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淨利潤低於3000萬過會率只有12% 你家公司業績能及時趕上嗎?

9月18日晚間證監會發佈11家IPO排隊企業回饋意見和預披露更新, 其中3家來自新三板, 分別為春暉智控、愛柯迪及已經摘牌的藥石科技。

預披露更新意味著這些企業IPO審核過程中主要文字工作已經完成, 如無意外即將迎來發審會。 值得注意的是, 既非西部又非貧困縣企業的藥石科技從申報到預披露更新只用了6個月——隨著IPO發審常態化, 即報即審已經不再是一種特殊安排。

發審提速利好下, 今年新三板已經有296家掛牌公司開始IPO輔導, 近期每週有8-9家公司發佈IPO輔導公告, 包括很多盈利規模非常小、甚至虧損的公司。

對於這些企業來說, 即使能夠順利通過輔導獲得受理、回饋階段沒有被勸退、通過見面會和初審會, 上發審會仍然是一場勝算非常低的豪賭。

低到什麼程度呢?最新資料是12.5%。

截至證監會最近一次發審會舉行, 今年已經有367家公司上會, 6家取消審查、2家暫緩表決, 307家獲通過, 52家公司被否決, 發審會通過率85.51%。 但如果你家公司最近一年淨利潤低於3000萬元, 這個通過率毫無參考意義。

據全景網·解讀新三板研究中心統計, 今年上會的公司中最近一年歸母淨利潤低於3000萬元的有16家, 其中僅2家公司過會, 通過率12.5%。 淨利潤最低的10家公司清一色未通過, 包括3家3年複合增長率接近30%的軟硬體服務公司。

紅塔證券副總裁沈春暉認為, 當前IPO審核核心理念包括三個方面:實質性審核、風險導向和多因素綜合判斷。

實質性審核一定程度上是替不成熟的投資者對企業的“好”、“壞”作出判斷;風險導向是假設申報企業是“壞”的, 竭盡全力將“壞”企業揪出來;綜合考量意味著如果申報企業無硬傷但有一定瑕疵, 那麼體量大、前景好的公司更可能獲得通過。

從今年審核結果看, 過會企業2016年平均歸母淨利潤是未過會企業的2.7倍。 不考慮行業和其他因素, 發行人淨利潤越高過會幾率越大。

如果發行人上會前最近一年淨利潤跨過3000萬元這個門檻, 達到3000萬元-4000萬元, 通過率會飆升到67.57%。 當發行人最近一年淨利潤達到5000萬元以上, 過會率是94.44%。

今年創業板發審會通過率低於整體水準, 只有77.31%(剔除暫緩表決、取消審核企業), 但最近一年淨利潤達到1億元的16家發行人全部通過。

每次發審會之後, 證監會在披露審核結果同時會公佈發審委在審核會議提出的主要問題, 這些問題不能代表審核全貌, 但為理解發行人被否原因提供大致方向。

當前IPO實際上仍然存在盈利門檻, 同時由於利益誘惑明顯, 擬IPO企業體量離門檻越遠, 進行盈餘管理的動機越大。 具體到審核中, 發審委的問題中雖然不會直接出現“體量過小”之類的字眼, 但體量小會導致發行人很多行為如略有偏差看起來便非常“可疑”。

如果上會前最近一年的淨利潤規模過小, 而最近一期收入和淨利潤有出現大幅增長, 那麼關於財務操縱嫌疑的問題幾乎不可避免, 具體會表現在很多方面:毛利異常、關聯交易、主要客戶情況、成本費用變化, 甚至到研發支出、員工人數和薪酬等等。

例如, 日豐電纜2015年淨利潤2310萬元, 2016年上半年業績大幅增長, 被要求解釋增長原因、成本和毛利高於同行的原因、境外銷售增長的原因。

發行人被否決通常是發審委對多個複合因素綜合考量的結果, 不同的問題往往相互關聯。 對今年那些淨利潤低於3000萬元未能過會的企業, 發審委提出的問題幾乎都可以回歸到規模過小、同時又不能完全排除財務操縱嫌疑這一共同點。

當前IPO受理立即預披露, 一旦企業申報之後書面材料便再也沒有溝通調整、“討價還價”再公諸於眾的空地。發審提速同時意味著被否決提速,對申報時機的拿捏需要更加謹慎。

附表:淨利潤低於3000萬擬IPO企業未過會原因分析

一旦企業申報之後書面材料便再也沒有溝通調整、“討價還價”再公諸於眾的空地。發審提速同時意味著被否決提速,對申報時機的拿捏需要更加謹慎。

附表:淨利潤低於3000萬擬IPO企業未過會原因分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