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餘慕蓮:周星馳御用“花魁”,卻一生未婚,她詮釋了女神真正的樣子

從未愛過的餘慕蓮, 38年的演員生涯裡, 在螢幕上一輩子留下來的“人設”卻一直是醜陋的。

但77歲的她, 內裡始終是美麗的, 以她自己一點一滴的真心, 不知不覺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餘慕蓮77歲了, 聽到名字我們可能不會想起她的面容;

餘慕蓮77歲了, 她仍然覺得, 自己還可以繼續做一個演員;

餘慕蓮77歲了, 10年前從TVB退休時, 工作了30年只拿到了28萬港元的長期服務金。

餘慕蓮在《整蠱專家》中飾演朱太太

看到照片, 司馬知道你們會恍然大悟, 原來是她?!

餘慕蓮的名字很美, 可本人飾演的角色卻基本上都是毒婦、垃圾婆等醜婆小人物, 曾經“霸屏”三十年的她卻很少再在螢幕上看到她的身影了。

沒想到, 她把時間都花在了這裡:她卻拿出了畢生積蓄, 默默捐給她不曾去過的貴州山區, 建了一所希望小學。

從前段時間爆出來的慈善晚會捐款明細來看, 相比動輒幾十上百萬的捐款, 餘慕蓮拿出來的似乎太不值一提了, 但這些錢卻是那時她除了維持生活能夠拿出的所有資金。

自小讀書少的遺憾,

變成了300多位小朋友的讀書夢想,

餘慕蓮用自己的微薄之力,

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後來有人知道她的事情,

稱餘慕蓮是偉大的人,

她卻連連搖頭否認,

“我只不過做了點善事而已”。

至於她的人生經歷, 除了“偉大”,

更離不開這兩個詞:“醜陋”和“可憐”。

“為了謀生, 我唯有做。 ”

在香港配角裡, 提到丑角,

有這樣一句名言:“男有八兩金, 女有餘慕蓮。 ”

這也算是用來形容餘慕蓮的“成就”了。

然而並沒有一個女人,

願意一開始就接拍丑角。

1940年在廣州出生的餘慕蓮, 5歲時跟著改嫁的母親來到香港。

長大後的餘慕蓮被親生母親嫌棄, 為了能夠養活自己, 一開始她能做的就是電影院帶位員的工作, 後來轉做售貨員的時候, 為了應付洋人客戶, 她便找了個補習班開始上課。

29歲之前的她並沒有想過自己可以演戲。

有一次餘慕蓮並不知道老師請假,

到了補習班沒人只好看看別人上什麼課,

沒有想到的是教課老師

看中了她, 遞給了她《馴悍記》的劇本。

她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參加演出,

雖然這是一部搞笑的莎士比亞劇,

但她表現很好, 最後竟然得了女主角亞軍。

後來她有了更多的機會,年輕的餘慕蓮,有些得意,“我終於可以養活自己和家人了。”除了演戲,那時的她還會經常去做義工。

1973年,她在《七十三》中扮演賣魚勝妹妹,沒想到扮醜的形象深入人心,從此只要是邀約,都是丑角,她沒有辦法只好全接了。

自1976年簽約TVB直到退休,她演了30年的清潔工、垃圾婆、醜婦等角色。

餘慕蓮在《七十三》中扮演賣魚勝妹妹

最經典的片段,

就是作為周星馳的御用女配角,

在《整蠱專家》裡的一幕。

想要整蠱丈夫的朱太太,卻向周星馳索吻,

表情動作眼神都十分到位,令人捧腹大笑。

由於常年扮演這類形象,

餘慕蓮的名字基本和醜女畫上了等號。

香港人罵別人醜,都會加上一句,

“你真是醜的上餘慕蓮了。”

餘慕蓮雖然算不上美,但不至於那麼醜,

年輕時在歡樂今宵做節目,她也是台柱之一。

餘慕蓮在節目中扮演梅豔芳的造型

有人問她,“其實你並沒有那麼醜,幹嘛做醜女啊?”

