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華夏文籍美名傳——椰子樹

史料記載, 諸葛亮出征雲南時曾“誤讀”椰子。

《南方草木狀》

文津閣《四庫全書》中的椰子皮內容。 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攝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椰子樹, 是我國南國熱帶風情的代表性植物, 也是海南島的象徵。 椰子被載入華夏文籍, 進入中原視野, 始于漢武帝時期, 幾乎與海南島併入中華版圖同一時期。 從最初兩漢時期的獵奇, 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逐漸瞭解並利用其功能, 再到唐宋開始大量栽種, 再到明清時期成為稅收主要來源, “渾身是寶”的椰子一步步進入國人生活, 融入國人血脈。

兩漢:最早記載

椰子進入我國文籍, 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古代的國人曾把椰子稱作“胥餘”“胥邪”。

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提及椰子的文獻是西漢司馬相如所作的《上林賦》。

西元前138年, 漢武帝劉徹在秦代上林苑的廢墟上重新建設上林苑, 地域大致在咸陽至臨潼的渭河以南地區。 這裡山川秀美, 除廣為搜羅珍禽異獸外, 還栽植大量名果異樹。 其中, 就包括當時中原地區很可能是僅此處有的椰子樹。

《上林賦》中有“留落胥邪, 仁頻並閭”的語句, 其中的“留落”“胥邪”“仁頻”“並閭”分別指石榴樹、椰子樹、檳榔樹和棕櫚樹。 這證實西漢就已經將椰子移植到了黃河流域的上林苑。

西元前111年, 漢武帝出兵嶺南, 將嶺南廣大地區納入漢朝版圖, 不少南方花木被陸續引至上林苑。 南京農業大學教授舒迎瀾認為, “留落胥邪, 仁頻並閭”, 除“留落”來自西域外, 其餘三種都來自於嶺南。

東漢楊孚所著《異物志》,

為歷史上第一部記載嶺南植物的志書, 提到了椰樹、檳榔等12種植物, 並對椰子的形態與用途最早作了闡述:“椰樹高六七丈, 無枝條, 葉如束蒲, 其上結實如瓠, 系於巔, 若掛物狀。 果實外有皮如葫蘆, 核裡有肉白如雪, 厚半寸, 如豬油, 食之美如胡桃味, 裡有汁升餘, 其清如水, 其味美於蜜, 食其肉可以不饑, 食其汁則解渴。 ”

魏晉:逐漸熟知

魏晉南北朝是大分裂時期, 嶺南地區經濟社會較安定, 吸引著大批中原百姓南遷。 椰子樹這種神奇的植物, 隨之走出皇家園林和上層社會, 更廣泛地為普通百姓所認識。

三國時, 西晉左思所撰的《吳都賦》中提到建業(今南京)的果樹:“檳榔無柯, 椰葉無陰”, 說明椰子、檳榔等熱帶果樹也曾被移植到長江下游的南京。

與左思同一時代、曾經任職廣州刺史的嵇含, 每到一處就悉心諮訪當地風土習俗, 將別人講述的嶺南一帶的奇花異草、巨木修竹, 一一筆記下來, 整理、編輯而成。 他於永興四年(304年)寫就世界上最早的區系植物志《南方草木狀》。

《南方草木狀》分草、木、果、竹四類, 其中果類有檳榔、荔枝、椰等17種。 文中提到:“椰樹, 葉如栟櫚, 高六七丈, 無枝條。 其實大如寒瓜, 外有粗皮, 次有殼, 圓而且堅。 剖之有白膚, 厚半寸, 味似胡桃, 而極肥美。 有漿, 飲之得醉。 ”

華南植物園教授吳德鄰在《詮釋我國最早的植物志-南方草木狀》一文中指出, 這一段記載中關於椰子果實的描述特別精確, 但新鮮的椰汁喝了是不會醉的。

唐宋:栽種漸多

隨著南朝末年海南島再次併入中華疆域, 中原王朝在海南的統治越來越穩固,吸引著更多的移民進入。移民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更多的人力物力,生產力的提升,帶來的是海南當地的椰樹等熱帶作物種植量的提升。

盛唐天寶七年(748年),鑒真和尚第五次東渡,遇颱風飄流到海南島南端的崖縣,沿途所見都記載在《唐大和上東征傳》,其中提到“彼處(海南島)珍異味,乃有益智子、檳榔子、椰子……大如缽盂,甘甜於蜜”。可見當時在海南島東線,椰子樹已比較常見。

