二、公交線路:

(1)1、52路工會大樓下

(2)52、114、308、337路木樨地東站

(3)10路三裡河東路南口站

(4)26、80、45、114、308、特19、937、843、844、840、845路白雲路站。

地理位置

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外大街16號

數十年來,首都博物館廣泛徵集各類文物,館藏文物已達二十五萬件,其中包括:青銅器、陶瓷、書畫、石刻、錢幣、玉器、璽印、織繡、竹木牙角器、佛教造像、文具、民間工藝品等,藏品中還不乏享譽海內外的孤品與珍品。首都博物館館藏的各類文物總計 8.3萬餘件,其中一級品305件。藏品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北京地區出土文物,從新石器時代、商周以至遼、金、元、明、清各代。館藏珍品如京郊琉璃河出土的周代銅器“堇鼎”,通高62釐米,重41.5千克,內壁有銘文4行26字,對研究北京古代歷史有重要作用。此外還有“伯矩鬲”,“碧玉版十三行”等。

首都博物館新館建設用地面積248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3390平方米,地下二層,地上五層,北部設計了綠色文化廣場,東部設計了下沉式竹林庭院。建築物(地面以上)東西長152米、南北寬66米左右,建築高度41米。建築外形主要由矩形圍合結構、橢圓形外立面和金屬屋頂三部分組成。建築內部分為三棟獨立的建築,即:矩形展館,橢圓形專題展館,條形的辦公科研樓。三者之間的空間則為中央大廳和室內竹林庭院。自然光的利用、古樸的中式牌樓、下沉式的翠竹庭院、潺潺的流水,為觀眾營構了一個兼具人文、自然情調的環境。

首都博物館建築本身是一座融古典美和現代美於一體的建築藝術品,既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現鮮明的現代感。巨大的屋蓋繼承了中國傳統建築深遠挑簷;通長的石質幕牆象徵著中國古代城牆;廣場起坡傳承古代高臺建築風格;在大廳北門外地面上鑲嵌清代丹陛,大廳內有明代牌樓,體現出中國傳統建築平面中心軸線特點;橢圓形的青銅展館斜出牆面寓意古代文物破土而出。青銅、木材與磚石的大量運用更顯一種歷史的久遠。北廣場和大堂地面所用石材,產於自古以來為營造北京城供應石材的房山地區;方形展廳的外裝飾,採用北京最常見的榆木;橢圓形展廳的外裝飾,採用青銅材料,並飾以北京出土的西周時期青銅器的紋樣。鋼結構棚頂、玻璃幕牆等表現出北京有力的時代步伐,高大空間和通透的視覺效果順應了當代建築的國際流行趨勢。

遊客須知

開放時間

09:00—17:00(16:00停止售票,週一閉館)

門票價格

持有效證件免費參觀

定時講解

9:15 10:00 10:45,13:30,14:00,15:00

交通資訊

地鐵:1號線木樨地站。

二、公交線路:

(1)1、52路工會大樓下

(2)52、114、308、337路木樨地東站

(3)10路三裡河東路南口站

(4)26、80、45、114、308、特19、937、843、844、840、845路白雲路站。

地理位置

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外大街16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