她倒是非常坦白:“年輕時當然想演美女,可是入行越久,越發現不能改變初心,美女每年都會被替代,我只想好好有份工作,倒不如全心全意演丑角咯。”

但丑角也不是那麼好演的啊,為了拍好這些角色,餘慕蓮高燒了還要站在現場拍了數十遍,最後導演還是不滿意,被罵之後的她只好躲在劇組角落裡偷偷地哭。

97版《天龍八部》飾演瑞婆婆

然而就是這樣傾心傾力多年的演出,

她得到的角色臺詞越來越少甚至沒有,

在TVB工作的底薪也是極其低,

所以在辛苦工作30年之後,退休時,

只拿到了28萬港元的服務金(退休金)。

67歲的餘慕蓮坐在那裡,

回想作為演員的38年時間,

基本上全部奉獻給了丑角,

余慕蓮不無遺憾的說,

“可是除了我之外,

沒有演員願意做那些角色的,

為了謀生,我唯有做。”

“我是個沒人照顧的人球,

到處被踢”

演了一輩子醜婦的餘慕蓮,

也過了一輩子孤苦可憐的生活。

她的母親是不知名的二線明星,

後來父親家道中落,

母親一心想做名女人,

便拋棄她的父親跑去了香港。

余慕蓮母親鄧美美

童年對她來說完全就是噩夢,

母親重男輕女不說,還嗜賭如命,

把她當作出氣袋,經常打她,

雖然家中有女傭,但她還要做盡家務。

余慕蓮對風流母親毫無感情。

即使這樣,餘慕蓮也從來沒有忘記當初的想法——要養活家人。

她一直照顧留在廣州的父親和妹妹,即使這個妹妹是繼母所生,她也一樣當家人看待。

餘慕蓮一直給他們郵遞物資。“寄油的時候還特意用毛巾包著,那他們就可以多一條毛巾用了。”竭盡全力用自己的一點點行動,嘗試改變他們的生活。

然而,照顧了家人那麼多年,

但那個家似乎永遠不屬於她,

每每談到這個地方,餘慕蓮忍不住哽咽,

“妹妹總以父親為藉口要這要那,

電視機買了黑白的馬上又要彩色的,

但從來不會叫我一聲大姐。”

在家裡找不到歸屬感的餘慕蓮,

因為自小父母離異帶來的恐懼,

77歲了,卻從來沒有談過戀愛,

她在電視採訪時,強忍淚水,

苦笑一聲,“我輸不起,

我是一個怕受傷的女人。”

唯一的親妹妹去世之後,

77歲的她顯得有些孤零零。

面對死亡的問題,坐在鏡頭前的她,

調整下坐姿,回答刻意裝的不在意,

“他日我死了,請把我燒成灰撒進維多利亞港,

讓我魂游四海多好啊,

反正沒有後人拜祭,是不是。”

這樣的回答,似乎早已心灰意冷。

“我沒有錢,但我捨得捐”

事業和家庭都讓自己心灰意冷,

餘慕蓮像是從此沒了任何希望。

但她並沒有忘記打義工時的舒坦,

她知道即便自己沒了親人,

還有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她把這份“心灰意冷”

轉化成對世間的愛。

2006年,餘慕蓮在領到退休金之後,

剛好聽朋友說到貧瘠的貴州山區,

裡面300多個貧困孩子缺一所學校,

餘慕蓮想都沒想,馬上捐出八萬塊,

在那裡建立了一間“餘慕蓮希望小學”。

餘慕蓮11歲才有機會念小學,

17歲時才算小學畢業,

讀書少是余慕蓮人生中的最大遺憾,

但她從來沒有忘記想要讀書的希望,

她將自己的遺憾,

變成了300多個小朋友的讀書之夢,

用自己的一點身體力行,

去改變這世界上存在的苦難。

不過餘慕蓮從未主動向媒體提起捐助的事情,直到兩年以後,TVB知道了這件事,便選擇她擔任一輯《向世界出發》的嘉賓。

余慕蓮終於有機會親眼看到自己的希望小學,她和節目組從香港搭2個小時的飛機到達貴陽,然後換乘6個小時的汽車到了畢節市,再接著開4小時的山路,才到達村口。

一路上被顛的腰酸骨痛的老人余慕蓮並不抱怨,卻顯得非常忐忑,“那座學校還在嗎?”