100年後海南島上的椰子樹種植更多。848年,李德裕在所作《貶崖州司戶道中作》中記錄了他在海南島見到“桄榔椰葉暗蠻溪”的景象,可見沿溪兩岸的椰子樹很多,已經成林,以至於遮擋住了溪流的陽光。

宋代海南的椰子樹更是廣泛,很多村民將其種在房前屋後。982年,貶居崖州的盧多遜,在《水南村為黎伯淳題》中寫道:“鸚鵡巢時椰結子,鷓鴣啼處竹生孫……卻疑身世在桃源。”他看到,水南村裡椰樹成林,鳥鳴人歡,恍惚身在桃源。這說明,宋代海南南部平原的森林,許多已經辟為耕地,呈現出常見的農耕文化景觀,人與自然十分和諧。

到了南宋時期,曾任福建路市舶司兼權泉州市舶使的趙汝適在其名著《諸蕃志·卷下·志物·海南》中記載,此時海南一些地方已是“漫山悉檳榔、椰子樹”。

明清:稅收主源

隨著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紙《勞海南衛指揮敕》,“南溟奇甸”海南島進入大開發時期,椰子成為本島大宗土特產,廣見於各種文獻。

明清時期嶺南出現了專業性果樹種植區,以生產熱帶和亞熱帶水果為特色,幾乎遍及城鄉,成為重要的經濟支柱。這也大大影響了海南島。當時,海南東線已成全國重要的熱帶經濟作物區,檳榔最多,其次為椰子,並稱為“榔椰”,成為百姓生活習俗的一部分。清代《廣東新語》記載:“瓊人每以檳榔代茶、椰為酒以款賓客。”

隨著椰子樹的大量種植,一些筆記文中開始出現椰子樹種植的學術性話語。例如,明代儋州同知顧玠的《海槎餘錄》中記載,“(椰樹)嶺南農民居屋周圍多植之,木幹最長,至鬥大,方結,五六月之交摘食,去外皮則殼實圓;栽椰樹根下置鹽,易發根。”

明清時期椰子樹大量種植開始向北部拓展,地處東北部的文昌、瓊山開始大量種植椰子樹,明代《廣東名勝志》稱,“文昌縣玉陽山椰子最多”;正德《瓊台志》載:“椰子,文昌多。每歲白露後落子,即航,貨於廣。”《廣東新語》則提到,“瓊山人亦皆從事貿易……多取盈於果瓜,家有檳榔之園,椰子之林,斯則膏腴之產矣。”

於是,當地人常將椰子賣到市集,商人再大量收購販賣到島外乃至海外,海南椰子暢銷廣東。由此,榔椰稅成為明清瓊州府地方財政的主要商稅來源。據道光《瓊州府志》記載,在全島總稅收中,榔椰稅占比高達36.5%,居各項稅收之首。

名人椰子軼事多

椰子樹受世人青睞,也產生了眾多名人逸事。

這其中,有美女,即漢代大美女——趙家雙姝飛燕合德。漢代不僅食椰果,還用椰葉織席。椰葉席由於不可多見,見重於當時。清朝人李調元《南越筆記》雲:“瓊州多椰子葉,昔趙飛燕立為皇后,其女弟子合德,獻諸珍物,中有椰葉席焉。椰葉之見重也,自漢時始。”

這其中,有將相,即三國智多星——諸葛亮。據史料記載,諸葛亮出征雲南時,命令將士砍伐椰子樹,稱“不令小邦有些異物,多食動氣也”。如果這段記載屬實,一方面說明椰子在三國時期還不大為中原人士所熟知,導致料事如神的諸葛亮都對椰子有誤解;另一方面也說明雲南在三國時代就有椰子栽培。

這其中,也有大文豪,即北宋詩詞大家——蘇軾及其弟、子。蘇東坡貶居儋州期間,和其子蘇過都曾在詩中點贊椰子水。

巧的是,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在幾年後貶居廣西宜州時,也寫詩吟詠椰子:“有核如匏可雕琢,道裝宜作玉人冠。”(單憬崗)

圖文原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中原王朝在海南的統治越來越穩固,吸引著更多的移民進入。移民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更多的人力物力,生產力的提升,帶來的是海南當地的椰樹等熱帶作物種植量的提升。

