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漢中傳說故事:壅土築樓(城固石牌樓的始末)

前言

關於漢中的傳說故事小編一直在搜尋, 此次有幸在漢中市文聯找到這本珍貴的書。 小編將每日與大家分享一篇, 後期還將陸續與大家分享陝南情歌、漢中民俗等書籍的內容, 如果您也有此類收藏書籍請於小編聯繫, 讓我們把漢中文化挖掘傳承下去。

本文內容來自1984年12月出版的漢中風物傳說

「壅土築樓」

衡世燕(搜集整理)

傳說一年多年前, 為在城固縣城修座石牌樓, 全縣的能工巧匠都上手了。 這些手藝高強的石匠們, 來到南鄭縣梁山上, 挑選石料, 雕龍琢鳳, 那一個個石刻都是美妙的藝術品啊!可是, 怎麼用它築起美麗的牌樓呢?大家看著像山一樣的石料, 真是老虎吃天——沒處下爪。 新來的縣太爺為了趕上慶賀他老娘的生日, 又吹鬍子又瞪眼, 限期八月十五完工。 工匠們犯了煎熬, 覺也睡不穩, 飯也吃不下。 四鄉的老百姓也為這個事發愁。

城固石牌樓

這天, 工地上來了一位白髮銀須的老者, 夾在人群中間, 看看這, 看看那。 工匠們心如火燎, 看見看熱鬧的人便發起脾氣:“讓開!站遠!”霎時間, 人都走散了, 唯獨那個老者沒走, 這兒站一站, 那兒坐一坐。 總工匠心頭有事格外煩躁, 走到老頭跟前沒好語氣地問:“唉,

你這老頭子, 怎麼不走開?你有辦法把這牌樓豎起來?”老頭摸著白鬍子, 笑道:“哈哈哈, 我啊, 土都壅到下巴了, 還有什麼辦法呢?”

總工匠看著老者飄然而去, 呆得像塊石頭。 忽然, 他驚喜地叫起來:“有了!”工匠們圍過來聽設計師把剛才的事講了一篇, 高興得跳起來:“魯班師傅顯聖了!魯班師傅顯聖了!”

後來, 他們用土壅發築樓一一修一層, 擁一層土, 最後把土起走, 奇特壯觀的石牌樓便屺立在城固縣城了。 可惜在十年動亂中, 他被拆毀了, 只留下這個傳說。

城固縣衙

石牌樓歷史資料

城固石牌樓建於明崇禎年間(1642年), 位於城固縣城老正街中段, 是大明朝廷為表彰城固籍官員張鳳翮及頌揚其母賢德而修建的。 石牌樓不幸於1966年7月被拆毀, 殘骸也運往大河壩修建大河橋(漢江大橋), 實在令人扼腕痛惜。 因張鳳翮為官清廉, 政績顯著, 明朝廷旨令建石牌樓, 旌表其母, 並欽賜“南國文宗”四個字, 由大書法家董其昌書寫鐫刻于石。 該牌樓高三丈餘、寬二丈余, 全用江南精細青石打琢。

牌樓三層, 上層刻有聖旨二字, 中層刻有“南國文宗”四字, 下層是褒揚周氏的內容。 有三個門洞, 中間方形, 兩側略小呈拱形, 底座刻有執劍武士和虎鹿等動物。

《明史》列傳第一百八十二 記錄了這位元省部級官員的不屈之死 :

鄉官張鳳翮, 字健沖。 天啟五年進士。 崇禎中官禦史,極論四川巡撫王維章貪劣,而請召還給事中章正宸,不納。出按雲南,還朝,言:“陛下議均輸再征一年,民力已竭,討賊諸臣泄泄遝遝,徒糜數百萬金錢。”帝納其言,敕兵部飛騎勒熊文燦進兵,而張獻忠已叛矣。十五年遷浙江右參政,未任而罷。賊陷城,脅之仕,不屈死。

1966年7月,城鄉紅衛兵破“四舊”,立“新四”,拆廟毀神泥塑,搬房屋獸頭,砸舊式牌匾,燒劇團古戲裝,焚古籍字畫。縣城石牌樓被拆毀,鐘樓、張騫墓碑、石虎遭破壞。(摘抄於城固縣歷史大事件)

明日預告《韓信與酒奠梁》

崇禎中官禦史,極論四川巡撫王維章貪劣,而請召還給事中章正宸,不納。出按雲南,還朝,言:“陛下議均輸再征一年,民力已竭,討賊諸臣泄泄遝遝,徒糜數百萬金錢。”帝納其言,敕兵部飛騎勒熊文燦進兵,而張獻忠已叛矣。十五年遷浙江右參政,未任而罷。賊陷城,脅之仕,不屈死。

1966年7月,城鄉紅衛兵破“四舊”,立“新四”,拆廟毀神泥塑,搬房屋獸頭,砸舊式牌匾,燒劇團古戲裝,焚古籍字畫。縣城石牌樓被拆毀,鐘樓、張騫墓碑、石虎遭破壞。(摘抄於城固縣歷史大事件)

明日預告《韓信與酒奠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