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1500萬輛之後,上汽通用如何佈局下一個十年?

在企業成立20年之際, 上汽通用累計銷量突破了1,500萬輛, 刷新了中國汽車企業達到這一數位的最快紀錄。 數字代表過去20年的成就, 這離不開上汽通用自創立之始就努力持續打造的體系競爭力, 這一數字的背後, 也是整個中國汽車行業共用的發展成果。

拋開數字的里程碑, 我們更應該看到在可以預見的十年內, 中國乃至全球汽車行業將面臨一場深刻的變革:在新技術和新資本的推動下, 汽車產品和消費理念的升級之戰, 已經悄然打響。 站在1500萬輛的基礎之上, 上汽通用又將迎接哪些挑戰, 佈局屬於自己的下一個十年?

童濟仁汽車評論 編輯丨辰巳

▎20年:1500萬輛的新上海速度

累計銷售新車1,500萬輛, 實現這個數字, 上汽大眾用了33年, 一汽-大眾用了26年, 而上汽通用, 則僅用了20年。

這一速度, 堪稱中國合資汽車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新上海速度”。 上汽通用一直把這一行業領先的發展水準,

歸功於其獨具特色的 “體系競爭力”。 從上汽通用創立伊始, 它就將通用汽車的現代化整車製造體系引入中國, 並根據中國市場的獨特性不斷優化、完善, 逐漸形成工程開發、精益生產體系、控制材料成本、優化物流運作、加強市場行銷和品牌建設、部署多品牌框架體系的共同協作, 培育出差異化、可持續的“綜合體系競爭力”優勢。

對上汽通用而言, 不論是實現過去的成績、今天的佈局、還是著眼於下一個十年的發展, 始終貫穿如一的, 就是這一強大的體系競爭力, 這也是一個企業唯一能夠不斷適應市場變化、引領行業發展趨勢自身硬實力。 20年和1500萬輛的新車銷量, 是對一個發展階段的總結。

在接下去的十年中, 中國乃至全球汽車市場都將發生巨大的變化, 在新技術、新資本、新消費和新政策的影響下, 傳統合資車企如何保持競爭優勢?全球化的技術和產品如何適應本土化使用者需求?面對各種呼之欲出的造車新勢力, 到底誰更懂未來三年或五年的用戶需求?這些問題,

上汽通用在下一個十年中, 又將給出怎樣的答案?

▎產品:從本土化到研發到全球市場輸出

20年前, 當大多數合資企業還只能稱得上是跨國車企的生產基地時, 一個名為泛亞汽車技術中心的研發中心卻與上汽通用在同一天成立。 這個也許在當時並沒有引起巨大轟動的舉動, 在20年後的今天看來, 這確是上汽通用得以實現快速發展的前瞻性佈局, 同時也被越來越多的後續合資車企所認同和效仿。

得益於通用汽車全球整車平臺整合的研發體系, 通用在全球的研發中心都會參與到通用全球車型的設計開發中, 而泛亞汽車技術中心作為這一體系中的重要成員, 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除了在硬體上擁有國內技術與設施最先進的研發中心、北美之外最大的試車場, 泛亞汽車技術中心在軟體上也不斷吸收通用全球開發資源, 堅持“自主開發”與“參與全球合作開發”兩條腿走路。 雖然這些在今天看來, 大家可能覺得理所應當, 但在當時能夠在合資車企中率先走出這一步,我們所要欽佩上汽通用的前瞻眼光和勇氣,更要欽佩的是上汽通用中外股東雙方為了合資公司的發展而形成的通力合作。

從一開始每一款在國內上市的車型都要經過泛亞的本土化,到泛亞根據國內消費者需求在通用全球體系下開發產品,再到由泛亞主導開發的車型走出國門、銷往全世界。在產品研發方面,上汽通用從全球化到本土化再到全球化,這樣的研發體系競爭力優勢,在國內合資車企中,目前也只有上汽通用一家做到了。

泛亞在過去的二十年中,不僅做好了服務國內市場本土化需求,更實現了本土化優秀產品的全球輸出,上汽通用和泛亞技術中心的製造研發出口也正在走向高端。2010年,雪佛蘭賽歐的出口實現了中國本土研發的國際品牌汽車的第一次,其後由泛亞主導設計的雪佛蘭科沃茲再次複製了這樣的道路。而作為中高端SUV的昂科威和作為凱迪拉克旗艦轎車的CT6 PLUG-IN出口返銷美國,則更體現了通用汽車對於上汽通用製造體系與品質管制的充分認可。經過20年的不懈努力,上汽通用在整車製造與研發領域,已經由“國內領先”逐步實現了“具有國際競爭力”。

