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四川佔領“中國製造”西部高地

【編者按】

今年, 四川省政府印發《四川省“十三五”工業發展規劃》, 明確提出聚焦建設全國重要的產業創新基地和先進製造基地, 以實施“萬千百億工程”為抓手, 到2020年建成中西部領先的製造業發展高地, 全部工業增加值目標超過1.5萬億元。 未來, 四川省將緊緊圍繞加快建設西部製造強省和“中國製造”西部高地, 充分抓住國際國內產業結構深度調整和“一帶一路”建設機遇, 深入實施“中國製造2025四川行動計畫”,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 體現了一個地區的工業發展水準。 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藍圖中把工業化放在了首位,

工業生產尤其是製造業升級轉型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回應“十八大”號召, 四川省政府出臺了《中國製造2025四川行動計畫》, 積極推進製造業發展壯大, 成績顯著。

製造業企業總量居西部首位

日前出爐的《關於商事制度改革以來四川省製造業發展分析報告》顯示, 截至今年5月底, 四川省實有製造業企業7.72萬戶, 註冊資本0.85萬億元。 在納入“一帶一路”倡議規劃範圍的中西部16個省區市中, 四川省製造業企業數量居第五位, 註冊資本居第四位;在西部各省區市中居首位, 總量競爭優勢較突出。

商事制度改革全力服務“四川製造”優化升級。 實施商事制度改革後, 2014年、2015年、2016年月均新增製造業企業數量分別達491戶、493戶和514戶,

今年以來達到600戶, 呈逐年遞增趨勢。 新增製造業企業資本規模不斷擴大, 今年1-5月新增製造業企業戶均註冊資本為1047.28萬元, 同比增長64.5%。

四川是我國重大技術裝備製造基地、全國三大動力設備製造基地之一。 裝備製造業更是“四川七大優勢產業”之一, 和四川重點培養的“三大萬億”產業之一。 目前, 裝備製造業已成為四川省製造業的重要支撐。 截至今年5月底, 四川省實有裝備製造業企業2.3萬戶, 資本總額3345.63億元, 較商事制度改革前分別增長10%和95.5%, 占製造業總量的比重分別達29.8%和39.2%, 裝備製造業在製造業中的占比穩步提升。 其中汽車製造業也優勢明顯, 截至今年5月底, 四川省汽車製造業企業達1306戶, 註冊資本429.8億元,

與改革前相比分別增長15.3%和50.7%。

報告顯示, 商事制度改革以來成都平原經濟區新設製造業企業數量和註冊資本分別占全省新設製造業的56.4%和63.2%。 其他四大經濟區市場活力也得到不同程度釋放, 其中攀西經濟區表現最為搶眼, 商事制度改革以來新設製造業企業1201戶, 年均新設數量較2013年增長42.6%。 四川自貿試驗區各片區製造業高端化特點突出, 成都天府新區片區製造業快速發展, 現代化水準相對較高;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主要為汽車或通用設備專用設備製造;川南臨港片區商貿物流業發達, 重點發展裝備製造業。

下一步, 四川省工商局將繼續深化改革, 不斷提高企業入市及退市便利化程度, 為製造業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同時充分發揮四川自貿區優勢作用, 讓四川本土裝備製造、機械行業等走出去, 推動四川由製造業大省向製造業強省發展。

打造西部智慧製造發展高地

充分發揮在裝備製造領域的基礎和優勢, 四川還將著力夯實核心智慧裝備製造基礎。 據四川省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四川省提出, 到2020年, 要通過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改造, 在傳統製造業重點領域基本實現數位化, 有條件、有基礎的重點產業全面啟動並逐步實現智慧化, 全省製造業自主創新能力、綜合實力、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在國際國內產業鏈、價值鏈中的地位明顯提升。

在一汽大眾成都工廠記者瞭解到, 該廠焊裝車間自動化率達54%, 700台機器人完成了大部分焊接工作。

接到訂單, 資訊化管理系統通知整個工廠各個環節準備排產。 同時, 在工廠周邊5公里範圍內的一個發動機廠、兩個物流中心, 以及兩個零部件園區的30多家配套廠也接收到這一生產需求, 開始調配零配件。

在這裡, 每60秒就有一輛速騰或捷達下線。 也正是由於這樣高效的生產、製造, 成都工廠僅用5年就達到生產百萬台車的目標, 而長春的一汽大眾工廠用了12年。 而今, 一汽大眾四川汽車產量已經占全省汽車總產量的6成左右。

發力先進製造是國際趨勢, 更是四川經濟發展的必然。

黨的十八大以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種場合論述品質問題, 特別提出要“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品質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從四川省製造業發展的階段性特徵來看,雖然製造業門類齊全、產業體系完善。但在經濟新常態下,製造業發展必須強化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推動製造業從價值鏈的中低端向中高端躍進和攀升,提升發展品質和效益。

去年四川省經濟總量排位進階全國第6,但是增速低於排位前5的省份,低位的背後是產業,特別是製造業結構低端化的隱憂。在經濟總量躍上3萬億元臺階之後,四川經濟將呈現規模繼續擴大、轉型升級加速、創新活力增強、發展品質齊升的顯著特徵,到了由量變到質變的轉折、大省向強省跨越的積累階段。向品質效率型集約增長方式轉變,是四川奮力實現“兩個跨越”的必然。

智慧製造,是四川做強傳統裝備製造產業支撐的另一路徑。四川省正著力打造西部智慧製造發展高地,目前全省已建和在建數位化、智慧化工廠(車間)的製造企業超過200家,總投資超過150億元。

(本報記者 劉 甯 郭迪祥)

從四川省製造業發展的階段性特徵來看,雖然製造業門類齊全、產業體系完善。但在經濟新常態下,製造業發展必須強化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推動製造業從價值鏈的中低端向中高端躍進和攀升,提升發展品質和效益。

去年四川省經濟總量排位進階全國第6,但是增速低於排位前5的省份,低位的背後是產業,特別是製造業結構低端化的隱憂。在經濟總量躍上3萬億元臺階之後,四川經濟將呈現規模繼續擴大、轉型升級加速、創新活力增強、發展品質齊升的顯著特徵,到了由量變到質變的轉折、大省向強省跨越的積累階段。向品質效率型集約增長方式轉變,是四川奮力實現“兩個跨越”的必然。

智慧製造,是四川做強傳統裝備製造產業支撐的另一路徑。四川省正著力打造西部智慧製造發展高地,目前全省已建和在建數位化、智慧化工廠(車間)的製造企業超過200家,總投資超過150億元。

(本報記者 劉 甯 郭迪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