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齊鳳翔:春光裡的呐喊——詩集《只如初見》序

我不懂詩, 更不懂現在的詩, 但偏偏又應邀為這本詩集作序言。 起初不敢答應, 且憤憤然:這不是強人所難嗎?卻耐不住我的那個“三同”(同學、同行、同室)的一再慫恿:“人家是讓你作序,

又不是讓你作詩!”而她又運用了由來已久的激將法, 似乎不為人序者則不配在文人圈裡混似的。 細想也是, 不會蒸饃還不會吃饃?

於是, 便硬著頭皮讀詩, 而讀進去居然感受到了優美, 以至於不時地發出各種慨歎, 原來作詩也可以是人幹的營生!多少次品現在的詩中了圈套, 越讀越像鑽入迷宮, 費了半天勁兒, 讀不出些許頭緒, 倒是自信越來越小, 總覺得只有神才能把言語詩化了!早些年誤入文壇也曾想當詩人, 到頭來卻連個詩作者的資格也沒敢混上, 最直接的原因是讀不懂許多詩才望而卻步的。

閒話少說, 書歸正序。 通覽全書, 覺得至少有三個鮮明的特點。 首先是取材廣泛,

入詩輕鬆, 大有信手拈來、縱橫馳騁的大將風度。 在收入本書的134首詩中, 天文地理、花鳥草木、名勝古跡、親人陌客, 無所不包。 幾乎是所見所聞所思, 均可成詩。 令人稱奇的是, 就連節氣、月份也被賦予詩的形象, 或讚美生活, 或思考人生, 最終將善良獻給讀者、獻給社會、獻給整個世界。 而且, 每首詩的切入點非常自如, 單刀直入, 不兜圈子。 如《立春》的首句“剛攤開緊握了一冬的手掌”, 把一年之中最初的季節轉換十分輕鬆地表達出來, 輕鬆到易如反掌。 攤開手掌的時候也攤開了春天, 一個萬物復蘇、充滿燦爛的季節到來了, 令人心曠神怡, 不禁泛起對美好年份的憧憬。 大凡詩作者都有這樣的體會吧:取材容易入詩難。 往往是題材很好,
而觸及到所要表現的主體事物時, 不著邊際的“閒筆”已經鋪陳了很多, 等到該表達的東西剛剛開始出現, 詩文也該結束了。 而本書的作品幾乎每篇都能做到開門見山, 一步達題。

值得一提的是, 作者能把每一個節氣的名稱、氣候、天象、萬物隨時令的變化, 尤其是萬物之靈的人之所為所想, 十分自然地聯繫在一起, 且能做到毫無牽強造作之感。 仿佛作詩就如聊天那樣簡單, 出手便成。 圍繞節氣, 所能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 都有表達。 一如所向披靡的大軍之將, 策馬奔走在遼闊的原野之上。 那份豪情、那份自信, 盡在長短句中。 如《穀雨》, 有傳說的故事、有現實中的農事活動和山川面貌, 也有春天的使者——燕子的壯舉:“……劃出幾萬里江山”,

更有“我”的血液開始沸騰, 迎接並擁抱著時令之間的各種美好。 讀到此處, 大有一種“原來寫詩也這麼容易”的誘惑。

本書的第二個鮮明的特點是:平中見奇, 靜中見動。 四輯篇章中沒有一首“重大題材”, 卻能反映宇宙間的萬物變化, 世事中的交錯更替, 特別是個體的真情實感能引起大眾共鳴。 讀罷《七夕》, 定會為那平淡中的神奇所濡, 去滿懷情感地領略神話故事中的淒美。 可以說, 牛郎織女的故事不僅在我國婦孺皆知, 在國外不少地方也口口相傳。 傳說年代之久範圍之廣恰恰不易選取角度, 極易淡而無味, 難以出新。 而這篇詩文正好就在這種平之又平的素材中辟了一條詩路, 新意迭出:“葡萄葉上的幾顆露珠/是你穿越雲海落入塵世的/第幾千滴眼淚/月亮憂傷,

星星隱退”, 葡萄、露珠、雲、眼淚、月亮、星星都是司空見慣的事物, 而把這些看似尋常的東西有機串聯、合理“分配”, 便有了奇特的意境。

與之相伴, 動靜結合、靜中見動是本書最重要的“誘”人之處。 幾乎在每一篇詩文中都能找到靜的影子, 但“稍不小心”, 就被一種巨大的“動”推向激情的高峰。 我們不妨俯拾一首《慢一點, 再慢一點》欣賞一下, 作品從腳步、心跳、呼吸、眼神入詩, 寫“慢”, 慢到無法再慢, 靜到無法再靜, 而這種靜之美, 是由“鳥鳴叫醒春天”等強烈的動態托舉出來的。 直到尾句“慢到幸福從光陰的暗處漸漸升上來”, 把靜中的動渲染得更加厚實。 恰似薄雲後的奔雷, 平湖下的巨浪。

