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價值分析之宏觀經濟學(18)——匯率的變化過程

在有關匯率的宏觀經濟學中, 學者們通常使用兩種方法, 即國際收支法和資產法。 前者認為, 匯率是國家之間商品與服務貿易的結果, 因而, 匯率的調整使得商品貿易趨於平衡。 而後者認為商品和服務的調整太慢, 不能夠及時反映, 匯率調整使得國際金融資產交易趨於平衡。

1 國際收支法

國際收支表中有兩個最重要的內容:經常專案和資本專案, 涉及商品和服務的進出口交易直接記入經常專案, 而資本專案記錄的是所有資產的國際買賣交易。

在國際收支法中, 國際貿易決定了匯率, 因為外幣的需求取決於國內對國外商品的需求,

而外幣的供給則取決於國外對國內商品和服務的需求, 那麼二者之間的交點, 決定了匯率(如圖所示):

如圖, 匯率在S*處達到均衡狀態。 如果匯率大於S*(Sh), 則表明, 此時國際收支為順差, 反之則為逆差(Sl)。

總結下來就是:進口增加(減少)會增加(減少)對進口國貨幣的需求,

出口增加(減少)會增加(減少)進口國貨幣的供給, 如果供給大於需求, 則外幣貶值, 如果供給小於需求, 則外幣升值。

在影響一個國家進出口的因素中, 通貨膨脹率和實際國民收入是兩個主要原因。 比方說, 如果一個國家正在遭受通貨膨脹, 那麼價格會上漲, 如果在給定總產出水準的情況下, 貨幣供給增加, 短期內匯率上升, 但是長期來看, 匯率上升會刺激出口, 增加產出, 從而增加貨幣需求, 匯率會降低。 但是仍然比初始階段的匯率要高, 所以, 不難看出, 匯率與通貨膨脹是正相關的。

實際國民收入的增加會促進國內消費, 增加進口, 從而對國外貨幣的需求增加, 匯率上升, 另一方面,

外國居民的實際收入增加也會促進外國消費, 從而增加外國進口, 增加本國出口, 從而增加對本幣的需求, 匯率下降。

2 資產法

假設本國貨幣供給增加, 則貨幣貶值, 所以價格上升, 與此同時, 由於供給增加, 本國利率降低, 根據無套期保值的利率平價理論, 實際匯率上升, 本幣貶值。

事實上, 貨幣供給的增加對商品以及金融市場的影響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二者是相互關聯的。 不過, 金融市場的反映的確要比商品市場來的更快, 商品市場的滯後性決定了匯率的變動不會是一騎絕塵的。

當貨幣供給增加的時候, 其基本過程可以通過下圖來反映:

貨幣供給是突然的, 變化的速度很快, 甚至別人還沒有預計到, 但是這種變化快速地在金融市場上得到反映, 比如說利率快速降低, 匯率在突然上升, 但是, 在隨後的過程中, 利率慢慢 回升, 匯率也慢慢下降, 而一般物價水準的上漲要相對慢很多, 也平穩的多。

3 匯率決定的基本問題

不管是從國際收支還是從資產的角度來看,

決定匯率變化的直接原因是供需的變化, 但是這種供需的變化不僅僅是金融市場, 也不僅僅是實體市場, 而是二者之間的混合體。

比較直接的金融市場中匯率的變化反映了人們對未來匯率的預期, 而這種對未來的預期是不僅建立在國際貿易未來走勢的基礎上, 也是建立在每個投資者對投資的觀念上。 同時, 由於預期的不確定性(既有可能誇大, 也有可能低估, 很少可以十分準確), 即期匯率只能夠反映未來的預期, 而預期通常並不準確, 即使是準確的, 短期內也有很大的套利空間, 所以, 匯率的變化過程必然不是一帆風順的, 因為人在變, 而且人很善變。

但是實際最終的匯率走勢還是由國際間的貿易所決定的。因為外匯終究還是要作用到交易中來,如果沒有國際貿易,那麼匯率是多少有什麼關係,因此,決定性因素還是國際貿易的走勢。

只要能夠牢牢抓住供需的問題,理解匯率不是什麼難事。

但是實際最終的匯率走勢還是由國際間的貿易所決定的。因為外匯終究還是要作用到交易中來,如果沒有國際貿易,那麼匯率是多少有什麼關係,因此,決定性因素還是國際貿易的走勢。

只要能夠牢牢抓住供需的問題,理解匯率不是什麼難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