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開陽縣楠木渡鎮:收集民間傳統文化,打造“傳統文化街區”

近日, 開陽縣楠木渡鎮班子領導、文化中心工作人員走進新鳳村金坪甘溪。 在這裡, 八位老人為遠方的客人唱頌《薅秧歌》《跳龍門》《花燈》等傳統民謠, 說起了快板。

八人合抱之粗的參天櫸木, 黃柳依然在, 坐北朝南, 面山而居, 依山而建的立木建築古風猶存, 飲小嘬酒, 喝杯涼茶, 吃包穀飯的淳樸民風略寫珍貴。 但傳統文化和歷史傳承在代代相傳中慢慢被淡化, 為保護傳統文化, 打造楠木渡鎮“傳統文化街區”, 9月15起, 楠木渡鎮組織工作人員, 進村入戶開展民間傳統文化搜集與整理工作。

此次收集與整理的內容包括:民間文學:如民間神話、民間傳統、民間故事等;民間藝術:如民間戲劇、民間歌謠、工藝美術等;民俗禮儀:如生產民俗、生活民俗、節慶民俗等。 主要對老人、鄉賢、老文化人進行重點採訪。 採取搜集實物、整理文字、錄音、照相、攝像等方式一併進行, 力爭客觀、真實、典型。

據瞭解, 新鳳村金坪甘溪現居住123戶572人, 80歲以上老人15個, 老人們積極、樂觀、勤勞得以長壽, 全寨分為上、中、下三個村民組。 早在清朝末年, 甘溪一帶就已盛行龍華燈, 素有“九龍鬧新春”之說, 即居住在附近的八家大戶人家備一條龍燈, 所有的幫工常年自發集資一條龍燈,

在當時的回龍寺(現甘溪水庫)舞龍賀歲, 後來演變為“龍燈、花燈”共賀新春。 每逢春節, 整個隊伍便從廟宇到農戶舉行游演和唱誦, 在當地傳統的民間鑼鼓和伴奏下, 德高望重的老藝人們便根據不同的場合, 以古今結合, 即興發揮的方式, 分“參佛朝禮調、抒情調、相思調、調侃調、勸學調、採茶調”, 結合時節時令, 歷史典故, 民間傳說等, 唱出悠美動聽的花燈曲子。

農耕文化盛行在解放後“大集體”時代, 當時的農業生產以生產隊、作業隊為主, 男女分工, 搶公分、抓生產, 並在田間地頭以民間鑼鼓的形式即興歌唱助興, 內容多以催進度、笑懶惰為主。

據介紹, 甘溪一帶將作為“傳統村落”將進行保存和打造。 同時, 結合楠木渡鎮茶山關、楠木渡、桃子台等三個古渡口等厚重的紅色經典,

鎮功能變數名稱優小吃等歷史文化, 今年春節期間, 該鎮將組織鎮域傳統文化大遊演, 為打造楠木渡鎮“傳統文化街區”奠定基礎。

來源/開陽縣楠木渡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