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佛山地理|佛山祖廟廟會:北帝福澤嶺南

這周我們將陸陸續續介紹佛山地理叢書之佛山非遺一書。 佛山十番、佛山獅頭、龍舟說唱、佛山秋色、佛山祖廟廟會等等非遺項目, 透過這一項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們可以窺探佛山這座城過去的繁華與榮光、歷史與厚重。

今天我們一同來瞭解下佛山祖廟廟會。

佛山祖廟秋祭祈福。 甘建華攝

到了佛山, 你就會自然而然地知道祖廟。 它位於佛山城市的中心, 並且已經成為佛山城市文化的靈魂。

祖廟始建于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 當時的名稱叫祖堂, 其實就是北帝廟, 當時珠三角地區多為水鄉, 水患多, 而北帝恰是傳說中治水的神, 於是北帝作為佛山人的保護神被供幸起來。 但在明代, 祖廟遭到破壞。 明洪武五年(1372年), 祖廟得到重建。

而講到祖廟, 就一定要介紹每年農曆三月三期間的祖廟廟會(北帝誕)。 祖廟廟會向來是一年中佛山最大的祀典。 它的起源與祖廟的修建和北帝信仰密切相關。 在目前所見古籍中最早記錄祖廟北帝誕的是屈大均《廣東新語》:“佛山有真武廟, 歲三月上巳, 舉鎮數十萬人, 競為酷會。 ”

2013年佛山祖廟廟會(三月三北帝誕), 巡遊隊伍在祖廟路上。

2014年佛山祖廟三月三北帝誕廟會的飄色巡遊隊伍。

佛山祖廟三月三廟會, 北帝出巡離開祖廟, 數以萬計的群眾捧場圍觀。

佛山祖廟三月三廟會, 北帝巡遊, 銅鑼開道。

佛山祖廟三月三廟會,北帝誕春祭祈福。

歷史上祖廟廟會活動分兩部分:一是北帝誕慶典期間的儀式,包括赴廟肅拜、北帝巡遊、演神功戲和燒大爆等。二是與北帝誕相關的活動,有正月初一至十五及每月的初一、十五行祖廟;二月十五及八月十五的春秋諭祭;九月初九北帝崇升等。

此外,在北帝誕期間,還有系列的活動,如北帝坐祠堂、祝壽開箍、築棚演戲等。可以說廟會期間,佛山全城歡騰,正如道光《佛山忠義鄉志》中所記載一樣:“三月三日,恭遇帝誕,本廟奉醯慶賀,……是日也,會中執事者動以幹計,皆散銷金旗花,供具酒食,笙歌喧聞,車馬雜謠,駢肩累跡,裡巷璧塞,無有爭競者。”

祖廟廟會傳承數百年對佛山及周邊地區社會歷史產生過重要的影響。祖廟廟會延續至民國,1937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1938年佛山淪陷,此活動停止。新中國成立後,有關祖廟廟會活動漸消失。改革開放後,佛山市及周邊地區的民眾又自發地在農曆三月三日來祖廟拜祭北帝,祈福求祥。

2016年佛山祖廟三月三北帝誕祈福祭祀活動,北帝離開祖廟正殿啟程巡遊。

祖廟秋祭貢品。

2015年的鄉飲酒禮,酒保入場。

2005年,在佛山市政府的支持下,由佛山市博物館牽頭,祖廟廟會開始恢復起來。同時,佛山市博物館根據史料記載和曾參與過民國時期廟會的老人們的回憶,又結合當今社會民眾的意願和文化需求,在傳統的廟會內容中又注入了新元素。

新時期的祖廟廟會去除了封建陋習糟粕,更加強調民間遊藝民俗的多樣化的娛樂性和廣府文化的精髓。主要儀式包括舞獅迎賓、肅拜祈福、民俗大巡遊和演戲酬神等,儀式的內容和形式也與過去大有不同。此外,新時期的廟會還增加了文化性較強的內容,如民俗文化論壇、民俗文化講座、民俗風情匯演等。

而隨著近年來國內掀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熱潮,祖廟廟會的復興也得到了相應的關注。2006年,祖廟廟會入選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祖廟廟會又入選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從此祖廟廟會真正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和傳播的舞臺,保護和傳承的空間,對整個佛山乃至珠三角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來自英國的武林弟子參加2016年佛山祖廟廟會巡遊。

武林弟子在2016年佛山祖廟北帝誕活動上。

2015年佛山祖廟廟會(三月三北帝誕),鎖啦為北帝出巡助慶。

粵東猴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若釗,人皆稱其“美猴王”,帶領一幫靈動活潑的猴子猴孫們來為北帝巡遊添喜。

汕尾陸豐滾地金龍在2016年佛山祖廟北帝誕活動上。

如今佛山祖廟雖然不再是傳統社會的政治中心,但是作為藝術殿堂和佛山象徵,每年還是吸引了很多中外遊客,祖廟廟會是佛山最傳統,最廣泛的民俗活動,必將以其悠久的歷史、濃郁的地方特色深深吸引遊客的參觀。近年來民俗旅遊的興起,為祖廟廟會的拓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佛山地理叢書——非遺,一書版面設計。

