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重磅發佈|2017年上半年煤炭產業報告

9.22

T.O.D.A.Y「煤炭」

2016年, 受煤炭去產能影響, 煤炭生產採取276天工作制, 產量得到嚴格控制, 煤炭供應偏緊, 這種情況在2017年一季度得到延續。

2017年, 雖然276天工作制有所調整,

煤炭供應得到加強, 但是煤炭價格仍然較高, 煤炭企業經營狀況繼續得到改善。 同時由於債轉股政策的下發, 煤炭企業的債務負擔得到一定的緩解;而在人員安置和員工待遇方面, 仍然面臨很大的壓力。

《能源》雜誌記者綜合了各方的統計資料, 為大家呈現出了一份相對完整的2017年上半年煤炭產業發展報告。 報告參考借鑒了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姜智敏7月中旬發佈的當前全國煤炭經濟運行走勢分析, 以及其他相關報告的內容。

1

2017年上半年煤炭產業狀況

1.生產環節

上半年, 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原煤產量17.1億噸, 同比增加8155萬噸, 增長5%。 進口環比下降。 上半年進口煤炭1.33億噸, 同比增長23.5%;出口538萬噸, 增長15.1%;淨進口1.28億噸,

增加2462萬噸, 增長23.8%。

2017年4月21日, 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快建設煤礦產能置換工作的通知》, 要求在建煤礦專案應嚴格執行減量置換政策或化解過剩產能的任務。 各地區在積極淘汰落後煤炭產能的同時, 著力推動煤炭企業兼併重組和產能減量置換與部分煤礦產能核增, 釋放優質產能, 不斷提高煤炭有效供給品質, 全國煤炭產量自4月份以來增速持續保持較高水準。

煤炭工業協會資料顯示, 上半年全國煤炭庫存呈現“一減兩增”態勢:

一是煤礦存煤減少。 6月末, 重點煤炭企業存煤7800萬噸, 同比減少5300萬噸, 下降40%。

二是主要用戶存煤增加。 6月末, 重點發電企業存煤6668萬噸, 同比增加1210萬噸, 增長22.1%, 可用20天。 近期, 隨著用煤增加, 主要電廠存煤有所下降, 7月10日重點發電企業存煤6349萬噸, 比6月末下降4.8%, 可用18天。

三是港口存煤增加。 6月末, 主要港口存煤3170萬噸, 同比增長1.6%, 其中環渤海四港(秦皇島、曹妃甸、京唐、黃驊)存煤1488萬噸, 同比增長48.2%。 7月17日環渤海四港存煤1459萬噸, 略有下降, 其中秦皇島港存煤575萬噸。

2.消費情況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初步預計, 上半年全國煤炭消費量約19.3億噸, 同比增加5%, 其中電力行業耗煤9.3億噸, 增長8.2%;鋼鐵行業耗煤3.1億噸, 增長1%;建材行業耗煤2.4億噸, 下降3.2%;化工行業耗煤1.4億噸, 增長6.3%。

據分析, 2017年上半年由於經濟增長、能源結構的對火電需求增加、天氣因素導致用電負荷增加等因素, 上半年的煤炭消費有所增加。

2017年1-6月份全國絕對發電量29598億千瓦時, 同比增長6.3%。 其中, 全國火力絕對發電量22215億千瓦時, 同比增長7.1%;水力絕對發電量4613億千瓦時, 同比下降4.2%。

上半年清潔能源發電快速發展, 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量分別增長19.6%、17.9%和35.1%, 增加發電量466億千瓦時。 與此同時, 占發電裝機容量18%的水力發電受來水波動影響, 發電量同比下降4.2%, 減少發電量202億千瓦時(影響煤炭消費約1000萬噸),