當她到達村口的那一刻,

餘慕蓮看到了什麼,連忙小跑幾步,

她已經忘記了所有的難受,

“我沒想到全校學生會在村口歡迎我。

剛才一直在下雨他們都站在門口等,

好心疼,真的好感動……”

她開心得跟大家介紹,

“這是我的學校,漂不漂亮?”

學校當然還在,孩子們也認真的朗讀課本,

本來幾十個學生需要擠在不足20㎡的黑屋子裡,

靠著門口的那麼幾束光看清書本上的字,

現在他們有了自己的兩層教學樓,

這,都是因為拿出了畢生積蓄的餘慕蓮。

原來的教室

節目組說,你這樣真的很“偉大”,

坐在教學樓門口石臺上的餘慕蓮,

回頭看了一眼面前的100多位小朋友,

憨厚地說,“我沒有錢,

但我捨得捐,說不上是偉大,

付出了自己的真心吧。”

有餘慕蓮的那一輯《向世界出發》,收視率是最高的,很多觀眾也重新認識了這個“醜婆”。

也有更多的人因為她的事情,想要用自己的一點一滴行動,更多地關注起來公益。

後來有人問她如何靠二十萬,在香港度過剩下的幾十年時間呢?她毫不在乎地說:“我不是很愛錢,我也很節儉的,一個麵包一碗即食粉也可以是一餐。”

餘慕蓮已經是77歲的老人了,但她依然選擇活躍在影壇,依然演著我們不記得的小人物,依然拿著並不豐厚的薪水。

而她沒有退隱江湖的理由和古天樂一樣,“我想再多賺一點,就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雖然她只資助了一所學校,比起古天樂的幾百所來說似乎不值一提,但這已經是她能夠拿出的所有積蓄,我們看到的餘慕蓮,真正在用自己的努力,慢慢得改變山區兒童的命運。

她的表演形象確實醜陋,但她只是為了生存,她的身世經歷雖然可憐,但不妨礙她擁有無私的愛。

螢幕上的她雖然並不美麗,可生活中的她卻美麗的像一個天使,她的一點點公益之舉,做的卻並不是一件平凡的事,她所改變的也不僅僅是300多個小朋友的命運。

在我們不熟悉的地方,依然還有更多像餘慕蓮希望小學這樣的地方,無論是在西藏的東三縣,在青海的玉樹縣,在廣西的富川縣,公益似乎像這些地名一樣,似乎離我們很遠,真的嗎?

回想前段時間在朋友圈刷屏的小朋友畫畫,我們只不過是一個點贊,一個轉發,一個硬幣,就完成了我們的心意。

原來,公益其實離我們很近很近,也許是我們轉發了一次朋友圈,也許是我們聽了一首歌,也許是我們去吃了一頓美食,甚至是早晚刷了兩次牙,都有可能是在做著公益。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轉換為星星之火,我們在生活中體會著公益,也在體會中完成了公益。

後來她有了更多的機會,年輕的餘慕蓮,有些得意,“我終於可以養活自己和家人了。”除了演戲,那時的她還會經常去做義工。

1973年,她在《七十三》中扮演賣魚勝妹妹,沒想到扮醜的形象深入人心,從此只要是邀約,都是丑角,她沒有辦法只好全接了。

自1976年簽約TVB直到退休,她演了30年的清潔工、垃圾婆、醜婦等角色。

餘慕蓮在《七十三》中扮演賣魚勝妹妹

最經典的片段,

就是作為周星馳的御用女配角,

在《整蠱專家》裡的一幕。

想要整蠱丈夫的朱太太,卻向周星馳索吻,

表情動作眼神都十分到位,令人捧腹大笑。

由於常年扮演這類形象,

餘慕蓮的名字基本和醜女畫上了等號。

香港人罵別人醜,都會加上一句,

“你真是醜的上餘慕蓮了。”

