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長生不老”這樣天大的好事,真的值得追求嗎

文/樂之讀

史記的“本紀”部分中, 景帝和武帝的兩篇, 大約算是最索然無味的了。 畢竟是前朝和當朝的天子, 既要遵從本心, 又恐聖心不虞, 即使是太史公, 也不得不做出妥協。

《孝景本紀》中, 大事一概從簡。 重要的七王之亂, 寥寥數筆帶過。 景帝中“清君側”之計, 錯殺晁錯, 個中緣由, 毫不涉及;平定叛亂的大功臣周亞夫最終含冤而死, 也並未提及。 或許在其它列傳中會詳述, 但在本紀裡只提些“熒惑逆行, 守北辰”、“日月皆赤五日”、“日如紫”之類的天象, 就未免有避重就輕之嫌。

《孝武本紀》也是類似的風格。 太史公把敘述的重心,

放在了武帝時期的祭祀、鬼神、方術等異事上。 堂堂一代帝王的本紀, 讀來仿佛《方士列傳》一般, 諷刺意味十足。

漢武帝追捧過的方士們, 前後陸續有李少君、齊人少翁、欒大、公孫卿等等。 方士們各有“神通”。 齊人少翁擅招引鬼神之術, 對武帝死去的寵妃招魂附身;欒大吹噓自己曾見過海中仙人, 並靠磁鐵表演“神仙鬥棋”;公孫卿稱自己發現了神仙的腳印……最成功的還數李少君, 僅靠編故事就讓世人相信自己是年壽數百歲的神人, 直到去世時武帝仍相信他是仙去而非壽終。

少翁和欒大忽悠水準較弱, 不久後即黔驢技窮, 被武帝發現破綻, 問斬了事。 但一次次地被欺騙, 並沒有影響武帝對方術的追求, 執著程度堪比癡情男女,

歷經累累情傷, 卻仍相信愛情。

我們可以嘲笑武帝的封建迷信、愚昧無知嗎?且慢。 對長生、修仙的追求, 不僅在皇帝中稀鬆平常, 對整個人類群體而言, 都算是共通的追求。 如何打破死亡的壁壘, 如何超越人力的極限,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代, 都有著類似的嘗試。 即使是在當今科學至上的時代, 也有既遠見卓識又英明睿智如馬雲者, 會拜倒在氣功大師王林的“蛇技”之下。

筆者無意對這些追求的方式進行價值判斷, 只是想從技術層面探討一下, “長生”這樣的目標, 是否真如通常所念想一般, 是天大的好事。

圖片來自於網路

首先, 長生要面對的, 是衰老的難題。 生理機能伴隨著歲月的流逝逐漸老化, 百歲過後就形同廢人,

再往後, 人將褪去幾乎所有生命的精華, 看不到美景、聽不了音樂、嘗不到美食、嗅不出美味、行動不便、觸之無感, 只能在風燭殘年中苟延殘喘地維持著無用的生命, 這簡直是永恆的折磨。

退一步說, 如果仙人在賜予“長生”時能讓身體停止衰老, 接下來要面對的, 是健康的問題。 雖然死不了也不會老, 但該得的病還是要得的。 在“長生”這麼漫長的歲月裡, 相信人世間所有的疾病, 都能有機會感受很多遍。 即使醫療水準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增長, 但疾病也會變著花樣同步進化。 病痛的折磨將無數次地降臨, 這樣的長生, 簡直是最慘的酷刑。

再退一步, 如果仙人繼續開恩, 在定義“長生”時附帶健康屬性, 那麼長生者們要面對的下一個問題,

是孤獨。

所有的人在生命中, 都成了匆匆的過客。 再也沒有山盟海誓、白頭偕老, 而只有無數的生離死別、肝腸寸斷。 永遠的顛沛流離中, 所有“非你莫屬”的真情都會被時間所擊碎, 只剩下逢場作戲的可能。 就算情話的動人程度能和《大話西遊》一樣登峰造極——“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一個期限, 我希望是……一萬年”——感動嗎?對於長生者而言, 一萬年後, 照樣還是得移情別戀。 就算瓊瑤出馬, 編出“山無棱、天地合, 才敢與君絕”的情話, 從長生者口中道出, 效果也和“明天我們就分手吧”差不了太多。

作為正常人, 僅是為數不多的親人和朋友的離世, 就已讓人痛不欲生, 作為一個長生者, 需要經歷多少次這樣的痛苦折磨, 看著一個又一個深愛過的人從自己的生命中離去,

永遠不再歸來?

