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7成村民進廠養雞,聖農採用“造血式”扶貧

根據福建省“百企幫百村”精准扶貧行動方案要求, 聖農集團與光澤縣中坊村結成企村結對幫扶, 在多年企村互助基礎上, 進一步完善幫扶方案, 建立齊抓共管、企村(農)雙贏機制, 從而實現工業反哺農業。

村民就業上著力

2003年, 中坊村中坊一組村民彭志文進入聖農集團宰殺一廠上班, 成為一名產業工人。 1年後, 他的妻子、兒子、兒媳也先後進入集團, 全家都成為聖農員工。

談起14年來全家忙碌而充實的日子, 彭志文充滿感激之情地說, 是聖農集團給了他從農民到工人角色轉變的機會, 給了他們展示自己能力的大舞臺。

“在聖農集團工作, 我們覺得很幸福、很快樂, 這裡生產自動化程度高, 工資及時發放, 從不欠薪, 福利也好。 ”

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聖農集團34年如一日地立農村、幹農業、帶農民, 始終致力於解決閩北欠發達地區“三農”問題。

集團產業項目一投產, 傅光明董事長首先想到的是在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 中坊村農民特別是家庭貧困的農民由於缺乏技能, 正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壓力和脫貧壓力, 該怎麼樣積極拓寬就業管道, 為他們提供盡可能多的就業崗位。

“只要是中坊村農民來公司求職, 公司一律錄取, 培訓上崗後還繳納五險一金。 ” 傅光明董事長如是說。

在他的親自部署和嚴格督促下, 公司500多個生產基地有序安排中坊村等地的農民特別是家庭貧困的農民參加培訓上崗,

解決他們的就業難題, 帶領他們增收脫貧。

以前, 中坊村極度貧困。 後來, 隨著聖農集團的崛起, 集團在中坊村陸續建設4個宰殺廠、5個熟食品廠和恒冰物流公司等配套生產單位, 總投資超過40億。 中坊村作為集團總部所在地, 也是企村結對幫扶村, 優先受益于聖農產業集群建設。 棟棟現代化的工廠就建在家門口, 中坊村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人在集團就業, 占勞動力總數的70% 。

產業帶動上發力

產業集群建設中, 公司因地制宜, 優先利用中坊村的荒地、劣地、山地、空地和不成片無法耕種的零碎用地, 把飼養場建在遠離居民區的鄉村山坳中, 使偏遠山區拋荒閒置的土地得到合理、高效利用,

提高了土地使用價值。 目前, 中坊村一千多畝土地出讓給聖農集團做為產業建設用地, 土地出讓金收入數百萬元。 近百畝土地租用給集團, 每畝租金1000斤幹穀, 集團按國家價格收購, 每年土地租金收入十多萬元。

聖農集團產業集群還帶動了中坊村運輸、餐飲、房屋出租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70%中坊村農民通過產業集群轉化為產業化工人, 其餘30%農民也依託產業集群, 在服務業、種植業等方面脫貧致富, 村裡二、三產業蓬勃發展。 運輸業發展迅速, 有10名專線司機跑運輸, 人平均年收入達7萬元;餐飲服務業高度發達, 新增5家超市、15家食品店和15家菜館、早餐店, 菜館、早餐店店主每年戶均新增10萬元收入;房屋出租業火爆,

80余戶村民出租住房, 每戶每年租金收入在5000-10000元。

此外, 為了解決中坊村年紀大的農民在家散養豬牛, 不僅效益差, 還污染環境的老大難問題, 聖農集團幫扶中坊村成立中坊吉農蔬菜專業合作社。 從此, 年紀大的農民安心在家種菜, 集團免費提供有機肥, 合作社年銷售額超過60萬元。

技能培訓上合力

聖農集團不遺餘力地進行員工技能培訓, 提高綜合素質。 中坊村兩委也配合集團, 積極動員、發動剛入職的農民參加技能培訓。

集團培訓形式多、管道廣, 有以老帶新的崗前、崗中培訓, 有企校合作的技校培訓, 有人社局組織的技能晉級培訓, 有大師工作室的帶徒培訓, 有按季度開展的崗位技能競賽等。 光澤縣人社局特意在聖農設“實訓基地”,

開設了禽類飼養、禽類屠宰和熟食品加工、汽車維修等培訓專業。 集團還有技能等綜合素質提升的待遇跟進, 如中級工每月50元, 高級工每月100元, 高級技師每月300元, 每季度崗位技能競賽, 拿頭等獎者既有幾百元獎金, 還可提拔為班長。 據不完全統計, 集團每年對家住中坊村員工的培訓超過600人次。

公益慈善上助力

長期以來, 由於經濟發展緩慢, 中坊村村容村貌建設一直躑躕不前。 集團幫扶中坊村搞好村容村貌建設, 出資600多萬元新建村部大樓、農民俱樂部、休閒公園。 過去, 鄉村沙石道路晴天塵土飛揚, 雨天泥濘不堪, 給當地父老鄉親的工作、生活帶來極大不便。 集團幫扶後極大地改善了中坊村的基礎設施, 毗臨中坊村的四車道公路實現“白改黑”,綠化帶四季常綠、季季有花,安裝美觀的路燈,實施亮化工程,村民夜晚的文化生活被一盞盞路燈點亮。

集團還深入推進“文化鄉村”建設,讓朱子文化進鄉村。在村裡建立“四上牆,樹四榜”道德傳播陣地: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村上牆,二是道德“四榜”(鄉賢榜,好人榜,功德榜,成才榜)進村上牆,三是朱子文化進村上牆,四是《鄉規民約》進村上牆。集團注重智力扶貧,扶貧對象從貧困家庭拓展到家庭子女身上。積極贊助開展關心下一代活動,為學校捐贈書籍,捐建 “聖農希望學校”,完善硬軟體設備,改善師生學習、工作環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聖農集團情系故里、脫貧攻堅的善舉不勝枚舉,深深地感動了中坊村的父老鄉親……

毗臨中坊村的四車道公路實現“白改黑”,綠化帶四季常綠、季季有花,安裝美觀的路燈,實施亮化工程,村民夜晚的文化生活被一盞盞路燈點亮。

集團還深入推進“文化鄉村”建設,讓朱子文化進鄉村。在村裡建立“四上牆,樹四榜”道德傳播陣地: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村上牆,二是道德“四榜”(鄉賢榜,好人榜,功德榜,成才榜)進村上牆,三是朱子文化進村上牆,四是《鄉規民約》進村上牆。集團注重智力扶貧,扶貧對象從貧困家庭拓展到家庭子女身上。積極贊助開展關心下一代活動,為學校捐贈書籍,捐建 “聖農希望學校”,完善硬軟體設備,改善師生學習、工作環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聖農集團情系故里、脫貧攻堅的善舉不勝枚舉,深深地感動了中坊村的父老鄉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