餘慕蓮雖然算不上美,但不至於那麼醜,

年輕時在歡樂今宵做節目,她也是台柱之一。

餘慕蓮在節目中扮演梅豔芳的造型

有人問她,“其實你並沒有那麼醜,幹嘛做醜女啊?”

她倒是非常坦白:“年輕時當然想演美女,可是入行越久,越發現不能改變初心,美女每年都會被替代,我只想好好有份工作,倒不如全心全意演丑角咯。”

但丑角也不是那麼好演的啊,為了拍好這些角色,餘慕蓮高燒了還要站在現場拍了數十遍,最後導演還是不滿意,被罵之後的她只好躲在劇組角落裡偷偷地哭。

97版《天龍八部》飾演瑞婆婆

然而就是這樣傾心傾力多年的演出,

她得到的角色臺詞越來越少甚至沒有,

在TVB工作的底薪也是極其低,

所以在辛苦工作30年之後,退休時,

只拿到了28萬港元的服務金(退休金)。

67歲的餘慕蓮坐在那裡,

回想作為演員的38年時間,

基本上全部奉獻給了丑角,

余慕蓮不無遺憾的說,

“可是除了我之外,

沒有演員願意做那些角色的,

為了謀生,我唯有做。”

“我是個沒人照顧的人球,

到處被踢”

演了一輩子醜婦的餘慕蓮,

也過了一輩子孤苦可憐的生活。

她的母親是不知名的二線明星,

後來父親家道中落,

母親一心想做名女人,

便拋棄她的父親跑去了香港。

余慕蓮母親鄧美美

童年對她來說完全就是噩夢,

母親重男輕女不說,還嗜賭如命,

把她當作出氣袋,經常打她,

雖然家中有女傭,但她還要做盡家務。

余慕蓮對風流母親毫無感情。

即使這樣,餘慕蓮也從來沒有忘記當初的想法——要養活家人。

她一直照顧留在廣州的父親和妹妹,即使這個妹妹是繼母所生,她也一樣當家人看待。

餘慕蓮一直給他們郵遞物資。“寄油的時候還特意用毛巾包著,那他們就可以多一條毛巾用了。”竭盡全力用自己的一點點行動,嘗試改變他們的生活。

然而,照顧了家人那麼多年,

但那個家似乎永遠不屬於她,

每每談到這個地方,餘慕蓮忍不住哽咽,

“妹妹總以父親為藉口要這要那,

電視機買了黑白的馬上又要彩色的,

但從來不會叫我一聲大姐。”

在家裡找不到歸屬感的餘慕蓮,

因為自小父母離異帶來的恐懼,

77歲了,卻從來沒有談過戀愛,

她在電視採訪時,強忍淚水,

苦笑一聲,“我輸不起,

我是一個怕受傷的女人。”

唯一的親妹妹去世之後,

77歲的她顯得有些孤零零。

面對死亡的問題,坐在鏡頭前的她,

調整下坐姿,回答刻意裝的不在意,

“他日我死了,請把我燒成灰撒進維多利亞港,

讓我魂游四海多好啊,

反正沒有後人拜祭,是不是。”

這樣的回答,似乎早已心灰意冷。

“我沒有錢,但我捨得捐”

事業和家庭都讓自己心灰意冷,

餘慕蓮像是從此沒了任何希望。

但她並沒有忘記打義工時的舒坦,

她知道即便自己沒了親人,

還有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她把這份“心灰意冷”

