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當好“雙面膠”,讓你輕鬆當男人

我是一個不愛追劇的人, 常常認為冗長而婆婆媽媽的電視劇情節如同浪費生命一般。 但是多年以前, 卻被妻子拉著陪她追了一回劇, 對於劇情至今印象深刻。 這就是根據長篇小說改編, 由海清、塗松岩等出演的一部22集的家庭劇, 名為《雙面膠》。

劇中講述的是上海姑娘麗娟嫁給畢業後留在上海工作的東北小夥亞平, 小夫妻本來親密無間, 恩愛無比, 但婆婆的到來使家庭衝突不斷, 婆婆的傳統思想與麗娟現代的生活方式完全衝突, 婆媳之間的矛盾與日俱增, 摩擦不斷升級, 倆人甚至水火不融。

在追劇中, 我與妻子就有些問題也產生了分歧。 我說是媳婦的不對, 妻說是婆婆的不對。 其實, 《雙面膠》這部劇的名字就很有意思。 我想劇中“雙面膠”狹義的本意就是男方一面要粘住媳婦, 另一面要粘住媽媽, 使得媳婦與媽媽處理好婆媳關係。 廣義的本意應該是兩個年輕人,

在組建家庭後, 如何處理與對方父母之間的關係, 這既適用于男方, 同樣適用於女方。

一個新組建的家庭, 是兩個不同生活經歷、不同知識背景、不同家庭環境、不同處事風格, 甚至不同地域的兩個年輕人的相聚, 兩個差異的個體因為愛而形成的一個共同體——家庭。

在這期間, 夫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磨合, 也是兩個家庭的磨合。 兩個人身後, 都還有對方的父母。 如何處理好這種關係, 無論男女都要發揮好“雙面膠”的作用, 才能實現家庭的和睦。

有句話說的好:婆媳關係的好壞取決於老公。 老公就是這個“雙面膠”。 作為婆婆和媳婦的兩個女人, 在前幾十年是毫無關係的, 只因為愛著同一個男人而成為一家人, 所以婆婆和媳婦兩個人的關係, 是一個比三角戀更為複雜的關係。 三角戀中, 最終會有一人退出而終結, 所以相對簡單。 但在婆媳關係中, 兩個女人愛的同一個男人, 也被同一個男人愛著。 哪個女人都不能退出, 而且還要和諧相處。 但中國的婆媳矛盾,

是一個長久以來為人所津津樂道的話題。 有時似乎把婆媳視作了“天敵”, 讓本該擁有兩個女人的愛的男人夾在中間, 受盡夾板氣。 我想如果一個男人, 受了這樣的夾板氣, 錯不在他人, 而更多的是錯在自己沒有當好“雙面膠”。 正如有觀眾評劇說, 劇中婆婆與媳婦都沒有錯, 而錯的是一個沒有主見, 一味“愚孝”的亞平, 才導致婆媳關係最終不可收拾, 與媳婦的感情破裂。 在原著中, 亞平甚至因一時之氣失手掐死了原本深愛的麗娟, 釀成悲劇。 所以說, 一個男人如果當不好這個“雙面膠”, 可能家庭失和, 甚至妻離子散。

作為年輕人, 不能因為害怕被扣上不孝的帽子而唯父母之命是從, 一味地“愚孝”。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 在處理家務事時, 我們也要堅持分清是非。 有些年輕人為了孝順父母, 在處理各種矛盾時, 容易一味地順從父母, 即使父母有錯, 也不會輕易地指出父母的過錯, 而是選擇讓自己或愛人忍讓、妥協。 劇中亞平就是在這種“愚孝”觀念的影響下, 在老婆受了老媽的委屈後, 明知老媽有錯,卻只敢一味地哄老婆說:她再不對也是我媽,含辛茹苦把我養大不容易,你就多忍忍吧!在母親嚴重的傳統思想中,亞平一味地勸誡妻子忍一忍。這種對父母的孝是典型的“愚孝”。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思想影響下,“孝”成了一種至高無上的美德,如果一個人被指不孝,那就跟犯了十惡不赦的罪行一樣,令人難以饒恕。有些子女一味地順著父母的意思而失去了是非。尤其是在老婆和老媽發生衝突的情況下,不問青紅皂白便認為是老婆的責任,並幫著父母指責老婆。這種情況下,男人並不站在一個公正的立場維護家庭和睦,卻只會盲目的要求老婆一人忍辱負重來維持表面的平靜。女人們在這種家庭中,因得不到老公的保護,對老公的愛會漸漸消退,直到對婚姻失望。

