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南京小餛飩,你看起來很好喝啊!

南京人是出了名的愛餛飩。

街頭巷尾的餛飩小攤, 長年累月生著旺火, 煮著餛飩。 湯頭一沖, 辣油一舀, 路人紛紛循香而來, 在小攤前排起長龍。 打扮入時的姑娘和穿著睡衣的大爺, 擠在同一張桌子上喝餛飩喝得不亦樂乎, 這樣的場景在南京隨處可見。

“還要辣油啊?”“愛老虎油!”這是一句連呆在南京的外國人都會說的經典對白。

到了南京, 元宵節的花燈可以不看, 餛飩卻是一定不能錯過的。 要知道, 金陵的餛飩雖小, 講究可多著呢。

目錄

1 | 小餛飩大講究

南京人的小餛飩情懷

當雞汁餛飩遇見柴火餛飩

2 | 柴火灶中飄出的煙火氣

從扁擔到推車

一碗小餛飩的誕生

像個南京人一樣喝餛飩

3 | 走, huo小餛飩去!

企鵝君最愛的5碗餛飩

1 | 小餛飩大講究

南京人的小餛飩情懷

中國人兩千多年前就開始吃餛飩了。 南北朝曾記載餛飩:“形如偃月, 天下通食也。 ”如今的“天下通食”除了廣東雲吞, 四川抄手, 福建餛飩, 江西清湯等不同稱呼外, 江浙一帶的餛飩還有大小之分。

在南京, 街頭幾乎見不到大餛飩的身影, 就連自個兒家裡也只包小餛飩。

小餛飩個頭單薄, 做不了主食。 在南京的飲食習慣裡, 它不是餐桌上的主角, 卻穿插在生活中每一個需要被食物慰藉的時刻:放學後和小夥伴相約來一碗,

墊墊肚子又解饞;加完班、打完牌, 想著巷口有一家始終亮燈的餛飩攤做宵夜, 心裡篤篤定定。

當雞汁餛飩遇見柴火餛飩

南京小餛飩“上得廳堂, 下得廚房”, 雞汁餛飩和柴火餛飩各占半壁江山。

雞汁餛飩

定居江甯(今南京)的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隨園食單》點心篇提到:“小餛飩, 小如龍眼, 用雞湯下之。 ”烹飪小餛飩, 講究些的需用老雞湯熬制湯底, 如今餐廳酒樓裡提供的大多是雞汁小餛飩, 一碗只有少少的八粒或十粒, 很是矜持。

柴火餛飩

與精緻的雞汁餛飩截然不同, 柴火餛飩用“接地氣”來形容最是恰當。

清末民初, 南京城裡出現了走街串巷的柴火擔子。 賣餛飩的, 除了本地人, 還有從安慶順著長江輾轉到南京的生意人, 將安慶風格小餛飩帶入南京, 生根發芽, 構成南京小餛飩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2 | 柴火灶中飄出的煙火氣

從扁擔到推車

如今柴爐漸漸退出人們生活,但“柴火餛飩”的說法卻沿用至今,成為了南京路邊餛飩攤的代名詞。

沒有招牌,沒有店面,一根顫顫悠悠長扁擔,挑起了餛飩販整個營生:扁擔一頭,燒柴火的大鍋冉冉冒著熱氣;另一頭的廚櫃裡,包好的餛飩,盛著皮、餡、佐料的瓶瓶罐罐,繽紛誘人。

有的小販會再綁些輕巧的小桌凳,出街尋一處人流密集的路口放下扁擔,或倚著樹蔭,或靠著牆角。遇到生意好的市口,做得久了便不再挪窩,熟客們也踩點上門。

後來,扁擔逐漸演變成類似結構的雙輪手推車,一樣的流動性,卻少了肩頭的負重。至今深夜的某些路口,還能看到這樣的餛飩推車。

一碗小餛飩的誕生

餛飩攤小本生意,通常是夫妻二人分工配合,一個負責包,一個負責下。

1. 行雲流水包餛飩

餛飩師傅右手拿一根竹簽或木筷,蜻蜓點水般在肉餡裡挑一下,粘起餛飩皮一角,左手順勢搓起,捏緊扔進旁邊的託盤。整個流程不過幾秒,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2. 左右開弓下餛飩