轉化成對世間的愛。

2006年,餘慕蓮在領到退休金之後,

剛好聽朋友說到貧瘠的貴州山區,

裡面300多個貧困孩子缺一所學校,

餘慕蓮想都沒想,馬上捐出八萬塊,

在那裡建立了一間“餘慕蓮希望小學”。

餘慕蓮11歲才有機會念小學,

17歲時才算小學畢業,

讀書少是余慕蓮人生中的最大遺憾,

但她從來沒有忘記想要讀書的希望,

她將自己的遺憾,

變成了300多個小朋友的讀書之夢,

用自己的一點身體力行,

去改變這世界上存在的苦難。

不過餘慕蓮從未主動向媒體提起捐助的事情,直到兩年以後,TVB知道了這件事,便選擇她擔任一輯《向世界出發》的嘉賓。

余慕蓮終於有機會親眼看到自己的希望小學,她和節目組從香港搭2個小時的飛機到達貴陽,然後換乘6個小時的汽車到了畢節市,再接著開4小時的山路,才到達村口。

一路上被顛的腰酸骨痛的老人余慕蓮並不抱怨,卻顯得非常忐忑,“那座學校還在嗎?”

當她到達村口的那一刻,

餘慕蓮看到了什麼,連忙小跑幾步,

她已經忘記了所有的難受,

“我沒想到全校學生會在村口歡迎我。

剛才一直在下雨他們都站在門口等,

好心疼,真的好感動……”

她開心得跟大家介紹,

“這是我的學校,漂不漂亮?”

學校當然還在,孩子們也認真的朗讀課本,

本來幾十個學生需要擠在不足20㎡的黑屋子裡,

靠著門口的那麼幾束光看清書本上的字,

現在他們有了自己的兩層教學樓,

這,都是因為拿出了畢生積蓄的餘慕蓮。

原來的教室

節目組說,你這樣真的很“偉大”,

坐在教學樓門口石臺上的餘慕蓮,

回頭看了一眼面前的100多位小朋友,

憨厚地說,“我沒有錢,

但我捨得捐,說不上是偉大,

付出了自己的真心吧。”

有餘慕蓮的那一輯《向世界出發》,收視率是最高的,很多觀眾也重新認識了這個“醜婆”。

也有更多的人因為她的事情,想要用自己的一點一滴行動,更多地關注起來公益。

後來有人問她如何靠二十萬,在香港度過剩下的幾十年時間呢?她毫不在乎地說:“我不是很愛錢,我也很節儉的,一個麵包一碗即食粉也可以是一餐。”

餘慕蓮已經是77歲的老人了,但她依然選擇活躍在影壇,依然演著我們不記得的小人物,依然拿著並不豐厚的薪水。

而她沒有退隱江湖的理由和古天樂一樣,“我想再多賺一點,就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雖然她只資助了一所學校,比起古天樂的幾百所來說似乎不值一提,但這已經是她能夠拿出的所有積蓄,我們看到的餘慕蓮,真正在用自己的努力,慢慢得改變山區兒童的命運。

她的表演形象確實醜陋,但她只是為了生存,她的身世經歷雖然可憐,但不妨礙她擁有無私的愛。

螢幕上的她雖然並不美麗,可生活中的她卻美麗的像一個天使,她的一點點公益之舉,做的卻並不是一件平凡的事,她所改變的也不僅僅是300多個小朋友的命運。

在我們不熟悉的地方,依然還有更多像餘慕蓮希望小學這樣的地方,無論是在西藏的東三縣,在青海的玉樹縣,在廣西的富川縣,公益似乎像這些地名一樣,似乎離我們很遠,真的嗎?

回想前段時間在朋友圈刷屏的小朋友畫畫,我們只不過是一個點贊,一個轉發,一個硬幣,就完成了我們的心意。

原來,公益其實離我們很近很近,也許是我們轉發了一次朋友圈,也許是我們聽了一首歌,也許是我們去吃了一頓美食,甚至是早晚刷了兩次牙,都有可能是在做著公益。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轉換為星星之火,我們在生活中體會著公益,也在體會中完成了公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