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馬雲發出警告:教育要改革,但年輕人也要努力,否則都要失業!

編者按:2017年9月20日, 阿裡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在彭博世界經濟論壇上發表演講。 以下為演講全文。

馬雲:

克林頓總統先生、邁克爾、各位閣下、朋友們, 早上好。

先前他們聯繫我說, 紐約有一場論壇, 讓我們分享對未來的想法和思考。 我感到非常興奮和榮幸。

我不是政治家, 也不是科學家。 我是個商人。 作為一名企業家, 我非常高興地在此分享我們從生活中學到了什麼, 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態度面對未來。

作為一名企業家, 我們非常清楚地知道, 如果我們失去領導力, 失去想像力, 我們的公司將沒有前途。

在我的公司還非常小的時候, 我們每天都尋找機會壯大自己。 現在, 我的公司變得很大, 我每天都擔心有什麼其他的風險, 有什麼其他的事情將阻礙我們前進, 變成公司的毒瘤。

我們在摸清這些問題時, 必須思考一件事:該如何把這些問題轉化成機遇?在這個世界上, 絕大多數人相信眼見為實, 但只有那些偉大的領袖, 才有能力看清未來的真相。

現在人們擔心的事情很多, 但我認為我們嚴重低估了技術革命將帶給世界的重大影響。 我們進入了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世界, 像這樣的時代我們很少遇到。 在過去300年裡, 只有過三次。

當今的問題如此嚴峻而複雜, 沒有哪個政府或者企業能夠獨力解決。 所以, 我們必須合作。 否則的話, 我想這個世界將變得更加艱難, 更加令人沮喪。

世界正從IT轉向DT。 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DT, 就像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IT一樣。 IT, 也就是資訊技術, 正在向DT, 也就是資料技術變遷。 這不是關於技術升級, 而是關於一種思想, 關於我們做事的方式。

這個世界曾經只關心一種“二八結構”,

即很多金融機構專注於支持20%的大公司, 這些公司賺取了80%的利潤。

但今後的世界屬於“八二結構”。 我們應該關心屬於那80%的小企業, 屬於那80%的年輕人, 屬於那80%的發展中國家。 世界正在尋求一個更加包容、可持續、幸福和健康的環境。

我認為, 世界不只需要G20和B20, 還需要G200和B200。 我覺得年輕人也變了。 他們不想當看客, 他們想參與進來。

在過去200年裡, 我們人類總是希望利用知識預測未來。 但現在, 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世界, 沒人能看透未來。 我們對數字時代的瞭解非常有限。 所以我認為, 我們進入了一個人人都開始擔心的世界。

現在, 那些說自己相信未來的人, 他們被視為瘋子。 人們擔心大資料、人工智慧和雲計算, 諸如此類。 我覺得這些擔心是正常的。

200年前, 蒸汽機出現時, 人們擔心蒸汽機將搶走很多工作。 100年前, 當電力出現時, 人們也擔心電力將搶走很多工作。 但我相信, 人類會找到解決辦法。 就算我們找不到, 我們的子孫也會找到。

五年前, 我們注意到公司內部在激烈爭論一個話題。

我們認為, 網路購物、電子商務正從PC轉向手機。 那時候沒人相信, 因為大多數人說:“喂, 馬雲, 用手機怎麼買東西?螢幕那麼小。 ”但事實證明, 現在我們網站上87%的訂單都來自手機。 不是因為螢幕太小, 而是因為我們眼界太小。 我們老了, 年輕人沒老。

我們總是習慣於等待政府尋找解決辦法。 但實際上, 辦法無處不在, 人類的智慧無處不在。 我認為, 人類應該對自己有信心。 新技術將摧毀很多工作崗位, 但也會創造很多。

當我們開始失去憧憬, 當我們開始失去想像力的時候, 我們就開始擔憂。 我認為, 正是由於我們失去了對未來的憧憬, 失去了想像力, 我們才開始過於擔心未來。

現在我們知道, 蒸汽機為世界帶來了很多工作, 電力為世界帶來了很多工作。DT資料技術也將如此。問題在於,我們是否做好了準備,我們是否能勝任這些新工作。

現在很多人在談論製造業,但我覺得製造業再也不會帶來很多工作崗位。在過去200年裡,製造業確實創造了很多工作。但現在,由於人工智慧,由於機器人,製造業不再是主要的就業引擎。服務業將成為創造就業的主要推動力。