盛唐天寶七年(748年),鑒真和尚第五次東渡,遇颱風飄流到海南島南端的崖縣,沿途所見都記載在《唐大和上東征傳》,其中提到“彼處(海南島)珍異味,乃有益智子、檳榔子、椰子……大如缽盂,甘甜於蜜”。可見當時在海南島東線,椰子樹已比較常見。

100年後海南島上的椰子樹種植更多。848年,李德裕在所作《貶崖州司戶道中作》中記錄了他在海南島見到“桄榔椰葉暗蠻溪”的景象,可見沿溪兩岸的椰子樹很多,已經成林,以至於遮擋住了溪流的陽光。

宋代海南的椰子樹更是廣泛,很多村民將其種在房前屋後。982年,貶居崖州的盧多遜,在《水南村為黎伯淳題》中寫道:“鸚鵡巢時椰結子,鷓鴣啼處竹生孫……卻疑身世在桃源。”他看到,水南村裡椰樹成林,鳥鳴人歡,恍惚身在桃源。這說明,宋代海南南部平原的森林,許多已經辟為耕地,呈現出常見的農耕文化景觀,人與自然十分和諧。

到了南宋時期,曾任福建路市舶司兼權泉州市舶使的趙汝適在其名著《諸蕃志·卷下·志物·海南》中記載,此時海南一些地方已是“漫山悉檳榔、椰子樹”。

明清:稅收主源

隨著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紙《勞海南衛指揮敕》,“南溟奇甸”海南島進入大開發時期,椰子成為本島大宗土特產,廣見於各種文獻。

明清時期嶺南出現了專業性果樹種植區,以生產熱帶和亞熱帶水果為特色,幾乎遍及城鄉,成為重要的經濟支柱。這也大大影響了海南島。當時,海南東線已成全國重要的熱帶經濟作物區,檳榔最多,其次為椰子,並稱為“榔椰”,成為百姓生活習俗的一部分。清代《廣東新語》記載:“瓊人每以檳榔代茶、椰為酒以款賓客。”

隨著椰子樹的大量種植,一些筆記文中開始出現椰子樹種植的學術性話語。例如,明代儋州同知顧玠的《海槎餘錄》中記載,“(椰樹)嶺南農民居屋周圍多植之,木幹最長,至鬥大,方結,五六月之交摘食,去外皮則殼實圓;栽椰樹根下置鹽,易發根。”

明清時期椰子樹大量種植開始向北部拓展,地處東北部的文昌、瓊山開始大量種植椰子樹,明代《廣東名勝志》稱,“文昌縣玉陽山椰子最多”;正德《瓊台志》載:“椰子,文昌多。每歲白露後落子,即航,貨於廣。”《廣東新語》則提到,“瓊山人亦皆從事貿易……多取盈於果瓜,家有檳榔之園,椰子之林,斯則膏腴之產矣。”

於是,當地人常將椰子賣到市集,商人再大量收購販賣到島外乃至海外,海南椰子暢銷廣東。由此,榔椰稅成為明清瓊州府地方財政的主要商稅來源。據道光《瓊州府志》記載,在全島總稅收中,榔椰稅占比高達36.5%,居各項稅收之首。

名人椰子軼事多

椰子樹受世人青睞,也產生了眾多名人逸事。

這其中,有美女,即漢代大美女——趙家雙姝飛燕合德。漢代不僅食椰果,還用椰葉織席。椰葉席由於不可多見,見重於當時。清朝人李調元《南越筆記》雲:“瓊州多椰子葉,昔趙飛燕立為皇后,其女弟子合德,獻諸珍物,中有椰葉席焉。椰葉之見重也,自漢時始。”

這其中,有將相,即三國智多星——諸葛亮。據史料記載,諸葛亮出征雲南時,命令將士砍伐椰子樹,稱“不令小邦有些異物,多食動氣也”。如果這段記載屬實,一方面說明椰子在三國時期還不大為中原人士所熟知,導致料事如神的諸葛亮都對椰子有誤解;另一方面也說明雲南在三國時代就有椰子栽培。

這其中,也有大文豪,即北宋詩詞大家——蘇軾及其弟、子。蘇東坡貶居儋州期間,和其子蘇過都曾在詩中點贊椰子水。

巧的是,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在幾年後貶居廣西宜州時,也寫詩吟詠椰子:“有核如匏可雕琢,道裝宜作玉人冠。”(單憬崗)

圖文原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