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極致真和美的法國最著名畫家布格羅

自畫像(1879年)

威廉·阿道夫·布格羅(William-Adolphe Bouguereau, 1825~1905), 法國19世紀學院藝術繪畫的最重要人物。 布格羅一生堅持唯美主義的學院派風格, 他的名言是:“先生!我經常告訴我的學生們,

人們必須尋求美和真, 必須使作品達到極致。 只存在一種畫, 就是能把毫無瑕疵的美和完善呈現到人們眼前的畫, 如同委羅內塞和提香的作品一樣。 ”布格羅在美術界雖然是逆歷史潮流的人物, 但他的作品確實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有時為了追求完美, 他不惜篡改現實。 所以他的作品經常取材於古代的神話, 以超出現實的美展現出來。 在布格羅的畫作裡, 女性的形象非常恬美, 有婦女, 仙女和農村姑娘等人物。 其環境多為鄉間叢林, 寧逸靜瑟。 這些完美的風格吸引了大批藝術追隨者和贊助人, 他一生獲得多種殊榮, 成為當時法國最著名的畫家。

薩堤爾與甯芙(森林之神與林中仙女, Nymphs and Satyr)

1873年, 布面油畫, 260×180釐米, 美國麻塞諸塞州, 威廉斯, 斯特林和弗朗辛·克拉克藝術學院

《薩堤爾與寧芙》是一幅充滿形式美感的作品。 畫家布格羅描繪了美麗的仙女們與森林之神在嬉戲, 塑造了充滿詩意的神話人物形象及相互關係被刻劃得維妙維肖。 在森林幽暗的背景前,

女裸體被畫家以唯美的形式給予完美展示, 特別是近景處的那位裸體女郎, 背部豐腴柔美, 線條流暢, 勻稱和諧, 堪稱無可挑剔, 爐火純青。 這是一幅彌漫著音樂與詩情的作品, 是“回到自然”的浪漫主義傑作。

維納斯的誕生(naissance de venus)

1879年, 布面油畫, 300×218釐米, 法國巴黎,

奧賽博物館

關於維納斯的出生, 根據《荷馬史詩》的記載說她是宙斯和厄庇墨透斯的女兒狄俄涅所生。 而在赫西俄德的《神譜》中, 說是當克洛諾斯從塔耳塔儒斯起來與其父烏剌諾斯爭奪王位的戰爭中, 烏剌諾斯被克洛諾斯砍傷, 他的血滴落在愛琴海, 泛起一陣海水的泡沫, 突然從中生出一個美麗絕倫的少女, 她就是維納斯。 維納斯的希臘名叫阿芙羅狄德, 在希臘文中就是“出自海水泡沫”的意思。 布格羅畫的這幅《維納斯的誕生》正是描繪女神從海水中升起, 受到眾多海神和小愛神的歡呼。 實際上畫家布格羅僅僅是借這一題材, 表現人體之美。 維納斯的身體呈S形曲線變化, 立於眾神之中, 裸露著全身, 畫家以流動的曲線、起伏的節奏、細膩而多情的筆觸描繪了美神的姿色。

春天(le printemps)

1886年, 布面油畫, 215×117釐米, 美國內布拉斯加州, 奧馬哈, 喬斯林藝術博物館

儘管這副畫《春天》在1886年沙龍中展出時被罵為“淫蕩的宣言”, 但我們仍可以從其深刻的筆觸中看出畫家布格羅的功底。 少女雙手抱胸是春情萌動的象徵。上方的小愛神丘比特正欲將愛情之箭射入她的胸膛。角落一簇簇花朵點綴著整體,使其不顯得單一乏味。

牧羊人在阿拉斯河岸發現澤諾比亞(zenobia retrouvee par les bergers

1850年,布面油畫,148×118釐米,法國巴黎,國家美術學校

《牧羊人在阿拉斯河岸發現澤諾比亞》是一幅取自聖經中宗教故事的作品。貧苦的牧羊人在阿拉斯河岸,發現了奄奄一息的澤諾比亞,他們把她救起。畫家布格羅運用浪漫主義手法,將幾個牧羊人描繪得勇武健壯,他們或全身裸體,或半裸,或披衣等,與嬌美柔弱的澤諾比亞形成對比。色彩上以冷暖對比,構圖上是動靜對比,表現了浪漫主義手法下的宗教故事所煥發出的詩意。