所以在談論製造業的時候,我們不應該談論中國製造或是美國製造。那將是互聯網製造。大多數小企業將強大起來,大多數小企業將走向全球。在過去30年裡,是那些只占到全球企業6%的大公司受益於全球化。

在今後30年裡,我相信至少占到六成的小企業將走向全球,將受益於全球化。全球化不是壞事。我們需要促進全球化,我們需要確保全球化具有包容性。

人們擔心機器將控制人類。我覺得,人類應該有自信。人類有智慧,而機器沒有。我認為,我們不應該用“人工智慧”這個叫法,應該叫“機器智慧”。很多科學家開始試圖讓機器像人腦一樣思考。可我們對人腦的瞭解還不到10%,如果我們想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我們將遇到大麻煩。

很多科學家和工程師所說,說商業大佬們在嚇唬大家,導致大家不敢接納新技術。這個說法我不喜歡。我本人不是搞技術的,我對電腦的認識僅限於收發郵件和上網,我不懂程式設計,但我們照樣可以引領技術。

在過去30年裡,我們使人像機器。在今後30年裡,我們將使機器像人。但機器應該像機器,人應該像人。

關於機器的討論,將是它會不會比人類更聰明或者更強大?在過去300年裡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機器總是比人類更快、更強壯。在設計電腦的時候,我們必須確保機器比人類更聰明。它們記憶力強,因為它們從來不會忘記。它們從來不會疲倦,從來不用睡覺,從來不用喝水。

那麼,技術是否勢不可擋?我們應該知道,機器沒有心,沒有靈魂,沒有信仰。人有靈魂,有信仰,有價值觀。我們富於創造力,我們確信自己可以控制機器。

我們手裡沒有關於未來的答案。然而,未來確實有答案。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應該停止爭鬥,要通過合作來解決問題。那麼,那些挑戰的解決方案是什麼呢?

我認為,我們應該改變自己,擁抱未來。尤其是那些總是在擔心明天的人,那些成功的人,那些年齡超過50歲的人。這個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就是去改變一個獲得了成功的人,實在太難了。

還有就是,我們的年輕人從不感到憂慮,而那些50歲以上的人則總是憂心忡忡。年輕人從不擔憂未來,他們擔憂的是我們,他們擔憂我們制定錯誤的政策,做出錯誤的決定和對未來的錯誤判斷。

所以,利用技術的最佳方式是利用技術去解決問題,而不是阻止技術發展。我認為,我們這一代人是幸運的,我們已經50歲出頭了,這樣我們在未來20年不會遇到什麼大麻煩。但是,我們不應該給兒孫輩製造麻煩。

對於年輕人的問題,我們必須特別關注教育系統。每當我去不同的國家,跟那裡的政治家和政府官員交談,我都呼籲要關注教育。

我們今天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會導致我們的年輕人在未來30年失去工作。因為他們學到的東西、記憶的知識和掌握的運算方法,所有這些東西,機器可以做得更好。我們必須向年輕人傳授那些機器無法做得跟人類一樣好的東西。這就是讓我感到憂慮的事情。

法國總統馬克龍談到,我們應該接觸我們的人民,為如今三四十歲的人提供支持,但我們的兒孫輩怎麼辦?所以,我們必須對教育系統進行調整,因為有人工智慧,有機器學習,有電腦,我們必須改革我們的教育系統、知識體系和專門技能。

我們必須教導年輕人變得非常具有創新精神,非常具有創造力。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將能為年輕人創造就業機會。

順便說一句,我認為,世上有IQ、EQ和LQ。如果你想獲得成功,你要有EQ(情商);如果你不想很快失敗,你要有IQ(智商);但如果你想獲得人們的尊敬,如果你想一直成功下去,那你就應該有LQ。

LQ是什麼?是愛商,這是機器從來沒有的東西。

最後我要說的是,我覺得作為商人,我們是樂觀主義者,我對未來和技術抱有樂觀積極的態度。

但是,我們也必須非常非常小心,第一次技術革命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技術革命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現在,我們處於第三次技術革命,而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敵人應該是貧窮、疾病和環境污染。

如若不然,我們人類就遇到問題了。

這就是我要說的,非常感謝!