▎創新:從滿足自身發展到為行業創造價值

從2010年成為國內首個年產銷量超過百萬輛的乘用車企業,到2014年累計銷量突破1,000萬輛,再到2017年僅用20年實現累計銷量超過1,500萬輛,“上汽通用速度”為人矚目,其成功所依靠的體系競爭力,也成為越來越多合資和本土汽車企業研究的重點。

一家汽車製造商的成功,系統的優化、細節的關注、趨勢的把握、高素質的員工、良好的企業文化都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此前幾年略顯浮躁的中國汽車行業中,體系競爭力這個決定企業命運的競爭力,卻往往被人所忽視。專注於銷量、市場份額等做法,讓很多車企變得短視,殺雞取卵、飲鴆止渴之舉屢有發生。

相反,對於體系競爭力的投入則是一個長期堅持、永不停息的過程,也許並不能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長遠來看卻是一個厚積薄發之舉。這一點已經被越來越多的車企所接受,並參考借鑒上汽通用的研發、製造、品牌、行銷、文化等體系建立屬於自己的體系。

事實上,在過去幾年互聯網造車浪潮和自主汽車企業的崛起過程中,上汽通用是受到人才流失問題困擾較大的傳統車企之一。但上汽通用的核心競爭力也並沒有因為人員的流動而受到影響,因為體系競爭力的本質是“體系”而非“個人”。

從另一方面看,上汽通用走出去的人才大多在其它車企中擔任重要職責,並將上汽通用的經驗帶入更多合資、本土和新興車企,人才輸出的背後,也足見上汽通用過去二十年來強大的體系競爭力和人才培養實力。

累計銷量1,500萬輛的成就,不僅僅代表一家企業的成功,更是代表了上汽通用所培育的體系競爭力的成功。這樣的體系競爭力被汽車行業普遍認可和接受,就是整個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成果。從這個角度上看,上汽通用的成功將為全行業所分享,最終換來的是中國汽車行業的不斷進步。

▎市場:從銷量激增到佈局未來

2017年可能是整個汽車行業轉折年的起點,也是國內合資品牌新一輪“淘汰賽”的開始,面對本土品牌與豪華品牌的雙重擠壓,以及未來新興造車勢力的潛在衝擊,已經有個別合資車企在今年出現了銷量斷崖式下滑,這一趨勢還將在未來五年變得愈發明顯。

不過,當前的市場競爭還集中在傳統能源汽車產品中,未來新能源、車聯網、自動駕駛、汽車共用等帶來的是汽車形態的改變,同時也讓更多原本身處行業外的野蠻人看到了顛覆汽車行業的機會,不惜重金一賭。《童濟仁汽車評論》預計,一半以上的合資品牌和車企,將在未來十年中無法適應中國市場快速變化的發展節奏和消費者的需求升級,而被中國市場所淘汰。

但事實上,無論擁有百年歷史的通用汽車,還是剛滿20周歲的上汽通用,對於新技術發展趨勢的預判和相應的研發投入,都遠大於“聲勢浩大”的造車新勢力們。汽車行業中“電動化、網聯化、智慧化、共用化”的“新四化”,也是上汽通用未來發展戰略佈局的核心領域,這不僅是一句口號或幾頁PPT,而是通用及上汽通用在多年前所做出趨勢判斷在今天的凝練,背後的支撐正是深厚的技術底蘊和量產車型的實踐。

從消費者可觸及的產品層面,我們看到了上汽通用在混合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增程式混合動力以及未來還將在純電動領域的產品全覆蓋,甚至還有動力電池配套基地的建立;看到了上汽通用的第一家車聯網平臺企業(OnStar安吉星)、業內絕對領先的車聯網技術積累、超過百萬的活躍用戶基盤和明確的未來功能實現時間節點;看到了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步步推進,可能明年就會在凱迪拉克CT6上實現量產。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上汽通用“體系化佈局”同樣體現在“新四化”的佈局中,這也是一家老牌車企所站高度的體現。相比于新興車企對於某項技術的研發,上汽通用的新能源、車聯網、自動駕駛則是緊密相連、協同合作的,例如,我們可以從今年通用發佈的Super Cruise超級巡航智慧駕駛技術中,找到一些答案。