2017年9月底,由佛山市社科聯、佛山日報社組編的《佛山地理系列叢書》第二期即將面世,五本全新的書籍分別從宗祠、民俗、老字型大小、紀念館、公園五個角度,從全新角度圖文並茂的方式詳盡為您呈現一個有歷史底蘊的佛山。

而在2016年,《佛山地理系列叢書》第一期就已經順利出版面世,從佛山美景、佛山古村落、佛山古建築、佛山博物館、佛山非遺五個角度,向世人展示佛山。

本套叢書內容以圖為主,以圖片講述歷史,以圖片講述故事,通俗易懂地介紹佛山地理文化,對推廣佛山文化和打造佛山形象都有著重要意義。在“2016年佛山社科普及周”活動中,叢書還被評為“廣東省優秀社會科學普及作品”,這也是佛山首次獲此殊榮。

來源|佛山日報視覺新聞中心

策劃|柳剛 龍翔

攝影|甘建華

文字|韋文毅

編輯|陳美玉

佛山祖廟三月三廟會,北帝誕春祭祈福。

歷史上祖廟廟會活動分兩部分:一是北帝誕慶典期間的儀式,包括赴廟肅拜、北帝巡遊、演神功戲和燒大爆等。二是與北帝誕相關的活動,有正月初一至十五及每月的初一、十五行祖廟;二月十五及八月十五的春秋諭祭;九月初九北帝崇升等。

此外,在北帝誕期間,還有系列的活動,如北帝坐祠堂、祝壽開箍、築棚演戲等。可以說廟會期間,佛山全城歡騰,正如道光《佛山忠義鄉志》中所記載一樣:“三月三日,恭遇帝誕,本廟奉醯慶賀,……是日也,會中執事者動以幹計,皆散銷金旗花,供具酒食,笙歌喧聞,車馬雜謠,駢肩累跡,裡巷璧塞,無有爭競者。”

祖廟廟會傳承數百年對佛山及周邊地區社會歷史產生過重要的影響。祖廟廟會延續至民國,1937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1938年佛山淪陷,此活動停止。新中國成立後,有關祖廟廟會活動漸消失。改革開放後,佛山市及周邊地區的民眾又自發地在農曆三月三日來祖廟拜祭北帝,祈福求祥。

2016年佛山祖廟三月三北帝誕祈福祭祀活動,北帝離開祖廟正殿啟程巡遊。

祖廟秋祭貢品。

2015年的鄉飲酒禮,酒保入場。

2005年,在佛山市政府的支持下,由佛山市博物館牽頭,祖廟廟會開始恢復起來。同時,佛山市博物館根據史料記載和曾參與過民國時期廟會的老人們的回憶,又結合當今社會民眾的意願和文化需求,在傳統的廟會內容中又注入了新元素。

新時期的祖廟廟會去除了封建陋習糟粕,更加強調民間遊藝民俗的多樣化的娛樂性和廣府文化的精髓。主要儀式包括舞獅迎賓、肅拜祈福、民俗大巡遊和演戲酬神等,儀式的內容和形式也與過去大有不同。此外,新時期的廟會還增加了文化性較強的內容,如民俗文化論壇、民俗文化講座、民俗風情匯演等。

而隨著近年來國內掀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熱潮,祖廟廟會的復興也得到了相應的關注。2006年,祖廟廟會入選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祖廟廟會又入選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從此祖廟廟會真正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和傳播的舞臺,保護和傳承的空間,對整個佛山乃至珠三角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來自英國的武林弟子參加2016年佛山祖廟廟會巡遊。

武林弟子在2016年佛山祖廟北帝誕活動上。

2015年佛山祖廟廟會(三月三北帝誕),鎖啦為北帝出巡助慶。

粵東猴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若釗,人皆稱其“美猴王”,帶領一幫靈動活潑的猴子猴孫們來為北帝巡遊添喜。

汕尾陸豐滾地金龍在2016年佛山祖廟北帝誕活動上。

如今佛山祖廟雖然不再是傳統社會的政治中心,但是作為藝術殿堂和佛山象徵,每年還是吸引了很多中外遊客,祖廟廟會是佛山最傳統,最廣泛的民俗活動,必將以其悠久的歷史、濃郁的地方特色深深吸引遊客的參觀。近年來民俗旅遊的興起,為祖廟廟會的拓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佛山地理叢書——非遺,一書版面設計。

2017年9月底,由佛山市社科聯、佛山日報社組編的《佛山地理系列叢書》第二期即將面世,五本全新的書籍分別從宗祠、民俗、老字型大小、紀念館、公園五個角度,從全新角度圖文並茂的方式詳盡為您呈現一個有歷史底蘊的佛山。

而在2016年,《佛山地理系列叢書》第一期就已經順利出版面世,從佛山美景、佛山古村落、佛山古建築、佛山博物館、佛山非遺五個角度,向世人展示佛山。

本套叢書內容以圖為主,以圖片講述歷史,以圖片講述故事,通俗易懂地介紹佛山地理文化,對推廣佛山文化和打造佛山形象都有著重要意義。在“2016年佛山社科普及周”活動中,叢書還被評為“廣東省優秀社會科學普及作品”,這也是佛山首次獲此殊榮。

來源|佛山日報視覺新聞中心

策劃|柳剛 龍翔

攝影|甘建華

文字|韋文毅

編輯|陳美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