年輕的牧羊女(jeune bergere)

1885年,布面油畫,72.5×157.5釐米,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聖地牙哥藝術博物館

在布格羅的畫作裡,女性的形象非常恬美,有婦女,仙女、牧羊女和農村姑娘等人物。其環境多為鄉間叢林,寧逸靜瑟。那些充滿了濃厚的鄉村風味和田園情調的畫面中,在樹林、田野或牧場的背景上,穿著白色的襯衫,單色的罩衣,帶著花的或格子圖案的方形披巾,赤著腳的農村姑娘,就“好像神話中的公主,由魔杖變為鄉下人後成為他畫面中的模特兒”。

1878年/甯芙(林中仙女)

1880年/少女抵抗丘比特

1881年/黎明

1882年/黃昏

1883年/夜

1884年/晝

1884年/酒神狂歡節上的青年酒神

1891年/幹活被打斷

1892年/蜂擁

1897年/讚賞

1901年/愛的飛升

1901年/春之夢

1902年/山林女神奧麗雅德

1850年/牧歌

1863年/比麗莎克小姐像

1867年/親愛的小鳥

1867年/遠離家鄉

1895年/康貝索伯爵夫人

1884年/兩浴女

1885年/聽貝殼的女人

1894年/浴罷

1896年/波浪

1850年/但丁與維吉爾在地獄中

1881年/天使之歌

1899年/百合聖母

1900年/聖母瑪利亞與天使

少女雙手抱胸是春情萌動的象徵。上方的小愛神丘比特正欲將愛情之箭射入她的胸膛。角落一簇簇花朵點綴著整體,使其不顯得單一乏味。

牧羊人在阿拉斯河岸發現澤諾比亞(zenobia retrouvee par les bergers

1850年,布面油畫,148×118釐米,法國巴黎,國家美術學校

《牧羊人在阿拉斯河岸發現澤諾比亞》是一幅取自聖經中宗教故事的作品。貧苦的牧羊人在阿拉斯河岸,發現了奄奄一息的澤諾比亞,他們把她救起。畫家布格羅運用浪漫主義手法,將幾個牧羊人描繪得勇武健壯,他們或全身裸體,或半裸,或披衣等,與嬌美柔弱的澤諾比亞形成對比。色彩上以冷暖對比,構圖上是動靜對比,表現了浪漫主義手法下的宗教故事所煥發出的詩意。

年輕的牧羊女(jeune bergere)

1885年,布面油畫,72.5×157.5釐米,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聖地牙哥藝術博物館

在布格羅的畫作裡,女性的形象非常恬美,有婦女,仙女、牧羊女和農村姑娘等人物。其環境多為鄉間叢林,寧逸靜瑟。那些充滿了濃厚的鄉村風味和田園情調的畫面中,在樹林、田野或牧場的背景上,穿著白色的襯衫,單色的罩衣,帶著花的或格子圖案的方形披巾,赤著腳的農村姑娘,就“好像神話中的公主,由魔杖變為鄉下人後成為他畫面中的模特兒”。

1878年/甯芙(林中仙女)

1880年/少女抵抗丘比特

1881年/黎明

1882年/黃昏

1883年/夜

1884年/晝

1884年/酒神狂歡節上的青年酒神

1891年/幹活被打斷

1892年/蜂擁

1897年/讚賞

1901年/愛的飛升

1901年/春之夢

1902年/山林女神奧麗雅德

1850年/牧歌

1863年/比麗莎克小姐像

1867年/親愛的小鳥

1867年/遠離家鄉

1895年/康貝索伯爵夫人

1884年/兩浴女

1885年/聽貝殼的女人

1894年/浴罷

1896年/波浪

1850年/但丁與維吉爾在地獄中

1881年/天使之歌

1899年/百合聖母

1900年/聖母瑪利亞與天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