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阿裡聯合UC螞蟻金服發力印度票務市場,貓眼微影共同組建新公司

今天一天線上票務市場可謂動態繁多。 早間阿裡影業發佈公告, 計畫出售其附屬公司Wormhole SG部分股份給UC和螞蟻金服, 該公司旗下擁有印度第二大線上票務平臺TicketNew。

晚間, 傳聞已久的貓眼、微影聯姻終於落定, 雙方宣佈共同組建一家新公司“貓眼微影”。

阿裡對線上票務市場執著到底, 聯合UC螞蟻金服發力印度市場

今天(9月21日)早間, 阿裡影業發佈一則公告, 計畫出售其間接全資附屬公司上聯財務的Wormhole SG股份, 認購方為UCWeb SG和Alipay SG, 此次出售股份為Wormhole SG 已發行總股本的 32.20%及2.8%額外股份(如適用)。

根據公告, 首次交割金額為602萬美元, 其中阿裡巴巴旗下的UCWeb SG將認購344萬股,

占18.40%, 總計344萬美元;螞蟻金服旗下的Alipay SG將認購258萬股, 占13.80%, 總計258萬美元。 若二次交割2.8%額外股份, UCWeb SG將認購30萬股, 占1.60%, 共30萬美元, Alipay SG將認購22.5萬股, 占1.20%, 共22.5萬美元。

也就是說, 此次出售股權後阿裡影業旗下的上聯財務將得到總計654.5萬美元。 於第二次交割後,

阿裡影業依舊通過上聯財務間接持有 Wormhole SG的65% 股權, 該公司依舊為阿裡影業旗下的附屬公司。

Wormhole SG於2016年10月註冊於新加坡, 目前持有 Orbgen Technologies 之 75%權益, Orbgen Technologies 在印度擁有及營運線上電影票務預訂平臺TicketNew。 TicketNew是印度第二大線上票務平臺, 其售票網路覆蓋了印度約3000塊銀幕, 日均出票量在10萬張左右。 用戶除了預定電影票, 還可以通過TicketNew查找電影、劇院、活動、商店、運動、派對及其他娛樂活動。

早在今年6月, 阿裡影業投資1.26億人民幣收購TicketNew的大多數股權, 與阿裡影業達成合作之後, TicketNew計畫在八個月內, 日均出票量能提升至30萬張。 對於TicketNew的收購, 也是阿裡影業當時在線上票務領域中國外的首筆收購。

TicketNew在印度南部有很堅實的基礎, 尤其是在二級和三級城市的影院, 數量上擁有明顯優勢。 但印度人口分佈廣闊, 線上售票平臺想要觸達更廣闊的觀眾人群, 擴張到更多城市, 就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支援。 對於當時阿裡影業的投資, TicketNew創始人拉姆庫瑪兒·南瑪爾瓦表示剛好可以彌補TicketNew在這兩方面的不足。

讓TicketNew成為印度線上票務市場的領頭羊,

這不僅是TicketNew的目標, 也是阿裡影業企圖在印度票務市場打開一片天地的第一步嘗試。

在過去幾年, 阿裡影業的佈局目標早已擴張到全球範圍, 除了在美國洛杉磯成立了辦公室, 亞太地區市場也得到阿裡影業越來越大的重視。

可以看出, 雖然阿裡影業早早投資了TicketNew, 但光提供資金是不夠的, 按照目前印度線上票務的發展規模和發展態勢, 仍舊需要先擴展足夠的使用者量, 以及讓電子支付足夠便捷。

使用者量及電子支付方案均是任何 O2O 電子商務之兩大主要方面, 此次阿裡影業將TicketNew的股權出售給UC和螞蟻金服, 想必也是想借力這兩家共同開拓印度的電影票務市場。 UC可以憑藉手機流覽器的優勢將給TicketNew帶來可觀的用戶量, 而螞蟻金服則可以為TicketNew打通支付管道。

目前阿裡影業旗下的淘票票雖然聲勢浩大, 但也是最燒錢的業務。 今年3月, 阿裡又收購了中國最大的演出票務平臺大麥網, 前不久阿裡大文娛又加速了對大麥網的整合, 再加上對印度票務市場的想法, 阿裡可謂是對線上票務市場執著到底。

在印度票務市場,不知道阿裡是否依舊要走不惜燒錢換取市場份額的路線,此次聯合UC和螞蟻金服,至少阿裡對印度市場的佈局不是只占位置卻置之不理。

貓眼微影聯姻落定,新公司貓眼將注入全部業務

線上票務的“另一邊天”也在今天發佈重錘。今日(9月21日)晚間,傳聞已久的貓眼與微影兩大票務平臺的聯姻合作終於正式對外公佈。貓眼和微影時代宣佈實現戰略合作,共同組建一家新公司“貓眼微影”。新公司成立後,光線、微影、騰訊、美團點評是主要直接股東。