Super Cruise的實現除了依賴于傳統層面上的攝像頭、雷達、高精度地圖定位外,還和車聯網技術密不可分。當車輛與駕駛員之間長時間沒有發生聯繫時,車輛會判斷是否停止,而一旦停止後,安吉星會立刻聯繫車主或緊急連絡人,同時V2X車與外界的資訊交換技術就會立刻將該車停下的資訊發佈到其它車輛以保證安全。

這個例子充分表明,即使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上汽通用仍然可以憑藉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打下堅實的“體系競爭力”優勢。這是新興車企在短時間內難以望其項背的積澱,在傳統車企中也是極具前瞻性的存在。

再接下去的五年,我們不僅僅關注年銷量是200萬輛還是300萬輛,或是累計銷量是否達到2,000萬輛,我們同時關心的是代表汽車未來發展趨勢的新能源車型達到了多少銷量?自動駕駛技術在總銷量中占了多少份額?車聯網是否實現了更多的覆蓋?在這些新指標的背後,上汽通用未來能實現多少份額,將直接影響到其未來五年、十年在中國市場的長期持續表現。

1,500萬輛這個數字,是上汽通用在中國市場20年發展的最好注解。我們更關心的是1,500萬輛之後的上汽通用,如何在下一個十年中,繼續保持其在產品、製造、新技術和車聯網服務四大領域的持續競爭優勢?

《童濟仁汽車評論》認為,上汽通用在新能源、車聯網、智慧駕駛的戰略佈局與嘗試,強勢的市場洞察能力與本土化研發實力,以及針對中國市場的行銷能力,這些都是上汽通用體系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也是這家剛剛度過20歲生日的合資車企,繼續領先市場和行業發展的最堅實基礎。

想要瞭解更及時、更全面的車市消息,立刻關注微信公眾號:AutoTong

但在當時能夠在合資車企中率先走出這一步,我們所要欽佩上汽通用的前瞻眼光和勇氣,更要欽佩的是上汽通用中外股東雙方為了合資公司的發展而形成的通力合作。

從一開始每一款在國內上市的車型都要經過泛亞的本土化,到泛亞根據國內消費者需求在通用全球體系下開發產品,再到由泛亞主導開發的車型走出國門、銷往全世界。在產品研發方面,上汽通用從全球化到本土化再到全球化,這樣的研發體系競爭力優勢,在國內合資車企中,目前也只有上汽通用一家做到了。

泛亞在過去的二十年中,不僅做好了服務國內市場本土化需求,更實現了本土化優秀產品的全球輸出,上汽通用和泛亞技術中心的製造研發出口也正在走向高端。2010年,雪佛蘭賽歐的出口實現了中國本土研發的國際品牌汽車的第一次,其後由泛亞主導設計的雪佛蘭科沃茲再次複製了這樣的道路。而作為中高端SUV的昂科威和作為凱迪拉克旗艦轎車的CT6 PLUG-IN出口返銷美國,則更體現了通用汽車對於上汽通用製造體系與品質管制的充分認可。經過20年的不懈努力,上汽通用在整車製造與研發領域,已經由“國內領先”逐步實現了“具有國際競爭力”。

▎創新:從滿足自身發展到為行業創造價值

從2010年成為國內首個年產銷量超過百萬輛的乘用車企業,到2014年累計銷量突破1,000萬輛,再到2017年僅用20年實現累計銷量超過1,500萬輛,“上汽通用速度”為人矚目,其成功所依靠的體系競爭力,也成為越來越多合資和本土汽車企業研究的重點。

一家汽車製造商的成功,系統的優化、細節的關注、趨勢的把握、高素質的員工、良好的企業文化都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此前幾年略顯浮躁的中國汽車行業中,體系競爭力這個決定企業命運的競爭力,卻往往被人所忽視。專注於銷量、市場份額等做法,讓很多車企變得短視,殺雞取卵、飲鴆止渴之舉屢有發生。

相反,對於體系競爭力的投入則是一個長期堅持、永不停息的過程,也許並不能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長遠來看卻是一個厚積薄發之舉。這一點已經被越來越多的車企所接受,並參考借鑒上汽通用的研發、製造、品牌、行銷、文化等體系建立屬於自己的體系。

事實上,在過去幾年互聯網造車浪潮和自主汽車企業的崛起過程中,上汽通用是受到人才流失問題困擾較大的傳統車企之一。但上汽通用的核心競爭力也並沒有因為人員的流動而受到影響,因為體系競爭力的本質是“體系”而非“個人”。

從另一方面看,上汽通用走出去的人才大多在其它車企中擔任重要職責,並將上汽通用的經驗帶入更多合資、本土和新興車企,人才輸出的背後,也足見上汽通用過去二十年來強大的體系競爭力和人才培養實力。