託盤裡包好的餛飩,早已按個數分成了小堆,數好碗數,一把一把往鍋裡扔。

灶臺上的大鍋是特製的,一邊煮餛飩,一邊燒開水,左右對半分開互不干擾。只因舊時賣餛飩的多為行商,沒法另起爐灶燒水。客似雲來,開水既要衝湯又要及時添進餛飩鍋裡,消耗量極大,如此鴛鴦鍋只需單個灶頭便能實現高效周轉。

3. 撒料沖湯

乘著煮餛飩的功夫,老闆將一摞湯碗平鋪開來,麻利的依次撒上佐料,最後少不了刮半勺豬油。

一茶缸開水沖進碗裡,碧綠的蒜花,嫩黃的榨菜,透明的蝦皮,打著滾浮上水面,油花泛開飄出陣陣香氣。

切記,南京餛飩湯裡一定不放紫菜、蛋皮!

像南京人一樣喝餛飩

第一次在南京喝小餛飩,怎樣做才能顯得自己是個老客?

“老闆,來個超大碗兒,多guo得兒辣油榨菜,磕個雞蛋,蛋煮嫩一得兒噢。”

照這個講完,南京小餛飩的路數你就通了。小攤子條件簡陋,大多是白開水沖湯,提鮮靠的就是這個溏心蛋。(不喜歡流黃的記得囑咐老闆煮老一點。)

端上桌的小餛飩,餡料與皮並非緊密結合,透薄的皮是專門定制的,一絲若有若無的肉餡做點綴,褶皺裡尚有一絲空氣。煮熟後輕巧的浮在湯裡,勺子一滑便輕輕入口,說是“喝”一點也不為過。

“阿要辣油啊?”

沖完餛飩湯,掀開木頭鍋蓋,熱氣嫋嫋中,餛飩也差不多可以起鍋了。先別急著端走,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辣油!辣油!辣油!——判斷正不正宗,就看辣油。

正宗南京餛飩,辣油都是老闆秘制,要麼豬油,要麼菜籽油,各有各的香。

一碗清湯小餛飩,滴上幾滴辣油,立馬多了一層香而不嗆的鍋氣。碰上能吃辣的,重重挖上幾勺,光看他碗裡厚厚的一層紅光,都覺得過癮。

有些餛飩攤,辣油漸漸做的出名,作為副產品放在架子上,喝完餛飩順便帶上一瓶回家,炒菜、下麵條、蘸餃子都是極好的。

喝餛飩時配點什麼?

答案是百搭!

鍋巴、燒餅、茶葉蛋……老闆店裡搭什麼,你就吃什麼;烤鴨、鍋貼、老油條……出門走兩步,隔壁小店賣什麼,你就買什麼,總歸讓你配得“逸逸當當”!

4 | 走,到南京喝餛飩去!

為了找到南京城“好喝”的餛飩,企鵝君從城南竄到江北,從居民樓蕩到風景區。無論是大有來頭的,還是小有名氣的,統統收入腹中:

完美的小餛飩,透薄的皮、肥瘦相間調味恰當的餡、鮮美清爽的湯、香辣過癮的辣油,四個指標缺一不可。

下面精選的五家都是企鵝君的心頭好,推薦給各位:

大喜餛飩

南京柴火小餛飩原教旨主義者的朝聖地,金陵味道,獨此一家。多少人千里迢迢過江排隊只為這一口,兩個字——值得!原先是在旁邊社區開了二十多年的棚戶,前兩年剛剛搬到馬路邊的簡易門面房。

用磚塊砌的鄉村大灶煮餛飩,柴火青煙直沖雲霄。大灶旁邊擺一個煤爐,專門煮水波蛋。湯底有三種,原味、三鮮、鴨血。問老闆哪個是招牌,老闆答的真心實在:“沒有招牌,看你喜歡吃什麼你就加什麼。”

三鮮是另外用小鋼精鍋煮的湯底,肉絲、青菜、平菇、水波蛋,湯湯水水煮開了一起倒進餛飩碗裡,竟然能吃出南京小煮面的派頭。出鍋就是標準老南京“水上漂”小餛飩,一顆顆像空心小氣球浮在碗裡,皮薄到幾乎半透明。