根據雙方戰略合作協定,新公司“貓眼微影”的隊伍將以貓眼為主體,貓眼將注入全部業務,包括電影和演出票務業務、行業專業服務、電影投資宣發等。而微影時代則在新公司上注入電影票務、演出業務。

高管方面,光線總裁王長田將擔任新公司董事長,原微影創始人林甯任副董事長,原貓眼CEO鄭志昊任CEO。

這次合併對國內線上票務平臺而言是一個行業里程碑的事件,貓眼將為新公司帶來光線傳媒的行業資源,同時帶來美團、大眾點評的入口,微影則帶來微信入口。貓眼、微影、微信、美團、大眾點評四大入口可以為新的“貓眼微影”帶來強大的用戶流量,再加上光線和騰訊的資源,其在泛娛樂領域也將擁有一定優勢。

誕生於美團的貓眼在線上電影票務領域交易額持續保持在行業第一,隨後對演出票務市場也大力開拓,在2016年被光線收購後,繼續提升了市場份額,並且在票務市場普遍光燒錢不賺錢的局勢下扭虧為盈。

根據資料顯示,貓眼今年一季度收入超過6億,市場佔有率平均39%,最高時候49%。但另一方面,光線當年收購前的貓眼市場佔有率高達70%,儘管如今仍舊保持行業內的市場佔有率第一,但份額早已被蠶食到50%以下,很多人都認為在BAT的圍攻下貓眼的優勢正在慢慢變小,甚至逐漸出掉隊趨勢。

另一邊背靠騰訊的微影時代依託微信這一巨大的流量入口,也迅速在國內線上票務平臺佔據重要地位,在電影票務、演出業務領域市場份額都是行業前三。

此次聯姻雖然新公司將以貓眼業務為主,但貓眼仍沒能逃脫“BAT”的攻勢,選擇了站隊騰訊系。

今天一天之間,從線上票務市場的變動可以看出,在未來,線上票務市場的爭奪仍舊將在BAT之間展開,而戰場也不僅僅局限於國內市場,亞太市場的巨大份額也將成為阿裡大文娛或騰訊大文娛的下一個目標。

阿裡可謂是對線上票務市場執著到底。

在印度票務市場,不知道阿裡是否依舊要走不惜燒錢換取市場份額的路線,此次聯合UC和螞蟻金服,至少阿裡對印度市場的佈局不是只占位置卻置之不理。

貓眼微影聯姻落定,新公司貓眼將注入全部業務

線上票務的“另一邊天”也在今天發佈重錘。今日(9月21日)晚間,傳聞已久的貓眼與微影兩大票務平臺的聯姻合作終於正式對外公佈。貓眼和微影時代宣佈實現戰略合作,共同組建一家新公司“貓眼微影”。新公司成立後,光線、微影、騰訊、美團點評是主要直接股東。

根據雙方戰略合作協定,新公司“貓眼微影”的隊伍將以貓眼為主體,貓眼將注入全部業務,包括電影和演出票務業務、行業專業服務、電影投資宣發等。而微影時代則在新公司上注入電影票務、演出業務。

高管方面,光線總裁王長田將擔任新公司董事長,原微影創始人林甯任副董事長,原貓眼CEO鄭志昊任CEO。

這次合併對國內線上票務平臺而言是一個行業里程碑的事件,貓眼將為新公司帶來光線傳媒的行業資源,同時帶來美團、大眾點評的入口,微影則帶來微信入口。貓眼、微影、微信、美團、大眾點評四大入口可以為新的“貓眼微影”帶來強大的用戶流量,再加上光線和騰訊的資源,其在泛娛樂領域也將擁有一定優勢。

誕生於美團的貓眼在線上電影票務領域交易額持續保持在行業第一,隨後對演出票務市場也大力開拓,在2016年被光線收購後,繼續提升了市場份額,並且在票務市場普遍光燒錢不賺錢的局勢下扭虧為盈。

根據資料顯示,貓眼今年一季度收入超過6億,市場佔有率平均39%,最高時候49%。但另一方面,光線當年收購前的貓眼市場佔有率高達70%,儘管如今仍舊保持行業內的市場佔有率第一,但份額早已被蠶食到50%以下,很多人都認為在BAT的圍攻下貓眼的優勢正在慢慢變小,甚至逐漸出掉隊趨勢。

另一邊背靠騰訊的微影時代依託微信這一巨大的流量入口,也迅速在國內線上票務平臺佔據重要地位,在電影票務、演出業務領域市場份額都是行業前三。

此次聯姻雖然新公司將以貓眼業務為主,但貓眼仍沒能逃脫“BAT”的攻勢,選擇了站隊騰訊系。

今天一天之間,從線上票務市場的變動可以看出,在未來,線上票務市場的爭奪仍舊將在BAT之間展開,而戰場也不僅僅局限於國內市場,亞太市場的巨大份額也將成為阿裡大文娛或騰訊大文娛的下一個目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