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消失的西四小吃店

1956年公私合營以後, 西四牌樓地區幾十家私營飯館和小吃店瞬間就消失了。 國家實行計劃經濟遭到困難時期以後, 1963年國家逐步開始放開農貿市場搞活城鄉經濟交流,

開始出現高價點心高價糖, 還有高價自行車。 在這種情況下, 為了改善人民生活, 西城區在1964年把原來經營過個體餐飲的人員集中起來, 在西四南大街西側, 開辦了西四小吃店。

當年的西四小吃店分為三個相連的門市部, 分別經營小吃、西餐、麵食。 這三個門市部, 規模最大的是小吃部, 在上世紀六、七、八十年代, 西四小吃店是北京城裡最大的一家小吃店。 西餐部經營俄式大菜, 麵食部有餛飩、鍋貼、包子、肉面等。 小吃店每天早5點30分到夜間10點30分連續供應, 每月接待顧客一兩萬人次, 深受市民歡迎。 上世紀60年代, 西四小吃店的京城“四大名店”之一。

1992年10月28日, 全市第一家由24位個體攤主承租的國有企業——西四小吃胡同開業了,

小吃胡同的前身是西四小吃店。 所謂的“西四小吃胡同”, 並不是胡同小巷, 是西城區政府和北京市工商局個體協會聯手投資建設的一棟二層樓房, 屬於國營房屋產權, 個體攤位承租經營, 爆肚馮、李記白水羊頭、豆腦白等著名小吃都薈萃於此。 當時的創意者也是雄心勃勃, 想利用這條“胡同”為概念, 振興北京小吃。

然而, 事不隨人願, 因租金太高, 小吃攤位承租者只能提高物價, 致使顧客變得越來越少。 經過幾年的慘澹經營後, 1997年, 小吃胡同終於關張了。

後來這棟二層高的“西四小吃胡同”小樓被急於擴張的地質博物館買去, 蓋起來規模雄偉的地質博物館和博物館廣場, 還有西四地鐵站。

1987年, 西城區商委在鼓樓的後頭建了一處臨時的小吃城,

曾經聲名遠揚。 但是, 經營者大都是外地人, 打著正宗北京小吃的旗號, 食品品質越來越差, 有負北京小吃的盛名, 受到北京市民的指責。 而且就餐環境髒亂差, 沒人管理, 防火隱患突出, 深夜經營擾民, 苦苦撐了不到兩年就被西城區政府取締了。

(轉自新浪博客:ruiren491112)

閱讀往期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