加之風電的不穩定性, 使火力發電量增長7.1%, 增加電煤消費7000多萬噸。

3.去產能狀況

5月12日, 國家發改委發佈了《關於做好2017年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工作的意見》, 意見指出, 2017年煤炭去產能目標任務堅持落後產能應退盡退、能退早退, 2017年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以上, 實現煤炭總量、區域、品種和需求基本平衡。

據報導, 目前已有山西、甘肅、內蒙古、河南等12省公佈了《2017年度擬關閉退出煤礦名單》, 總涉及煤礦近1000處。 根據方案要求, 列入2017年去產能任務的煤礦要確保在8月底前實現停產, 11月底前退出。

但是不同於2016年煤炭去產能以去規模為主,2017年煤炭去產能更多地考慮債務、人員安置等困難的地方,以期實現煤炭企業真正的轉型脫困。

2016年12月,中國銀監會、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發佈《關於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金融債權債務問題的若干意見》,文件提出了十三個意見,提出支持鋼鐵煤炭企業合理資金需求;加大對兼併重組鋼鐵煤炭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對主動去產能的鋼鐵煤炭困難企業進行貸款重組;支援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等多類型實施機構對鋼鐵煤炭企業開展市場化債轉股等意見。

其中,有關市場化債轉股方面的內容,2017年已經有專案落地。資料顯示,去年至今,煤炭行業共簽約23個債轉股專案,涉及規模3625億元。同期鋼鐵行業簽約10個債轉股專案,涉及規模1910億元。煤炭、鋼鐵行業債轉股的專案數量和簽約規模占總量比例分別達50.8%、67.4%。

由於經歷了較長時間的經濟下行,多數煤炭企業經營狀況並未得到根本好轉,一方面企業負債水準和負債規模依然較高,融資難的問題並未得到根本解決,部分企業存在債務違約風險。前5個月,規模以上煤炭企業應收賬款2930.5億元,同比增長3.1%;企業負債3.69萬億元,同比增長3.4%,財務費用393億元,同比增長26.1%,資產負債率68.6%,雖低於去年同期1.4個百分點,但仍處於較高水準。

據煤炭工業協會統計的90家大型會員企業資產負債率71.94%,特別是部分承擔去產能任務的企業由於債務得不到及時處理,資產負債率上升更加明顯,企業融資成本進一步提高,部分企業資金緊張的問題仍然突出。

此外,部分企業補還安全生產欠帳、職工工資、社保基金的壓力依然較大,煤炭行業脫困發展還遠未達到。

2

2017年上半年煤炭企業經營狀況

1.煤炭價格

受去產能影響,2017年煤炭價格仍然居高不下。今年以來,煤價總體呈現上漲趨勢。儘管5月中下旬開始略有下降,但僅過了不到一個月,隨著迎峰度夏高峰期的到來,煤價再次反彈。

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顯示,1-2月份煤炭價格從593元/噸一直小幅下降,3月份價格開始上漲,達到上半年最高價位606元/噸,4-5月份煤價再次開始下降,達到上半年的最低價位562元/噸,6月份開始上漲至月底的577元/噸。

動力煤方面,1-7月份5500大卡下水動力煤中長期合同平均價格569元/噸,7月份價格557元/噸,比6月份下降1元/噸,比年初下降19元/噸,在綠色區間。另一方面,市場動力煤價格震盪波動,CCTD秦皇島5500大卡動力煤市場價格由年初的639元/噸下降至2月19日的602元/噸,之後至4月3日漲至659元/噸,6月12日又下降至565元/噸,7月17日價格為599元/噸,比年初仍下降40元/噸,降幅6.3%。

煤炭價格的穩定讓煤炭企業逐漸得到喘息的機會,有效地緩解了其債務以及員工待遇方面的拖欠情況,但是想要完全扭轉前幾年欠下的賬恐怕還難以做到。

2.煤炭企業盈利狀況

國家統計局7月27日發佈的資料顯示,1至6月份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353.4億元,同比增長37.6%;實現利潤總額1474.7億元,同比增長1968.3%。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在煤炭經濟運行情況介紹上表示:“一是主營業務收入增加,前5個月,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1009.4億元,同比增長40.5%。二是利潤水準提高,且向大企業集中。”

