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炸醬刀削麵

關於刀削麵的傳說。 蒙古韃靼侵佔中原後, 建立元朝。 為防止“漢人”造反起義, 他們將家家戶戶的金屬全部沒收, 並規定10戶用廚刀一把, 切菜做飯輪流使用, 用後再交回韃靼保管。 一天中午, 一位老婆婆和好面後, 讓老漢去取刀, 結果刀被別人取走, 老漢只好返回。 在出韃靼的大門時, 老漢的腳被一塊薄鐵皮碰了一下, 他順手撿起來揣在懷裡。 回家後, 鍋開得直響, 全家人等刀切面條吃, 可是刀沒取回來, 老漢急得團團轉, 忽然想起懷裡的鐵皮, 就取出來說:就用這個鐵皮切面吧!老婆婆一看, 鐵皮薄而軟, 嘟囔著說:“這樣軟的東西怎能切面條?”老漢氣憤地說:“切不動就砍。

”“砍”字提醒了老婆, 她把麵團放在一塊木板上, 左手端起右手持鐵片, 站在開水鍋邊“砍”面, 一片片面葉落入鍋內, 煮熟後撈到碗裡, 澆上鹵汁讓老漢先吃, 老漢邊吃邊說:“好得很, 好得很, 以後不用再去取廚刀切面了。 ”這樣一傳十, 十傳百, 傳遍了晉中大地。 後來, “鳳陽”出了朱皇帝(朱元璋)統一了中國, 建立明朝, 這種“砍面”流傳于社會小攤販, 又經過多次改革, 演變為現在的刀削麵。

(1)原料:①面坯:高筋粉350g, 低筋粉150 g, 精鹽5 g, 清水225g;

②面臊:豬肥瘦肉200g, 榨菜200g;

③調味料:料酒10g, 甜麵醬15克, 食鹽5g, 味精5g;

④輔料:蔥花、香菜、沙拉油少許。

(2)器具:削麵刀、排竿、絲漏、水鍋等。

製作過程:

(1)調製麵團:麵粉中加食鹽、清水、調製成硬面團, 餳制30分鐘, 再揉成長方形備用。

(2)制面臊:將豬肉洗淨, 切成粒狀, 鍋置火上, 下鍋炒制散籽發白, 隨即加入料酒、甜麵醬炒出香味, 再加入剁碎的榨菜、精鹽、味精攪勻即成面臊。

(3)成形:將麵團放在左手掌心, 握在胸前, 對準煮鍋, 右手持用鋼片製成的、呈瓦片形的削麵刀,

削成長度20~25釐米, 寬度1~1.5釐米, 厚度0.2~0.3釐米面片。

(4)定碗味:將清湯炸醬麵的調料放入各個碗內。

(5)煮面:鍋內加水燒沸, 削麵落入水鍋內, 煮熟撈出(煮制兩分鐘左右), 煮熟後裝入定好味道的小碗內, 再舀上面臊即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