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三月三,傳統節日的多重身份

三月三:中國的情人節

現在很多小情侶把七月初七作為中國的情人節。

追溯到最初時代, 中國的情人節是三月初三,

記載於《詩經》, 比西方情人節早了1000年。

溱與洧, 方渙渙兮。 士與女, 方秉蕑兮。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 ”“且往觀乎!”洧之外, 洵訏且樂。 維士與女, 伊其相謔, 贈之以芍藥。

——《詩經·鄭風·溱洧》

在這首經典的愛情詩裡,

青山碧水, 紅桃柳綠,

明媚的陽光, 笑靨如花的臉龐,

怦然心動的心情, 嬉戲追逐的身影,

還有定情的芍藥花,

在最初和最美的大自然, 沒有所謂的禮教約束,

大膽說出心中的愛, 在山水間流淌開來。

如此動人, 讓人心醉。

杜甫《麗人行》的那句

“三月三日天氣新, 長安水邊多麗人”,

將搖曳綺麗之風情烘至高處。

自宋以後, 理學盛行, 禮教漸趨森嚴,

三月三情人節風俗在中國文化中漸漸衰微。

三月三:中國的女兒節

三月三又叫女兒節,

是一種古代少女的成人禮,

一般在這個日子舉行成人禮。

女兒們“上巳春嬉”臨水而行,

在水邊遊玩采蘭, 穿上漂亮的衣服,

踏歌起舞, 以驅除邪氣。

三月三的風俗習慣

祓禊:指去災病, 上古女巫給去晦, 唐宋時流行泡溫泉, 在水邊沐浴, 用蘭草洗身, 用柳枝沾花瓣水點頭身的儀式, 為去災祝福之意。

畔浴/泡溫泉:以春水洗滌污垢, 認為這樣作可以除去整個冬天所積存的病害, 在新的一年裡清潔免疫, 吉祥如意。

修禊:到水邊嬉游, 是古已有之的消災祈福儀式, 後來演變成中國古代詩人雅聚的經典範式。

互贈香草:古人認為, 香草有驅邪之功, 于身體大有裨益。

郊外遊春:不僅是祛邪求吉的節日, 更是自由快活的春遊, 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 潑水相戲, 自由擇偶。 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情人節, 並以芍藥定情。 臨水飲宴:又叫曲水宴。 流觴時, 水邊設席障, 茶具與花, 進行宴飲, 吟詩作賦。 十分風雅, 成為文人雅士的娛樂活動。 此風在唐尤甚, 至宋以後漸無聞。

賞桃花:農曆三月三的桃花最為茂盛, 所以踏春之余欣賞桃花之美。

放風箏:正所謂”又是一年三月三, 風箏飛滿天“。

2014年, “壯族三月三”申遺成功, 讓這一傳統節日被更多人關注。 今年的農曆三月三剛好與清明假期連起來, 廣西放假六天。期間,廣西將舉辦各具特色的旅遊活動,清明小長假,不如來個特色民俗遊。

廣西放假六天。期間,廣西將舉辦各具特色的旅遊活動,清明小長假,不如來個特色民俗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