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今年退休人員養老金漲幅下調至5.5% 未來支付壓力大

每經記者 李 彪 每經編輯 王可然

在連續上調十多次之後, 今年的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仍將再次上調。

3月29日, 記者從財政部網站瞭解到, 在2017年中央財政預算中, “關於2017年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預算的說明”中指出, 基本養老金轉移支付預算數為5666.17億元, 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691.47億元, 增長13.9%。 主要是從2017年1月1日起, 按照平均5.5%的幅度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 此外,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領取人數也有所增加。

今年漲幅比去年有所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 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在經歷了11次10%的漲幅之後,

去年執行的是按6.5%左右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 而今年的漲幅進一步下調至5.5%。 為什麼養老金標準調整幅度開始下降, 未來養老金標準調整幅度是否會繼續延續下行趨勢呢?

對此, 多年從事養老金研究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朱俊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此前十幾年養老金調整幅度為10%, 去年降到6.5%, 今年變成5.5%, 很重要的原因是養老基金的支付壓力比較大, 未來這一增幅很可能會繼續下行。

今年3月,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介紹, 養老保險基金的運行總體上是平穩的, 去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總收入是2.84萬億元, 總支出是2.58萬億元, 當期結餘是2600多億元,

累計結餘是3.67萬億元, 可以確保17個月的支付。

對此, 朱俊生說:“最近幾年我們看到很多地方養老基金出現收支失衡, 需要財政轉移支付, 過去5~6年財政轉移支付了將近2萬億元, 養老基金的支付壓力大。 ”

未來我國養老金支付壓力大

朱俊生介紹, 之前養老金標準連續多年10%的上漲, 有的地方實際漲幅甚至超過了10%, 在地方調研時, 很多地方政府都反映由於過去十幾年連續大幅上調, 成為造成基金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不得不提的是, 近年來, 有關養老金應該如何調整, 是否建立制度化的調整機制等問題, 一直是業界關注的焦點。

去年4月在解釋去年養老金增幅調整為6.5%時, 時任人社部發言人李忠就表示, 確定6.5%左右的調整水準,

是綜合考慮了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情況、現在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的水準等多種因素綜合確定的。

朱俊生認為, 人社部此前曾經做過一個有關養老金標準調整機制的課題, 但我國尚未建立起制度化的自動調整機制。 從國外的經驗來看, 這種自動調整機制一般會結合物價、勞動生產率、社會平均工資等指標變化進行自動調整。

“未來我國養老金支付壓力會越來越大, 從養老金投資來看, 在經濟下行壓力之下, 養老金投資收益可能不會太大, 而且財政增長幅度也在放緩, 轉移支付的能力有限。 未來養老金標準調整幅度很有可能會繼續下行。 ”朱俊生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