本書的第三個鮮明的特點是:把控作品居高臨下, 面對世界真誠對話。一部作品是否成功,對作品的把控能力是一個重要因素。所謂把控,就是讓作品的思想行進到應該到達的港口——即落腳點。而作品不管大小,每一篇(首)只能集中地表現一個思想或曰看法。所以,需要果斷、乾淨俐落地直達目的,而不能左顧右盼,一會兒說這樣一種道,一會兒又說那樣一種理。到頭來,連作者自己也稀裡糊塗,在把讀者帶到迷宮之前,首先把自己帶到了溝底。當然,要把控好作品,首先要使自己得到一塊思想的領地,把事物看透看廣。

本書作者正是先把自己送入高處,鳥瞰整個世界,不管寫哪種事物,也不管入手多小,總能把藝術的光芒一圈圈地無限放大,播灑到世界的角角落落。狀物抒情,如入無人之境。只要是“我”想要表現的東西,就得按著“我”的意志來。大到宇宙,小到微草,只要入詩了,就得為表達某種思想服好務。像《一張空白的紙》,實際上是一張無法看見的無限大的紙:“誤入歧途的每一個日子都殷勤地獻出了/自己的星星和月光”,把星星與月光如此龐大的事物“據為己有”,實在是“胃口”不小。而尾句的呐喊“傷了春光的人也深深地傷了自己”,似電閃雷鳴撼天動地,讓人不反思就不行:為了保護自己,首先要善待一切美好。這春光裡的呐喊,足可統帥全書,成為整個詩集的靈魂。如果說本書的思想性強,強就強到了喚醒人性的這聲喊;再如果說本書的藝術性強,強就強在了這片迷人的光。

讀一首好詩是與高人對話,而寫一首好詩必須跟整個世界對話。如果“聽”不懂世界的“聲音”,不瞭解世界的願望,寫作便失去了最起碼的意義。而這種對話,真誠是根本。只有真誠,才能居高;只有居高,才能表現出真誠。讀過第四輯的《你的天涯還遠嗎》,就感受到真誠的力量是那樣地無比巨大。“一壺桂花酒裡的天涯/不遠也不近/剛好是你和我相守的距離”,天涯說遠也遠,說近也近,皆在一念之間。由於作者用一片真誠去品味天涯咫尺的美好和圓滿,才有了“不遠不近”的“回話”,而且距離“剛好”。如果沒有猜錯,作者是在寫自己的愛情,對世界的真誠、對愛情的忠誠使作品感人至深:“不說一句話/只一個眼神可以點燃黎明”。這是純潔愛情的真實寫照,這是美滿愛情的巨大能量。人世間需要永遠燃燒的黎明!到此,讀者會覺得,好的詩只要有真誠就足夠了。相比之下,一切修辭和其它寫作手段都顯得那樣地蒼白無力。

說了這麼多的好話,也該尋找點兒美中不足了,但憑我的詩歌閱讀能力,實在找不出什麼瑕疵。如果真要雞蛋裡面挑骨頭,只覺得作者走的地方還是少了點。由第一輯可見,作者遊歷的範圍也僅僅限於朔州的六縣區。如果多走些名山大川,說不定還能產生時代經典呢!何愁聽不到聲聲沁人心脾的春光裡的呐喊?

齊鳳翔 高級編輯,朔州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山西分會。並為京西書畫院副院長、中山書畫院顧問、中國傳媒書畫院會員,2012年5月中國書法網設立了“齊鳳翔藝術網”介紹他的簡歷及書法作品。詩集《只如初見》作者簡介:

溫秀麗,筆名溫暖。中國散文詩研究會會員,山西省作協會員,朔州市朔城區作協副主席。從事編輯工作。獲獎不少,作品多見於《詩刊》、《星星》詩刊、《詩潮》《詩選刊》、《綠風》、《詩歌月刊》等。著有詩集《只如初見》、《長川寄情》、三人詩歌合集《素心詩箋》。詩集《提燈的人》即將出版。

9月23日,她向晉善晉美晉飛頭條號獨家披露了她創作《只如初見》的初衷。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話出自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納蘭容若)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意思是事物發展的結果並不像人們最初想像的那樣美好,在過程中往往會變化得超出人們最初的理解,沒有了剛剛認識的時候的美好、淡然。”

我的《只如初見》也暗含這樣的意思。期待世界永遠美好,期待遇見的每一個人永遠真誠,善良,不因時間的更替,歲月的老去而變成另一副模樣;也源於自己的一首詩歌《人生若只如初見》。僅此而已。

人生若只如初見

我不再虛構

虛構你的隱忍,存在和堅強

一粒胭脂扣緣起的愛情,是宿命裡的初見

白月亮,梔子花,光和暗

都是時間犯下的小罪過

高處或者更高的地方

一弦一柱,逝水流年

不是極致的美或錯落的傷

不斷縮減的記憶,喜悅和悲傷

那是我和你唯一的良辰

我站在彼岸,左手握著溫暖右手握著荒涼

冰和火同時陷入迷途

等著你來,說出歲月靜好

說出屬於我們的蝴蝶,露水和更寬闊的安祥

面對世界真誠對話。一部作品是否成功,對作品的把控能力是一個重要因素。所謂把控,就是讓作品的思想行進到應該到達的港口——即落腳點。而作品不管大小,每一篇(首)只能集中地表現一個思想或曰看法。所以,需要果斷、乾淨俐落地直達目的,而不能左顧右盼,一會兒說這樣一種道,一會兒又說那樣一種理。到頭來,連作者自己也稀裡糊塗,在把讀者帶到迷宮之前,首先把自己帶到了溝底。當然,要把控好作品,首先要使自己得到一塊思想的領地,把事物看透看廣。