假使長生者能練就鐵石心腸, 冷酷地面對情關, 但仍無法擺脫孤獨的夢魘, 原因在於, 記憶的局限。 記憶是無法對抗時間的。 無論多麼刻骨銘心的記憶, 在時間的沖刷下, 都會逐漸模糊到面目全非。 一道又一道喜怒哀樂的深深劃痕在心中刻下印跡, 卻又回憶不起當時的情景。 常人在年邁時能憶起童年的瑣事已屬幸事, 長生者的記憶, 又能留存幾生幾世?

套用某四的矯情語錄:“那些曾經以為念念不忘的事情, 就在我們念念不忘的過程裡, 被我們遺忘了。 ”——對長生者來說, 這樣的遺忘, 心有不甘, 卻又無能為力。

記憶的作用, 並非只是緬懷, 記憶更是一個標識, 是一種證明, 使我們知道自己到底是誰。 失去了記憶,也同時失去了自我,再也無法回答“我是誰”的問題。對長生者來說,他將成為一個無名者,一個在四處漂泊的孤魂野鬼,不知從何處來,也不知往何處去。即使記憶能無限量保存,那他也將在無數個過去的無數個身份中陷入狂亂,“自己是所有人”,也就意味著自己誰也不是。

或許,長生者可以用體驗世間樂事的快感,來對抗孤獨?這也正是人們在追求長生時最初的動機。作為皇帝,位居九五之尊,如果只享受一輩子,未免意猶未盡,以長生的狀態,盡享世間榮華,豈不美哉?

遺憾的是,長生是如此的可怕。再快樂的事情,重複了無數遍之後,都會變得味如嚼蠟。山珍海味,只要品嘗幾次,就流於平庸;聲色犬馬,新鮮感過後,便如例行公事;傾國之姿,閱女無數之後,也會審美疲勞;山川美景,走遍天下之後,便再無嚮往之處。“如何毀掉一個東西的美好?”答案或許是——“重複”。

比找不到樂趣更為可怕的,是和死亡一起消失的,存在的意義。“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活著是為了金錢、權力、地位嗎?不,這一切都猶如過眼雲煙,不值一曬。活著是為了做有價值的事嗎?不,“價值”這個詞的定義一直隨著時間在變,根本沒有本質性的價值。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嗎?不,因為不管怎樣都會繼續活著。

失去了死亡的拷問,存在也將失去意義。長生者就像行屍走肉一般,在無盡的時間牢籠中,漫無目的地得過且過,一天又一天,直到永遠。

連“長生不老”這樣幾乎公認的天大的好事,細想之下都有如此多的問題,其它那些人們一哄而上所追求的世俗的所謂“成功”,是否真的有追求的意義?少一些盲目,多一些思考,很多問題,都會有不同的答案。

失去了記憶,也同時失去了自我,再也無法回答“我是誰”的問題。對長生者來說,他將成為一個無名者,一個在四處漂泊的孤魂野鬼,不知從何處來,也不知往何處去。即使記憶能無限量保存,那他也將在無數個過去的無數個身份中陷入狂亂,“自己是所有人”,也就意味著自己誰也不是。

或許,長生者可以用體驗世間樂事的快感,來對抗孤獨?這也正是人們在追求長生時最初的動機。作為皇帝,位居九五之尊,如果只享受一輩子,未免意猶未盡,以長生的狀態,盡享世間榮華,豈不美哉?

遺憾的是,長生是如此的可怕。再快樂的事情,重複了無數遍之後,都會變得味如嚼蠟。山珍海味,只要品嘗幾次,就流於平庸;聲色犬馬,新鮮感過後,便如例行公事;傾國之姿,閱女無數之後,也會審美疲勞;山川美景,走遍天下之後,便再無嚮往之處。“如何毀掉一個東西的美好?”答案或許是——“重複”。

比找不到樂趣更為可怕的,是和死亡一起消失的,存在的意義。“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活著是為了金錢、權力、地位嗎?不,這一切都猶如過眼雲煙,不值一曬。活著是為了做有價值的事嗎?不,“價值”這個詞的定義一直隨著時間在變,根本沒有本質性的價值。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嗎?不,因為不管怎樣都會繼續活著。

失去了死亡的拷問,存在也將失去意義。長生者就像行屍走肉一般,在無盡的時間牢籠中,漫無目的地得過且過,一天又一天,直到永遠。

連“長生不老”這樣幾乎公認的天大的好事,細想之下都有如此多的問題,其它那些人們一哄而上所追求的世俗的所謂“成功”,是否真的有追求的意義?少一些盲目,多一些思考,很多問題,都會有不同的答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