汪家餛飩

不想做藝術家的老闆不是好廚子。這是金粟庵最有名的餛飩,更有名的是親自下餛飩的老闆。髮型有個性,身上有刺青,衣服背後有窟窿。老闆記性極好,小碗、大碗、特大碗,扯著嗓子一個個問客人,叮叮咚咚全攤開,一鍋能下幾十碗。

不管什麼時候去,永遠要排隊,拐兩個彎算人少。堂吃要排隊,速凍要排隊,就連隔壁燒餅也要排隊,每次最好兩人分頭行動,一人排餛飩,一人排燒餅。

餛飩個頭大肉多,屬於安慶流派,肉餡調味恰到好處。餛飩皮的褶皺裡都夾著餡,多汁又有勁,每咬一口都有滋有味。最正確的吃法是多辣油、多榨菜、配鹹燒餅,燒餅吃完“屑屑拉拉”一起撒進餛飩湯。

要是再能配上後面闞老二的烤鴨和鴨四件,今天就是這個禮拜裡最美味的一天。

安慶柴火餛飩

南京市區屈指可數的柴火餛飩攤,常年累月的煙火氣,早已把斑駁門頭熏得發黑。每隔一陣子,老闆就要繞到攤子前面生火添柴,劈裡啪啦火星直冒。坐著路邊樹蔭下的木頭矮凳,企鵝君吃了兩個超大碗,說出來也不怕丟人。

餛飩湯的佐料裝在一排破瓷缺口的搪瓷茶缸裡,沖湯的開水帶著若有若無的柴火香,不是懷舊也不是復古,就是生活本身的樣子。尤其在身心俱疲又下著雨的傍晚,想著飄著蔥花和辣椒油、鋪滿榨菜的安慶餛飩,滿滿都是慰藉。

一個破破的柴火攤,似乎能解鎖很多南京人的情愫,比如曾經端著大搪瓷缸出門打餛飩的舊時光,拿著五角錢去跟老闆討餛飩湯的小時候。

黯然銷魂小餛飩

前幾年剛剛冒出來的餛飩店,寫著“始於1969”——據說老闆的奶奶當年開過餛飩攤,老味道一脈相承。

在市區有很多連鎖,唯獨1912附近這家每晚開到淩晨,週末24小時營業。店裡餛飩皮又薄又嫩,是可以“喝”的口感。

標價牌上分兩種:吳老太小餛飩和黯然銷魂小餛飩,區別在於辣和不辣。黯然銷魂端上來就已經放好了特製辣油,和桌上可以隨便加的辣油不是一種。建議不能吃辣的慎重選擇,一口下去簡直能噴火。

南湖鴨血餛飩

把安慶系的飽滿肉餛飩下在南京鴨血湯裡,堪稱料理界最本土的“融合菜”——絕對是本城獨有。

鴨血鴨腸鴨肝鴨肫鴨心,點單時隨意挑自己喜歡吃的報給老闆,貪心的就點一份全套,碗面上鋪的滿滿都是鴨雜。配料不僅分量足,選材也到位,沒有一點鴨騷氣,鮮美程度甚至蓋住了小餛飩的風頭。

鍋巴本來是配鴨血粉絲的,在這兒加在餛飩湯裡也好吃。門口就有鴨油燒餅,又是一個餛飩加燒餅的完美組合。

你心中那一碗完美的小餛飩,又是什麼樣的?留言告訴企鵝君吧!

文、圖 | 33

設計 | Yue

編輯 | 阿七

2 | 柴火灶中飄出的煙火氣

從扁擔到推車

如今柴爐漸漸退出人們生活,但“柴火餛飩”的說法卻沿用至今,成為了南京路邊餛飩攤的代名詞。

沒有招牌,沒有店面,一根顫顫悠悠長扁擔,挑起了餛飩販整個營生:扁擔一頭,燒柴火的大鍋冉冉冒著熱氣;另一頭的廚櫃裡,包好的餛飩,盛著皮、餡、佐料的瓶瓶罐罐,繽紛誘人。