前5個月,全行業實現利潤1233.4億元,去年同期利潤為13.9億元。煤炭工業協會統計的90家大型會員企業前5個月利潤總額513.9億元,去年同期為虧損37.42億元。從企業結構分析,神華、山東能源、陝煤化、伊泰、中煤等五家企業實現利潤770億元。

而僅神華一家,其披露的2017年半年度報告稱,該集團2017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20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3.1%;歸屬于本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43.15億元。2017年上半年實現煤炭銷售量2.20億噸,同比增長18.4%;煤炭平均銷售價格425元/噸(不含稅),同比增長56.8%。

3

2017年下半年煤炭發展趨勢

根據煤炭工業協會的預測,我國煤炭產能過剩、市場供大於求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供給總體上向寬鬆轉變。下半年煤炭市場供求將保持基本平衡,但部分地區受資源、運輸約束可能出現時段性偏緊的問題。

隨著煤炭市場穩定好轉,煤礦的生產積極性增加,同時隨著減量化生產政策調整、部分優質產能煤礦核增生產能力,加之減量置換進度加快,全國煤炭產量將繼續增加。

今年上半年已竣工達產新增產能9000萬噸左右,下半年還有部分建設專案陸續投產,另外還將對部分優質產能煤礦重新核定生產能力,合計可新增產能在2億噸到3億噸之間。再考慮去產能的因素下,淨增有效產能約2億噸。

此外,有消息稱,中國自7月1日起,禁止省級政府批准的二類口岸經營煤炭進口業務。國務院批准的口岸不受該禁令影響。這對於劣質煤的進口起到了抑制作用,下半年煤炭進口量可能會有所下降。

供需的相對平衡將使下半年的煤炭價格不會出現劇烈的波動,由於短期的季節性因素導致的需求激增可能一定程度的造成煤價的波動,但是在經歷了2016年煤炭的緊張局面之後,國家對於煤炭供需的把控不管是行政手段還是市場手段都已有相應的準備。

版權聲明|稿件為能源雜誌原創

· END ·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詳情

但是不同於2016年煤炭去產能以去規模為主,2017年煤炭去產能更多地考慮債務、人員安置等困難的地方,以期實現煤炭企業真正的轉型脫困。

2016年12月,中國銀監會、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發佈《關於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金融債權債務問題的若干意見》,文件提出了十三個意見,提出支持鋼鐵煤炭企業合理資金需求;加大對兼併重組鋼鐵煤炭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對主動去產能的鋼鐵煤炭困難企業進行貸款重組;支援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等多類型實施機構對鋼鐵煤炭企業開展市場化債轉股等意見。

其中,有關市場化債轉股方面的內容,2017年已經有專案落地。資料顯示,去年至今,煤炭行業共簽約23個債轉股專案,涉及規模3625億元。同期鋼鐵行業簽約10個債轉股專案,涉及規模1910億元。煤炭、鋼鐵行業債轉股的專案數量和簽約規模占總量比例分別達50.8%、67.4%。

由於經歷了較長時間的經濟下行,多數煤炭企業經營狀況並未得到根本好轉,一方面企業負債水準和負債規模依然較高,融資難的問題並未得到根本解決,部分企業存在債務違約風險。前5個月,規模以上煤炭企業應收賬款2930.5億元,同比增長3.1%;企業負債3.69萬億元,同比增長3.4%,財務費用393億元,同比增長26.1%,資產負債率68.6%,雖低於去年同期1.4個百分點,但仍處於較高水準。

據煤炭工業協會統計的90家大型會員企業資產負債率71.94%,特別是部分承擔去產能任務的企業由於債務得不到及時處理,資產負債率上升更加明顯,企業融資成本進一步提高,部分企業資金緊張的問題仍然突出。

