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新零售時代,國美擁有了“彎道超車”的窗口

純粹的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 馬雲在2016年10月13日的杭州雲棲大會上說:未來十年、二十年, 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 只有新零售。

很快, 新零售作為一個名詞為公眾所知悉, 作為一種新的商業形態為行業所熱議, 也將作為一個新的風口, 為有心人所助力。 相反, 一批以沃爾瑪、華潤等為代表的專業化單一商業體, 面臨壓力越來越大 ?因為, 整體傳統的商業體系和模式正面臨著變革境地, 從而被全新的主題式、體驗式、娛樂化商業生態圈所取代。 同樣, 在這一個商業生態圈中, 單一專賣與電商的業態、模式, 未來都將會成為新型商業生態圈的組成部件,

不管是線上電商還是線下零售的商業價值都將被大大削弱。

在這種新零售時代來臨的現實情況下, 其實這就給了無數商業巨頭一個重新賽跑的機會, 因為不管你以前是線下連鎖巨頭, 還是電商老大, 在這次新零售的考卷上,

都是面臨著同樣未知的答題, 但也因此給予了國美等零售平臺一個彎道超車的最佳視窗。

新零售時代, 讓品牌與管道回歸到統一起跑點

與新零售時代一同來臨的是新消費、新用戶與新業態。 想要把握住新零售時代的脈搏, 必須先把握住這隨之而來的“三新”。 首先,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再滿足功能性的消費, 開始傾向於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更加注重消費的體驗, 因此為了獲取流量和持續增長的雙重需要, 新零售的一個重要特點, 便是服務和產品的新消費的售賣結合。

再者, 未來所有的經營業態均可劃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服務, 一類是產品。 而業態的變化, 不過是類型的不同排列組合。 服務型的業態一般以時間為售賣單位, 比如健身, 服務品質沒有統一標準;產品型的業態則以件數為售賣單位, 如產品品質標準化的家電。 而新零售的一大特點就是, 通過產品型業態標準化的產品, 以滿足個性化的服務型要求, 並且是以用戶為中心的價值售賣。

綜上, 新零售就是將兩種業態的關係由競爭轉變為合作, 由原本的O2O過渡到O+O, 傳統的線下或線上單一零售將會消失。 在這種“三新”的局面下, 無論是線上巨頭, 還是線下領跑者, 大家都回到了同一賽點, 誰也不比誰更有優勢。

新零售時代, 線下門店服務成為國美利基點

一般意義上而言, 商業時代之間的更替往往是一個時代, 對另一個時代的“顛覆”, 比如互聯網時代對傳統零售行業的更替, 是線上對線下的“顛覆”。 但新零售時代並非如此, 它不是對互聯網時代的全盤推翻, 也不是將兩個時代割裂、對立, 相反是對兩個時代主流商業模式的一種糅合, 通過模糊線上線下的界限, 結合兩者優勢為消費者提供一種更加優質的服務。

可以說, 新零售時代的到來, 是商業本質驅使下的一種商業回歸。 過去幾年裡O2O消費模式的發展、國民消費水準的提高、主流消費群體的變化等綜合因素將消費者的口味養的越來越刁, 在這種情況下, 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 服務品質成了獲取消費者認同的一大賣點。 線上銷售確實有其發展優勢, 比如產品豐富、價格低廉。 但零售業的競爭比拼的不僅是誰的產品豐富, 更要比誰的延伸服務做的好。 新零售即使加了個新字, 其本質依然是零售, 依然是創造和滿足消費者需求, 只不過是用互聯網思維對門店進行改造, 且結合兩者優勢, 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線上管道在體驗、售賣服務等有所欠缺, 而作為離使用者生活更加貼近的終端門店,就可以通過提高服務品質來增加客戶黏性。

國美經過30年的線下探索,根植了深厚的門店運營基礎,7年的線上佈局也讓國美在新零售跑道上小跑領先。此外,線下業務的拓展比起線上更加複雜,從門店租賃,到人員管理,到售後服務等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相比較於毫無線下基因的純電商企業,國美在整合線上資源方面相對會更方便快速,從而也能佔領到制勝新零售的先機。

新零售時代,盈利的商業邏輯才是發展支撐點

當海水退潮時,才知道誰在裸泳。

伴隨著互聯網流量紅利的殆盡,目前許多互聯網企業難以實現盈利。而一個沒有盈利的公司,就好像一個隻幹活不拿工資的工人,是很難有激情提供持續性良好的工作服務。企業的本質是盈利,企業的良性運作也需要盈利,這讓一些從線下滲透到線上的企業顯得更為靠譜,例如國美。

綜上,可以看出,不同商業邏輯,總有其AB面,有人看到的是風景,有人看到的風險,只是看問題的角度與角色不一樣。而對於三十而立的國美來說,幾經波折,它扛住了競爭;低調蓄力,它有著流暢的現金流;不斷耕耘,沉澱了互聯網思維,在“新零售”這樣一個新的節點上,把握住機會,實現彎道超車,我們有理由相信,其重現往日輝煌或許也就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而作為離使用者生活更加貼近的終端門店,就可以通過提高服務品質來增加客戶黏性。

國美經過30年的線下探索,根植了深厚的門店運營基礎,7年的線上佈局也讓國美在新零售跑道上小跑領先。此外,線下業務的拓展比起線上更加複雜,從門店租賃,到人員管理,到售後服務等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相比較於毫無線下基因的純電商企業,國美在整合線上資源方面相對會更方便快速,從而也能佔領到制勝新零售的先機。

新零售時代,盈利的商業邏輯才是發展支撐點

當海水退潮時,才知道誰在裸泳。

伴隨著互聯網流量紅利的殆盡,目前許多互聯網企業難以實現盈利。而一個沒有盈利的公司,就好像一個隻幹活不拿工資的工人,是很難有激情提供持續性良好的工作服務。企業的本質是盈利,企業的良性運作也需要盈利,這讓一些從線下滲透到線上的企業顯得更為靠譜,例如國美。

綜上,可以看出,不同商業邏輯,總有其AB面,有人看到的是風景,有人看到的風險,只是看問題的角度與角色不一樣。而對於三十而立的國美來說,幾經波折,它扛住了競爭;低調蓄力,它有著流暢的現金流;不斷耕耘,沉澱了互聯網思維,在“新零售”這樣一個新的節點上,把握住機會,實現彎道超車,我們有理由相信,其重現往日輝煌或許也就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