如何解決這種矛盾,使父母改過,堅持是非呢?《弟子規》在此給了我們一些借鑒。“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複諫,號泣隨,撻無怨。”講究“首孝悌”的“聖人訓”《弟子規》也一樣教導我們父母也是會有過錯的時候,面對父母的過錯,需要我們態度和順地進行勸解,一遍不行就兩遍、三遍,哪怕受到父母的責罰,也要耐住性子來感化父母。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老年人的傳統思想與現代思想觀念存在著必然的衝突,同時,與年輕人的消費觀、生活方式的差異也必然產生矛盾。作為年輕人,我們可以主動帶著父母一起嘗試接受一些新生事物,勸誡父母試著放手讓年輕人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最後,年輕人在處理好家庭矛盾當好“雙面膠”的同時,也要理順家庭內部的關係。對於誰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這個問題,各人有各人的選擇。然而,我認為下面這位女士的選擇是充滿智慧的。故事是這樣的,在美國某一大學,快下課時,教授對自己的學生們說:“我和大家做個遊戲,誰願意配合我一下?”一名女生走上台。教授說:“請在黑板上寫下你難以割捨的20個人的名字。”女生照做了,她寫下了一連串自己的鄰居、朋友和親人的名字。教授說:“請你劃掉這裡面你認為最不重要的一個人,每劃掉一個代表他將從你的生命裡消失。”女生劃掉了一個又一個,最後只剩下了她的父母、丈夫和孩子。此時,教室裡異常安靜,同學們靜靜地看著教授,感覺這似乎不再是一個遊戲。教授平靜地說:“請再劃掉一個。”女生遲疑著,艱難地做出選擇,劃掉了父母的名字。“請再劃掉一個。”教授的聲音再度傳來。女生顫巍巍地劃掉了自己兒子的名字。而後,女生“哇”地一聲哭了。教授而後問道:“和你最親的人應該是你的父母和你的孩子,因為父母是養育你的人,孩子是你親生的,而丈夫是可以重新去找的,但為什麼他反倒是你最難割捨的人呢?”女生緩慢而堅定地回答:“隨著時間的推移,父母會先我而去,孩子長大成人後獨立了,肯定也會離我而去。能真正陪伴我度過一生的只有我的丈夫!”其實,這是一節心理課,主題就是“誰才是我們一生最重要的人”。我想在有些人心中,會給做出這種選擇的人扣上不孝的帽子,因為愛人可以再找,而父母卻不可以。其實,作為父母看到子女幸福地生活,父母才會心安。讓父母心安也是對父母的孝。

對於當初妻子為什麼非拉著我一起追劇,寫完此文才恍然大悟,不知不覺間竟然上了妻子的“當”!原來這是妻子在用此劇來“教育”我,讓我要當好“雙面膠”!

了 凡

原名闞寶記,高中畢業後考入廣州通信學院,曾任學員、排長、連長、股長等職。現已轉業,業餘愛好書法,屢有佳作出現在各大自媒體。

明知老媽有錯,卻只敢一味地哄老婆說:她再不對也是我媽,含辛茹苦把我養大不容易,你就多忍忍吧!在母親嚴重的傳統思想中,亞平一味地勸誡妻子忍一忍。這種對父母的孝是典型的“愚孝”。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思想影響下,“孝”成了一種至高無上的美德,如果一個人被指不孝,那就跟犯了十惡不赦的罪行一樣,令人難以饒恕。有些子女一味地順著父母的意思而失去了是非。尤其是在老婆和老媽發生衝突的情況下,不問青紅皂白便認為是老婆的責任,並幫著父母指責老婆。這種情況下,男人並不站在一個公正的立場維護家庭和睦,卻只會盲目的要求老婆一人忍辱負重來維持表面的平靜。女人們在這種家庭中,因得不到老公的保護,對老公的愛會漸漸消退,直到對婚姻失望。

如何解決這種矛盾,使父母改過,堅持是非呢?《弟子規》在此給了我們一些借鑒。“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複諫,號泣隨,撻無怨。”講究“首孝悌”的“聖人訓”《弟子規》也一樣教導我們父母也是會有過錯的時候,面對父母的過錯,需要我們態度和順地進行勸解,一遍不行就兩遍、三遍,哪怕受到父母的責罰,也要耐住性子來感化父母。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老年人的傳統思想與現代思想觀念存在著必然的衝突,同時,與年輕人的消費觀、生活方式的差異也必然產生矛盾。作為年輕人,我們可以主動帶著父母一起嘗試接受一些新生事物,勸誡父母試著放手讓年輕人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最後,年輕人在處理好家庭矛盾當好“雙面膠”的同時,也要理順家庭內部的關係。對於誰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這個問題,各人有各人的選擇。然而,我認為下面這位女士的選擇是充滿智慧的。故事是這樣的,在美國某一大學,快下課時,教授對自己的學生們說:“我和大家做個遊戲,誰願意配合我一下?”一名女生走上台。教授說:“請在黑板上寫下你難以割捨的20個人的名字。”女生照做了,她寫下了一連串自己的鄰居、朋友和親人的名字。教授說:“請你劃掉這裡面你認為最不重要的一個人,每劃掉一個代表他將從你的生命裡消失。”女生劃掉了一個又一個,最後只剩下了她的父母、丈夫和孩子。此時,教室裡異常安靜,同學們靜靜地看著教授,感覺這似乎不再是一個遊戲。教授平靜地說:“請再劃掉一個。”女生遲疑著,艱難地做出選擇,劃掉了父母的名字。“請再劃掉一個。”教授的聲音再度傳來。女生顫巍巍地劃掉了自己兒子的名字。而後,女生“哇”地一聲哭了。教授而後問道:“和你最親的人應該是你的父母和你的孩子,因為父母是養育你的人,孩子是你親生的,而丈夫是可以重新去找的,但為什麼他反倒是你最難割捨的人呢?”女生緩慢而堅定地回答:“隨著時間的推移,父母會先我而去,孩子長大成人後獨立了,肯定也會離我而去。能真正陪伴我度過一生的只有我的丈夫!”其實,這是一節心理課,主題就是“誰才是我們一生最重要的人”。我想在有些人心中,會給做出這種選擇的人扣上不孝的帽子,因為愛人可以再找,而父母卻不可以。其實,作為父母看到子女幸福地生活,父母才會心安。讓父母心安也是對父母的孝。

對於當初妻子為什麼非拉著我一起追劇,寫完此文才恍然大悟,不知不覺間竟然上了妻子的“當”!原來這是妻子在用此劇來“教育”我,讓我要當好“雙面膠”!

了 凡

原名闞寶記,高中畢業後考入廣州通信學院,曾任學員、排長、連長、股長等職。現已轉業,業餘愛好書法,屢有佳作出現在各大自媒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