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盤點大清王朝最霸氣的三位皇帝,每一個都雄才大略,氣吞山河!

乾隆(Emperor qianlong)是清代高宗年號, 前後一共六十年, 起止時間為西元1736年至1796年。 在這期間的重要事件有大興文字冤獄、《四庫全書》的編撰等。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 1711年9月25日出生, 於1799年2月7日逝世, 清朝第六位皇帝, 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 雍正皇帝第四個兒子, 母親孝聖憲皇后鈕鈷祿氏。 年號“乾隆”, 寓意“天道昌隆”。

25歲登基, 在位六十年, 禪位後又任三年零四個月太上皇, 實際掌握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 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年壽最高的皇帝。 一七九九年乾隆皇帝在睡夢中離開人世, 享年八十九歲。 乾隆帝在位期間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六次下江南, 文治武功兼修。 他修建了壯麗宏大的圓明園, 並且當時文化、經濟、手工業都是極盛時代, 他在發展清朝康乾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確為一代有為之君

愛新覺羅·胤禛

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

即清世宗, 清朝第五位皇帝, 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 蒙古尊稱為納伊拉爾圖托布汗。 康熙帝第四子, 母為孝恭仁皇后, 即德妃烏雅氏, 生於北京紫禁城永和宮。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為和碩雍親王。 在二廢太子胤礽之後, 胤禛積極經營爭奪儲位,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 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 他繼承皇位, 次年改年號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間重整機構並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 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 實行改土歸流。 並且大力整頓財政, 實行耗羨歸公, 建立養廉銀制度等。 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 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 雍正一朝, 整頓吏治, 在中央創立密折制度監視臣民,

並廢除議政王大臣會議, 設立軍機處以專一事權。 而且改善秘密立儲制度, 這樣使得皇位繼承辦法制度化, 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諸皇子互相傾軋的局面。 雍正帝在位期間, 勤於政事, 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會改革對於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

愛新覺羅·玄燁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 清朝第四位皇帝, 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 年號康熙。 蒙古人稱康熙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 為漢語“康熙”的意譯)。 西藏方面尊稱為“文殊皇帝”。 是順治帝第三子, 母親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8歲登基, 14歲親政, 在位61年, 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執政初期, 南有"三藩"割據數省, 西北有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割據, 東南有鄭氏後代佔據臺灣, 東北有沙俄覬覦和入侵。 面對嚴峻局勢, 堅持大規模用兵, 以實現國土完整和統一。 [1]康熙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鼇拜, 完全奪回朝廷大權,

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 成年後康熙帝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在臺灣的明鄭政權。 另一方面, 康熙帝三征噶爾丹, 並取得勝利。 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 聯絡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 [2]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注意休養生息, 發展經濟, 籠絡漢族士人。 但是康熙帝標榜仁政, 到了晚年倦勤, 出現吏治敗壞的現象。 另外, 眾位皇子因為廢太子事件而爭奪皇位, 對康熙帝晚年政治產生了不良影響。

康熙帝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 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 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局面, 有學者將其尊為“千古一帝”[3],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農曆十一月十三日崩於暢春園, 終年68歲!

終年68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