電力為世界帶來了很多工作。DT資料技術也將如此。問題在於,我們是否做好了準備,我們是否能勝任這些新工作。

現在很多人在談論製造業,但我覺得製造業再也不會帶來很多工作崗位。在過去200年裡,製造業確實創造了很多工作。但現在,由於人工智慧,由於機器人,製造業不再是主要的就業引擎。服務業將成為創造就業的主要推動力。

所以在談論製造業的時候,我們不應該談論中國製造或是美國製造。那將是互聯網製造。大多數小企業將強大起來,大多數小企業將走向全球。在過去30年裡,是那些只占到全球企業6%的大公司受益於全球化。

在今後30年裡,我相信至少占到六成的小企業將走向全球,將受益於全球化。全球化不是壞事。我們需要促進全球化,我們需要確保全球化具有包容性。

人們擔心機器將控制人類。我覺得,人類應該有自信。人類有智慧,而機器沒有。我認為,我們不應該用“人工智慧”這個叫法,應該叫“機器智慧”。很多科學家開始試圖讓機器像人腦一樣思考。可我們對人腦的瞭解還不到10%,如果我們想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我們將遇到大麻煩。

很多科學家和工程師所說,說商業大佬們在嚇唬大家,導致大家不敢接納新技術。這個說法我不喜歡。我本人不是搞技術的,我對電腦的認識僅限於收發郵件和上網,我不懂程式設計,但我們照樣可以引領技術。

在過去30年裡,我們使人像機器。在今後30年裡,我們將使機器像人。但機器應該像機器,人應該像人。

關於機器的討論,將是它會不會比人類更聰明或者更強大?在過去300年裡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機器總是比人類更快、更強壯。在設計電腦的時候,我們必須確保機器比人類更聰明。它們記憶力強,因為它們從來不會忘記。它們從來不會疲倦,從來不用睡覺,從來不用喝水。

那麼,技術是否勢不可擋?我們應該知道,機器沒有心,沒有靈魂,沒有信仰。人有靈魂,有信仰,有價值觀。我們富於創造力,我們確信自己可以控制機器。

我們手裡沒有關於未來的答案。然而,未來確實有答案。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應該停止爭鬥,要通過合作來解決問題。那麼,那些挑戰的解決方案是什麼呢?

我認為,我們應該改變自己,擁抱未來。尤其是那些總是在擔心明天的人,那些成功的人,那些年齡超過50歲的人。這個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就是去改變一個獲得了成功的人,實在太難了。

還有就是,我們的年輕人從不感到憂慮,而那些50歲以上的人則總是憂心忡忡。年輕人從不擔憂未來,他們擔憂的是我們,他們擔憂我們制定錯誤的政策,做出錯誤的決定和對未來的錯誤判斷。

所以,利用技術的最佳方式是利用技術去解決問題,而不是阻止技術發展。我認為,我們這一代人是幸運的,我們已經50歲出頭了,這樣我們在未來20年不會遇到什麼大麻煩。但是,我們不應該給兒孫輩製造麻煩。

對於年輕人的問題,我們必須特別關注教育系統。每當我去不同的國家,跟那裡的政治家和政府官員交談,我都呼籲要關注教育。

我們今天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會導致我們的年輕人在未來30年失去工作。因為他們學到的東西、記憶的知識和掌握的運算方法,所有這些東西,機器可以做得更好。我們必須向年輕人傳授那些機器無法做得跟人類一樣好的東西。這就是讓我感到憂慮的事情。

法國總統馬克龍談到,我們應該接觸我們的人民,為如今三四十歲的人提供支持,但我們的兒孫輩怎麼辦?所以,我們必須對教育系統進行調整,因為有人工智慧,有機器學習,有電腦,我們必須改革我們的教育系統、知識體系和專門技能。

我們必須教導年輕人變得非常具有創新精神,非常具有創造力。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將能為年輕人創造就業機會。

順便說一句,我認為,世上有IQ、EQ和LQ。如果你想獲得成功,你要有EQ(情商);如果你不想很快失敗,你要有IQ(智商);但如果你想獲得人們的尊敬,如果你想一直成功下去,那你就應該有LQ。

LQ是什麼?是愛商,這是機器從來沒有的東西。

最後我要說的是,我覺得作為商人,我們是樂觀主義者,我對未來和技術抱有樂觀積極的態度。

但是,我們也必須非常非常小心,第一次技術革命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技術革命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現在,我們處於第三次技術革命,而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敵人應該是貧窮、疾病和環境污染。

如若不然,我們人類就遇到問題了。

這就是我要說的,非常感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