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李東生:踐行新粵商精神 敢於參與全球競爭

9月19日, 由廣東省政府、省政協共同舉辦的“2017粵商大會”如期舉行,千餘名傑出的粵商代表應邀出席, 其中不乏馬化騰、李東生這樣的粵商名人。

粵商代表群英薈萃, 也讓輿論重新關注起“粵商”話題, 同時, 粵商代表們也就“新時期的粵商精神”進行了廣泛的討論。

TCL集團董事長、CEO李東生認為, “改革創新、敢為人先、報國情懷、全球視野”最能代表新時期的粵商精神。 他特別強調了粵商特有的“全球視野”, 能夠帶領廣東乃至中國商業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發展過程中, 粵商在傳承“精明肯幹”、“通達務實”、“和氣生財”等傳統粵商精神的同時, 又融合了西方管理文明的因素, 孕育出獨具嶺南特色的新粵商精神。 當代新粵商的“新”更多地體現在現代性、全球化上。 當代新粵商的產業形態不再局限於承接香港、臺灣製造業轉移的“三來一補”產業模式, 從單純的加工製造出口深度參與到國際產業分工體系當中;在管理理念和方法上更多吸納世界先進管理模式的精華,

基本完成現代企業制度改革, 形成與世界接軌的企業治理結構;經營範圍已面向全國, 走向世界, 產業投資、並購重組和貿易往來遍佈全球各地。

李東生就是新粵商精神的典型踐行者。 他帶領TCL在全球化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作為中國最早一批走出去的企業, 目前, TCL產品在全球160多個國家銷售。 2016年, TCL多媒體 LCD電視銷量全球第3;液晶面板全球第5;手機全球第8。

TCL國際化從越南起步, 連續虧損18個月後, 躍居當地市場第二;並購法國湯姆遜彩電業務和阿爾卡特手機業務, 首開中國企業跨國並購先河, 在國際化陣痛當中,

反思自省、革故鼎新, 實現“鷹的重生”。 20年間, 跨過四大洲五大洋, 在世界各國廣泛設立生產基地、研發中心和銷售公司, 海外銷售收入占比接近50%, 在全球範圍內樹立起中國製造的大國品牌。

根據TCL2017年半年報, TCL在海外市場的營收占比進一步增強。 就電視行業來講, 2017年上半年, TCL多媒體公司銷售LCD電視(包括商用顯示器)980.5萬台, 同比增長11.3%, 其中智慧型網路電視銷量615.8萬台, 同比增長36.7%。 空調、手機等品類在海外的表現也可圈可點。

在李東生看來, 國際化是中國企業面對全球競爭的必由之路, 也是企業自身發展獲得突破的有效途徑。 除國際化之外, 在TCL36年的奮鬥歷程及18年的國際化探索中, 粵商精神特質表現的淋漓盡致。

TCL在發展中敢於改革創新來適應變化。

因時而變、隨勢而動, 多次根據外部環境和市場變化, 轉變企業經營理念, 推動企業改制上市, 不斷變革創新組織體制和企業文化, 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 其次, 和大多數成功的粵商企業一樣, TCL勇於超越自我, 敢為人先。 敢於挑戰行業巨頭, 投入鉅資上馬華星光電, 成為中國大陸企業唯一掌握半導體顯示領域的“面板-模組-整機”垂直一體化產業鏈條的彩電製造企業, 打破日韓企業在半導體面板製造領域的長期壟斷, 實現半導體面板產業格局的重大突破。 更為重要的是, TCL一直都抱有實業報國, 回饋社會的情懷。 堅守實業報國情懷, 抵禦賺快錢的誘惑, 紮根消費電子產業, 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念從未動搖。
經過36年的艱苦奮鬥、砥礪前行, TCL從一家生產磁帶的地方性小工廠起步, 業務範圍逐步拓展到彩電、通訊、白家電、半導體製造和互聯網服務產業, 成長為產值超千億的中國電子資訊產業領軍企業。 在企業做大做強的同時, 銘記社會責任, 積極支援和參與扶貧濟困、愛心助學等社會公益事業。

當前, 全球經濟格局正在進行深刻調整, 產業轉型升級壓力日益增大, 人工智慧、雲計算和大資料等新技術浪潮洶湧而來, 身處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新時代, 新粵商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 對此, 李東生在粵商大會上給出了三點建議:第一是延伸產業鏈條, 實現價值最大化。 第二是提升核心工業能力, 增強智慧化水準。 第三是拓展海外市場, 敢於參與全球化競爭。李東生還特別指出,參與全球競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要建立全球化營運能力,建立起高效率的全球性研發、生產和銷售網路,這樣才能在全世界範圍內整合配置供應鏈和人才資源。

敢於參與全球化競爭。李東生還特別指出,參與全球競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要建立全球化營運能力,建立起高效率的全球性研發、生產和銷售網路,這樣才能在全世界範圍內整合配置供應鏈和人才資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