本書作者正是先把自己送入高處,鳥瞰整個世界,不管寫哪種事物,也不管入手多小,總能把藝術的光芒一圈圈地無限放大,播灑到世界的角角落落。狀物抒情,如入無人之境。只要是“我”想要表現的東西,就得按著“我”的意志來。大到宇宙,小到微草,只要入詩了,就得為表達某種思想服好務。像《一張空白的紙》,實際上是一張無法看見的無限大的紙:“誤入歧途的每一個日子都殷勤地獻出了/自己的星星和月光”,把星星與月光如此龐大的事物“據為己有”,實在是“胃口”不小。而尾句的呐喊“傷了春光的人也深深地傷了自己”,似電閃雷鳴撼天動地,讓人不反思就不行:為了保護自己,首先要善待一切美好。這春光裡的呐喊,足可統帥全書,成為整個詩集的靈魂。如果說本書的思想性強,強就強到了喚醒人性的這聲喊;再如果說本書的藝術性強,強就強在了這片迷人的光。

讀一首好詩是與高人對話,而寫一首好詩必須跟整個世界對話。如果“聽”不懂世界的“聲音”,不瞭解世界的願望,寫作便失去了最起碼的意義。而這種對話,真誠是根本。只有真誠,才能居高;只有居高,才能表現出真誠。讀過第四輯的《你的天涯還遠嗎》,就感受到真誠的力量是那樣地無比巨大。“一壺桂花酒裡的天涯/不遠也不近/剛好是你和我相守的距離”,天涯說遠也遠,說近也近,皆在一念之間。由於作者用一片真誠去品味天涯咫尺的美好和圓滿,才有了“不遠不近”的“回話”,而且距離“剛好”。如果沒有猜錯,作者是在寫自己的愛情,對世界的真誠、對愛情的忠誠使作品感人至深:“不說一句話/只一個眼神可以點燃黎明”。這是純潔愛情的真實寫照,這是美滿愛情的巨大能量。人世間需要永遠燃燒的黎明!到此,讀者會覺得,好的詩只要有真誠就足夠了。相比之下,一切修辭和其它寫作手段都顯得那樣地蒼白無力。

說了這麼多的好話,也該尋找點兒美中不足了,但憑我的詩歌閱讀能力,實在找不出什麼瑕疵。如果真要雞蛋裡面挑骨頭,只覺得作者走的地方還是少了點。由第一輯可見,作者遊歷的範圍也僅僅限於朔州的六縣區。如果多走些名山大川,說不定還能產生時代經典呢!何愁聽不到聲聲沁人心脾的春光裡的呐喊?

齊鳳翔 高級編輯,朔州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山西分會。並為京西書畫院副院長、中山書畫院顧問、中國傳媒書畫院會員,2012年5月中國書法網設立了“齊鳳翔藝術網”介紹他的簡歷及書法作品。詩集《只如初見》作者簡介:

溫秀麗,筆名溫暖。中國散文詩研究會會員,山西省作協會員,朔州市朔城區作協副主席。從事編輯工作。獲獎不少,作品多見於《詩刊》、《星星》詩刊、《詩潮》《詩選刊》、《綠風》、《詩歌月刊》等。著有詩集《只如初見》、《長川寄情》、三人詩歌合集《素心詩箋》。詩集《提燈的人》即將出版。

9月23日,她向晉善晉美晉飛頭條號獨家披露了她創作《只如初見》的初衷。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話出自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納蘭容若)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意思是事物發展的結果並不像人們最初想像的那樣美好,在過程中往往會變化得超出人們最初的理解,沒有了剛剛認識的時候的美好、淡然。”

我的《只如初見》也暗含這樣的意思。期待世界永遠美好,期待遇見的每一個人永遠真誠,善良,不因時間的更替,歲月的老去而變成另一副模樣;也源於自己的一首詩歌《人生若只如初見》。僅此而已。

人生若只如初見

我不再虛構

虛構你的隱忍,存在和堅強

一粒胭脂扣緣起的愛情,是宿命裡的初見

白月亮,梔子花,光和暗

都是時間犯下的小罪過

高處或者更高的地方

一弦一柱,逝水流年

不是極致的美或錯落的傷

不斷縮減的記憶,喜悅和悲傷

那是我和你唯一的良辰

我站在彼岸,左手握著溫暖右手握著荒涼

冰和火同時陷入迷途

等著你來,說出歲月靜好

說出屬於我們的蝴蝶,露水和更寬闊的安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