有的小販會再綁些輕巧的小桌凳,出街尋一處人流密集的路口放下扁擔,或倚著樹蔭,或靠著牆角。遇到生意好的市口,做得久了便不再挪窩,熟客們也踩點上門。

後來,扁擔逐漸演變成類似結構的雙輪手推車,一樣的流動性,卻少了肩頭的負重。至今深夜的某些路口,還能看到這樣的餛飩推車。

一碗小餛飩的誕生

餛飩攤小本生意,通常是夫妻二人分工配合,一個負責包,一個負責下。

1. 行雲流水包餛飩

餛飩師傅右手拿一根竹簽或木筷,蜻蜓點水般在肉餡裡挑一下,粘起餛飩皮一角,左手順勢搓起,捏緊扔進旁邊的託盤。整個流程不過幾秒,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2. 左右開弓下餛飩

託盤裡包好的餛飩,早已按個數分成了小堆,數好碗數,一把一把往鍋裡扔。

灶臺上的大鍋是特製的,一邊煮餛飩,一邊燒開水,左右對半分開互不干擾。只因舊時賣餛飩的多為行商,沒法另起爐灶燒水。客似雲來,開水既要衝湯又要及時添進餛飩鍋裡,消耗量極大,如此鴛鴦鍋只需單個灶頭便能實現高效周轉。

3. 撒料沖湯

乘著煮餛飩的功夫,老闆將一摞湯碗平鋪開來,麻利的依次撒上佐料,最後少不了刮半勺豬油。

一茶缸開水沖進碗裡,碧綠的蒜花,嫩黃的榨菜,透明的蝦皮,打著滾浮上水面,油花泛開飄出陣陣香氣。

切記,南京餛飩湯裡一定不放紫菜、蛋皮!

像南京人一樣喝餛飩

第一次在南京喝小餛飩,怎樣做才能顯得自己是個老客?

“老闆,來個超大碗兒,多guo得兒辣油榨菜,磕個雞蛋,蛋煮嫩一得兒噢。”

照這個講完,南京小餛飩的路數你就通了。小攤子條件簡陋,大多是白開水沖湯,提鮮靠的就是這個溏心蛋。(不喜歡流黃的記得囑咐老闆煮老一點。)

端上桌的小餛飩,餡料與皮並非緊密結合,透薄的皮是專門定制的,一絲若有若無的肉餡做點綴,褶皺裡尚有一絲空氣。煮熟後輕巧的浮在湯裡,勺子一滑便輕輕入口,說是“喝”一點也不為過。

“阿要辣油啊?”

沖完餛飩湯,掀開木頭鍋蓋,熱氣嫋嫋中,餛飩也差不多可以起鍋了。先別急著端走,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辣油!辣油!辣油!——判斷正不正宗,就看辣油。

正宗南京餛飩,辣油都是老闆秘制,要麼豬油,要麼菜籽油,各有各的香。

一碗清湯小餛飩,滴上幾滴辣油,立馬多了一層香而不嗆的鍋氣。碰上能吃辣的,重重挖上幾勺,光看他碗裡厚厚的一層紅光,都覺得過癮。

有些餛飩攤,辣油漸漸做的出名,作為副產品放在架子上,喝完餛飩順便帶上一瓶回家,炒菜、下麵條、蘸餃子都是極好的。

喝餛飩時配點什麼?

答案是百搭!

鍋巴、燒餅、茶葉蛋……老闆店裡搭什麼,你就吃什麼;烤鴨、鍋貼、老油條……出門走兩步,隔壁小店賣什麼,你就買什麼,總歸讓你配得“逸逸當當”!

4 | 走,到南京喝餛飩去!

為了找到南京城“好喝”的餛飩,企鵝君從城南竄到江北,從居民樓蕩到風景區。無論是大有來頭的,還是小有名氣的,統統收入腹中:

完美的小餛飩,透薄的皮、肥瘦相間調味恰當的餡、鮮美清爽的湯、香辣過癮的辣油,四個指標缺一不可。

下面精選的五家都是企鵝君的心頭好,推薦給各位:

大喜餛飩

南京柴火小餛飩原教旨主義者的朝聖地,金陵味道,獨此一家。多少人千里迢迢過江排隊只為這一口,兩個字——值得!原先是在旁邊社區開了二十多年的棚戶,前兩年剛剛搬到馬路邊的簡易門面房。

