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十六國君主漫談:馮跋,深謀遠慮改朝換代,不失為一代明君

十六國時期北燕的開國皇帝馮跋, 是一位獨具傳奇色彩同時又飽受爭議的人物。 他的上位之路可謂是處心積慮, 與傳統道德觀中的“忠”、“義”理念相違背, 但是他稱帝之後勵精圖治, 造福百姓, 一生操勞, 足可稱得上是一位明君。

馮跋在後燕時官職中衛將軍。 但是後燕皇帝慕容熙昏庸無度, 把國家搞得哀鴻遍野民不聊生。 再加上馮跋後來得罪了慕容熙, 也就堅定了他改朝換代的信念。

西元407年, 馮跋趁慕容熙出城為皇后送葬的機會, 帶兵關閉城門, 擁立自己的好朋友高雲稱帝, 隨後誅殺了慕容熙和他的家人。 高雲在位僅兩年, 馮跋又派人刺殺了他, 自己取而代之, 成為了一國之君, 這也就是歷史上的“北燕”。

馮跋推翻了慕容家族, 可謂是不忠, 把自己的好兄弟高雲當成墊腳石, 可謂是不義, 如此“不忠不義”之人, 在當了皇帝之後卻是心懷天下, 實施了一系列富國強民的政策。

馮跋稱帝后的首要任務, 當然就是收拾後燕留下的爛攤子。 慕容熙在位期間, 實行了一系列嚴苛的稅收政策, 四處斂財, 搞得國庫充盈, 百姓卻窮困潦倒。

後燕有一位官員叫李訓, 他從國庫中偷了成千上萬的金銀珠寶, 待到馮跋稱帝,

他就用這些錢財買通吏部尚書, 想要得到提拔。 這件事被馮跋知道之後大為震怒, 當即將李訓斬首示眾, 並下令減輕百姓的賦稅, 從此官場上的風氣正了很多。

馮跋十分重視人才的培養, 他稱帝后提拔了一系列學識淵博的人, 並且為官員們專門開設了一間學堂,

鼓勵基層的官員繼續讀書深造, 一時間朝廷上下人才濟濟。

朝局穩定之後, 馮跋又花了大力氣發展農業, 鼓勵農民恢復生產, 對勤勞耕種的農民給予獎勵,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民的積極性, 促進了農業和經濟的發展。

馮跋的賢能不僅體現在治國理政上,

在外交方面他也有著很強的大局觀。 適逢北方的柔然正在崛起, 柔然的首領斛律派人來向馮跋提親, 希望馮跋把自己的女兒樂浪公主嫁給他。

當時依照前朝的規矩, 嫁給少數民族的只能是嬪妃的女兒, 而樂浪公主是皇后所生, 很多大臣就向馮跋進言, 勸馮跋不要答應, 否則有損“國威”。

馮跋卻不這樣認為, 他清楚地認識到如果不趁這個機會與柔然結成聯盟, 那麼以後柔然將會對北燕構成很大的威脅。 於是他不顧大臣們的反對, 派了兩千個騎兵, 十分隆重地把樂浪公主送到了柔然。

斛律對馮跋的誠意所感動,從此與北燕和睦相處,再沒有進犯一城一地。

馮跋為國家操勞一生,受到百姓一致的愛戴,也為自己的子孫後代打好了基礎。西元430年,馮跋病重而死。回顧他的一生,為到達權利的頂峰可謂不擇手段,但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他運籌帷幄的能力,再加上稱帝之後“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足可稱得上是一代梟雄了。

斛律對馮跋的誠意所感動,從此與北燕和睦相處,再沒有進犯一城一地。

馮跋為國家操勞一生,受到百姓一致的愛戴,也為自己的子孫後代打好了基礎。西元430年,馮跋病重而死。回顧他的一生,為到達權利的頂峰可謂不擇手段,但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他運籌帷幄的能力,再加上稱帝之後“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足可稱得上是一代梟雄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