累計銷量1,500萬輛的成就,不僅僅代表一家企業的成功,更是代表了上汽通用所培育的體系競爭力的成功。這樣的體系競爭力被汽車行業普遍認可和接受,就是整個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成果。從這個角度上看,上汽通用的成功將為全行業所分享,最終換來的是中國汽車行業的不斷進步。

▎市場:從銷量激增到佈局未來

2017年可能是整個汽車行業轉折年的起點,也是國內合資品牌新一輪“淘汰賽”的開始,面對本土品牌與豪華品牌的雙重擠壓,以及未來新興造車勢力的潛在衝擊,已經有個別合資車企在今年出現了銷量斷崖式下滑,這一趨勢還將在未來五年變得愈發明顯。

不過,當前的市場競爭還集中在傳統能源汽車產品中,未來新能源、車聯網、自動駕駛、汽車共用等帶來的是汽車形態的改變,同時也讓更多原本身處行業外的野蠻人看到了顛覆汽車行業的機會,不惜重金一賭。《童濟仁汽車評論》預計,一半以上的合資品牌和車企,將在未來十年中無法適應中國市場快速變化的發展節奏和消費者的需求升級,而被中國市場所淘汰。

但事實上,無論擁有百年歷史的通用汽車,還是剛滿20周歲的上汽通用,對於新技術發展趨勢的預判和相應的研發投入,都遠大於“聲勢浩大”的造車新勢力們。汽車行業中“電動化、網聯化、智慧化、共用化”的“新四化”,也是上汽通用未來發展戰略佈局的核心領域,這不僅是一句口號或幾頁PPT,而是通用及上汽通用在多年前所做出趨勢判斷在今天的凝練,背後的支撐正是深厚的技術底蘊和量產車型的實踐。

從消費者可觸及的產品層面,我們看到了上汽通用在混合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增程式混合動力以及未來還將在純電動領域的產品全覆蓋,甚至還有動力電池配套基地的建立;看到了上汽通用的第一家車聯網平臺企業(OnStar安吉星)、業內絕對領先的車聯網技術積累、超過百萬的活躍用戶基盤和明確的未來功能實現時間節點;看到了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步步推進,可能明年就會在凱迪拉克CT6上實現量產。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上汽通用“體系化佈局”同樣體現在“新四化”的佈局中,這也是一家老牌車企所站高度的體現。相比于新興車企對於某項技術的研發,上汽通用的新能源、車聯網、自動駕駛則是緊密相連、協同合作的,例如,我們可以從今年通用發佈的Super Cruise超級巡航智慧駕駛技術中,找到一些答案。

Super Cruise的實現除了依賴于傳統層面上的攝像頭、雷達、高精度地圖定位外,還和車聯網技術密不可分。當車輛與駕駛員之間長時間沒有發生聯繫時,車輛會判斷是否停止,而一旦停止後,安吉星會立刻聯繫車主或緊急連絡人,同時V2X車與外界的資訊交換技術就會立刻將該車停下的資訊發佈到其它車輛以保證安全。

這個例子充分表明,即使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上汽通用仍然可以憑藉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打下堅實的“體系競爭力”優勢。這是新興車企在短時間內難以望其項背的積澱,在傳統車企中也是極具前瞻性的存在。

再接下去的五年,我們不僅僅關注年銷量是200萬輛還是300萬輛,或是累計銷量是否達到2,000萬輛,我們同時關心的是代表汽車未來發展趨勢的新能源車型達到了多少銷量?自動駕駛技術在總銷量中占了多少份額?車聯網是否實現了更多的覆蓋?在這些新指標的背後,上汽通用未來能實現多少份額,將直接影響到其未來五年、十年在中國市場的長期持續表現。

1,500萬輛這個數字,是上汽通用在中國市場20年發展的最好注解。我們更關心的是1,500萬輛之後的上汽通用,如何在下一個十年中,繼續保持其在產品、製造、新技術和車聯網服務四大領域的持續競爭優勢?

《童濟仁汽車評論》認為,上汽通用在新能源、車聯網、智慧駕駛的戰略佈局與嘗試,強勢的市場洞察能力與本土化研發實力,以及針對中國市場的行銷能力,這些都是上汽通用體系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也是這家剛剛度過20歲生日的合資車企,繼續領先市場和行業發展的最堅實基礎。

想要瞭解更及時、更全面的車市消息,立刻關注微信公眾號:AutoTong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