用磚塊砌的鄉村大灶煮餛飩,柴火青煙直沖雲霄。大灶旁邊擺一個煤爐,專門煮水波蛋。湯底有三種,原味、三鮮、鴨血。問老闆哪個是招牌,老闆答的真心實在:“沒有招牌,看你喜歡吃什麼你就加什麼。”

三鮮是另外用小鋼精鍋煮的湯底,肉絲、青菜、平菇、水波蛋,湯湯水水煮開了一起倒進餛飩碗裡,竟然能吃出南京小煮面的派頭。出鍋就是標準老南京“水上漂”小餛飩,一顆顆像空心小氣球浮在碗裡,皮薄到幾乎半透明。

汪家餛飩

不想做藝術家的老闆不是好廚子。這是金粟庵最有名的餛飩,更有名的是親自下餛飩的老闆。髮型有個性,身上有刺青,衣服背後有窟窿。老闆記性極好,小碗、大碗、特大碗,扯著嗓子一個個問客人,叮叮咚咚全攤開,一鍋能下幾十碗。

不管什麼時候去,永遠要排隊,拐兩個彎算人少。堂吃要排隊,速凍要排隊,就連隔壁燒餅也要排隊,每次最好兩人分頭行動,一人排餛飩,一人排燒餅。

餛飩個頭大肉多,屬於安慶流派,肉餡調味恰到好處。餛飩皮的褶皺裡都夾著餡,多汁又有勁,每咬一口都有滋有味。最正確的吃法是多辣油、多榨菜、配鹹燒餅,燒餅吃完“屑屑拉拉”一起撒進餛飩湯。

要是再能配上後面闞老二的烤鴨和鴨四件,今天就是這個禮拜裡最美味的一天。

安慶柴火餛飩

南京市區屈指可數的柴火餛飩攤,常年累月的煙火氣,早已把斑駁門頭熏得發黑。每隔一陣子,老闆就要繞到攤子前面生火添柴,劈裡啪啦火星直冒。坐著路邊樹蔭下的木頭矮凳,企鵝君吃了兩個超大碗,說出來也不怕丟人。

餛飩湯的佐料裝在一排破瓷缺口的搪瓷茶缸裡,沖湯的開水帶著若有若無的柴火香,不是懷舊也不是復古,就是生活本身的樣子。尤其在身心俱疲又下著雨的傍晚,想著飄著蔥花和辣椒油、鋪滿榨菜的安慶餛飩,滿滿都是慰藉。

一個破破的柴火攤,似乎能解鎖很多南京人的情愫,比如曾經端著大搪瓷缸出門打餛飩的舊時光,拿著五角錢去跟老闆討餛飩湯的小時候。

黯然銷魂小餛飩

前幾年剛剛冒出來的餛飩店,寫著“始於1969”——據說老闆的奶奶當年開過餛飩攤,老味道一脈相承。

在市區有很多連鎖,唯獨1912附近這家每晚開到淩晨,週末24小時營業。店裡餛飩皮又薄又嫩,是可以“喝”的口感。

標價牌上分兩種:吳老太小餛飩和黯然銷魂小餛飩,區別在於辣和不辣。黯然銷魂端上來就已經放好了特製辣油,和桌上可以隨便加的辣油不是一種。建議不能吃辣的慎重選擇,一口下去簡直能噴火。

南湖鴨血餛飩

把安慶系的飽滿肉餛飩下在南京鴨血湯裡,堪稱料理界最本土的“融合菜”——絕對是本城獨有。

鴨血鴨腸鴨肝鴨肫鴨心,點單時隨意挑自己喜歡吃的報給老闆,貪心的就點一份全套,碗面上鋪的滿滿都是鴨雜。配料不僅分量足,選材也到位,沒有一點鴨騷氣,鮮美程度甚至蓋住了小餛飩的風頭。

鍋巴本來是配鴨血粉絲的,在這兒加在餛飩湯裡也好吃。門口就有鴨油燒餅,又是一個餛飩加燒餅的完美組合。

你心中那一碗完美的小餛飩,又是什麼樣的?留言告訴企鵝君吧!

文、圖 | 33

設計 | Yue

編輯 | 阿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