此外,部分企業補還安全生產欠帳、職工工資、社保基金的壓力依然較大,煤炭行業脫困發展還遠未達到。

2

2017年上半年煤炭企業經營狀況

1.煤炭價格

受去產能影響,2017年煤炭價格仍然居高不下。今年以來,煤價總體呈現上漲趨勢。儘管5月中下旬開始略有下降,但僅過了不到一個月,隨著迎峰度夏高峰期的到來,煤價再次反彈。

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顯示,1-2月份煤炭價格從593元/噸一直小幅下降,3月份價格開始上漲,達到上半年最高價位606元/噸,4-5月份煤價再次開始下降,達到上半年的最低價位562元/噸,6月份開始上漲至月底的577元/噸。

動力煤方面,1-7月份5500大卡下水動力煤中長期合同平均價格569元/噸,7月份價格557元/噸,比6月份下降1元/噸,比年初下降19元/噸,在綠色區間。另一方面,市場動力煤價格震盪波動,CCTD秦皇島5500大卡動力煤市場價格由年初的639元/噸下降至2月19日的602元/噸,之後至4月3日漲至659元/噸,6月12日又下降至565元/噸,7月17日價格為599元/噸,比年初仍下降40元/噸,降幅6.3%。

煤炭價格的穩定讓煤炭企業逐漸得到喘息的機會,有效地緩解了其債務以及員工待遇方面的拖欠情況,但是想要完全扭轉前幾年欠下的賬恐怕還難以做到。

2.煤炭企業盈利狀況

國家統計局7月27日發佈的資料顯示,1至6月份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353.4億元,同比增長37.6%;實現利潤總額1474.7億元,同比增長1968.3%。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在煤炭經濟運行情況介紹上表示:“一是主營業務收入增加,前5個月,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1009.4億元,同比增長40.5%。二是利潤水準提高,且向大企業集中。”

前5個月,全行業實現利潤1233.4億元,去年同期利潤為13.9億元。煤炭工業協會統計的90家大型會員企業前5個月利潤總額513.9億元,去年同期為虧損37.42億元。從企業結構分析,神華、山東能源、陝煤化、伊泰、中煤等五家企業實現利潤770億元。

而僅神華一家,其披露的2017年半年度報告稱,該集團2017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20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3.1%;歸屬于本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43.15億元。2017年上半年實現煤炭銷售量2.20億噸,同比增長18.4%;煤炭平均銷售價格425元/噸(不含稅),同比增長56.8%。

3

2017年下半年煤炭發展趨勢

根據煤炭工業協會的預測,我國煤炭產能過剩、市場供大於求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供給總體上向寬鬆轉變。下半年煤炭市場供求將保持基本平衡,但部分地區受資源、運輸約束可能出現時段性偏緊的問題。

隨著煤炭市場穩定好轉,煤礦的生產積極性增加,同時隨著減量化生產政策調整、部分優質產能煤礦核增生產能力,加之減量置換進度加快,全國煤炭產量將繼續增加。

今年上半年已竣工達產新增產能9000萬噸左右,下半年還有部分建設專案陸續投產,另外還將對部分優質產能煤礦重新核定生產能力,合計可新增產能在2億噸到3億噸之間。再考慮去產能的因素下,淨增有效產能約2億噸。

此外,有消息稱,中國自7月1日起,禁止省級政府批准的二類口岸經營煤炭進口業務。國務院批准的口岸不受該禁令影響。這對於劣質煤的進口起到了抑制作用,下半年煤炭進口量可能會有所下降。

供需的相對平衡將使下半年的煤炭價格不會出現劇烈的波動,由於短期的季節性因素導致的需求激增可能一定程度的造成煤價的波動,但是在經歷了2016年煤炭的緊張局面之後,國家對於煤炭供需的把控不管是行政手段還是市場手段都已有相應的準備。

版權聲明|稿件為能源雜誌原創

· END ·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詳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