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這位憑藉《第七天》獲獎的中國作家來米蘭了

當地時間9月14日晚, 米蘭國立大學孔子學院下設比可卡大學(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Milano-Bicocca)孔子課堂內熱鬧非凡, 因為今天這裡即將迎來一位特殊的客人。 受米蘭國立大學孔子學院、義大利拉菲得利奈利出版社(La Feltrinelli)和比可卡大學(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Milano-Bicocca)的邀請, 中國著名作家余華來到時尚之都米蘭為其新作《第七天》義大利語版歐洲首發進行推介。 活動中, 余華暢談文學創作, 懇談心路歷程, 與讀者互動交流並簽名售書。 能容納近400名觀眾的瑪律蒂尼禮堂(Aula Martini)內座無虛席。

左一:傅雪蓮 左二:余華 左四:蘭珊德

1 有哪些大咖現場光臨

中國駐米蘭總領館科技, 教育領事管海波先生, 米大孔院意方院長蘭珊德教授(Alessandra Lavagnino), 中方院長金志剛教授, 拉菲得利奈利出版社負責人法比奧先生(Fabio Muzi Falconi), 比可卡大學副教授、《第七天》的意文譯者傅雪蓮女士(Silvia Pozzi)出席了本次活動。

2 有哪些媒體進行了報導

義大利共和國報(La Reppubica)、義大利晚郵報(Corriere della Sera)、義大利日報(Il Giorno)等義大利官方媒體及米蘭當地媒體都爭先對此次活動進行了宣傳報導。

3 活動現場精彩片段重播

余華說......

從海涅到安德列·康查洛夫斯基再到自己的童年經歷, 余華暢談文學創作共性, 並向大家講述了新書的構思過程。 他強調一個好的作者首先要打動自己才能夠去打動讀者。 當有粉絲問道, 他最有名的小說《活著》火了以後, 心態發生了什麼變化。 余華說:“我當時在創作這本書的時候, 並沒有想到它會這麼受歡迎, 它為我帶來了廣泛的讀者並提高了我的聲譽, 所以我把它視為我的‘幸運之書’, 成功的作家都有屬於自己的‘幸運之書’。 如果你問我心態發生了什麼變化, 其實並沒有什麼變化, 只是脾氣比以前大了。

”余華幽默生動的語言贏得了陣陣掌聲, 讓現場觀眾對他的新書充滿了期待, 也將當天活動推向了一個高潮。

粉絲說......

學習中文的大學生安娜(Anna Monte)說:“幾年前我在學習漢語的時候, 漢語老師給我推薦了一本余華的《活著》, 正是通過這部作品我開始對中國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 隨著中文水準的不斷提高, 我現在已經讀過余華的所有小說。 這次聽說余華新作《第七天》在義大利發佈, 我非常興奮, 所以來到學校一定要和余華老師見上一面。 ”

眾多義大利“書迷”手拿余華新作與作者合影

法蘭西斯科(Francesco Andrea)是一位大學文學教授, 同時也是余華的一位 “粉絲”。 他說到:“我喜歡余華多年, 余華的書我會翻來覆去地讀很多遍, 他的書就像是一扇窗戶讓我瞭解到一個自己從未去過的國家, 感受到了中國的文化和風土人情。 如果有機會, 我想找個時間去中國看看。 ”

余華與現場年邁讀者親切交談

中意學生與余華的“零距離”互動

4 活動剪影

眾多讀者排隊等候余華簽名

活動現場部分觀眾

米大孔院中方院長金志剛教授接受當地媒體採訪

孔院部分中意方工作人員和教師與余華合影

在歡迎儀式上,余華與米大孔院中意方院長達成共識,將有計劃、分步驟地把中國著名作家引入義大利。據悉,此次活動是余華首次走進孔子學院,與孔院師生“零距離”互動。這也是繼莫言、閻連科、劉震雲等中國著名作家之後又一位極具影響力的中國著名作家做客米大孔院。

作為全球12所試點文化孔子學院之一的米大孔院正積極與“文化孔子學院”這一發展特色相契合,今後也將繼續為中意文學、電影、戲劇交流搭建平臺和橋樑。

中意學生與余華的“零距離”互動

4 活動剪影

眾多讀者排隊等候余華簽名

活動現場部分觀眾

米大孔院中方院長金志剛教授接受當地媒體採訪

孔院部分中意方工作人員和教師與余華合影

在歡迎儀式上,余華與米大孔院中意方院長達成共識,將有計劃、分步驟地把中國著名作家引入義大利。據悉,此次活動是余華首次走進孔子學院,與孔院師生“零距離”互動。這也是繼莫言、閻連科、劉震雲等中國著名作家之後又一位極具影響力的中國著名作家做客米大孔院。

作為全球12所試點文化孔子學院之一的米大孔院正積極與“文化孔子學院”這一發展特色相契合,今後也將繼續為中意文學、電影、戲劇交流搭建平臺和橋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