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書法與長壽——且看書法大家馬一浮的高夀高產

馬一浮的筆硯之樂

翻開中國書法史,我們發現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著名的書法家高齡長壽者甚多。 著名的歐、顏、柳、趙四大書法家都年逾古稀,

歐陽詢享年85歲, 顏真卿壽至76歲(被逼迫自.殺), 柳公權高夀至88歲, 趙盂照活到68歲。 再如隋代智永活了近百歲;唐代虞世南89歲;五代楊凝式82歲;明代文征明90歲, 黃宗羲86歲, 董其昌82歲;近代吳昌碩83歲, 齊白石94歲;現代書家張宗祥84歲,

郭沫若90歲, 張大千84歲, 黃賓虹93歲, 沈尹默88歲, 林散之87歲, 孫墨佛年逾百歲。 由此可見, 書法與中醫養生有很大的淵源。 書法與養生的關係, 詳剖其由, 深達其源, 通觀概論之, 即書法內涵“精、氣、神”, 外斂“欲、浮、邪。 “這與《黃帝內經》中提到的“恬淡虛無, 真氣從之, 精神內守, 病安從來。 ”是很契合的。

馬一浮書法集

馬一浮是近現代文人書家的代表之一, 在創作與理論方面都取得了相當成就。 馬一浮的

書法融合了碑與帖的技巧和精神, 化成眾家, 不露痕跡, 又能自出新意;論書也極富韻味與情致。 馬一浮是

高夀且高產的書家, 後人品賞馬一浮書法與書論, 感歎其“通會之際, 人書俱老”的境界。

馬一浮書法

馬一浮把書法當做一種日常消遣和娛樂方式, 他說自己“興來唯染翰”“索居無俚, 恒以作書遣日”, 甚至將書法看成學問的末事, 這種態度, 使他不刻意求工, 不追求險怪的風格, 將胸中的“學問文章之氣”從容發揚於筆墨之間, 使作品氣象儒雅、率性自然, 書卷氣息濃厚。 1937年8月, 正值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的一個月, 馬一浮在危難時刻還不忘作書遣興:“丁醜新秋,

寇警中書此, 頗有閒靜自得之趣。 攝心亦多術, 何必深山始可忘世, 筆硯中自有樂地耳。 ”

馬一浮:楷書臨《玉枕蘭亭序》跋

馬一浮一生安貧樂道, 身上有著特立獨行、淡泊超逸的品格。 他的人生態度與創作取向存在著高度一致。

馬一浮諸體皆能, 篆、隸、楷, 沉穩端莊;行草則溫潤瀟灑, 靈動飄逸。 書香筆硯在側, 超越世俗牽絆, 在他看來, “樂地”中勤事耕耘, 方能達到較高的藝術水準。

馬一浮:楷書臨《玉枕蘭亭序》跋

馬一浮論藝極為重視其社會功能。 他並不是一味高隱, 不食人間煙火的人, 相反, 他關注現實、關注民生, 期待促成人的全面發展。 他指出, 從事藝術活動要融入人生, 要追求真、善、美, 進而感動人、教育人, 收到移風易俗的效果, “須知最高藝術, 當以胸中至美至善之理想, 改正現實之醜惡”。

馬一浮書法:隸書八言聯

作為書家的馬一浮,同樣關注著書法對於提高人的修養、形成健全人格方面的巨大功用。他認為作品即心靈的流露,體現著人的品行與修養:“雖因翰墨流,亦自胸襟出”。讀帖習書的過程,就是與古人心靈溝通的過程。如同讀書,要用心實踐與體悟:“古人之書固不可不讀,須是自己實去修證,然後有入處,否則即讀聖賢書亦是枉然。”學書者應當用心揣摩,體會前賢的精神境界,悟得其中深遠的意味,由技進乎道,如此將對身心起到一定的滋養作用。

60年代初期,蔣莊水榭前,馬一浮與學生蔣國榜合影

馬一浮主張用“敬”和“慎”的態度來對待書法創作。因為揮運之際,正是書者展示性情、體現教養的過程。馬一浮素來待人行事極為認真執著,寫字時也從不失嚴謹與細緻。他認為如果在日常細節中做不到沉著篤實,便是不誠不敬,事關重大,所以在書寫時必須排除雜念,遠離浮躁,在平和的心境下才能創作出好作品。

“筆硯中自有樂地,結習能消躁妄心”或許便是馬一浮高夀高產的原因之一吧!

馬一浮書法:隸書八言聯

作為書家的馬一浮,同樣關注著書法對於提高人的修養、形成健全人格方面的巨大功用。他認為作品即心靈的流露,體現著人的品行與修養:“雖因翰墨流,亦自胸襟出”。讀帖習書的過程,就是與古人心靈溝通的過程。如同讀書,要用心實踐與體悟:“古人之書固不可不讀,須是自己實去修證,然後有入處,否則即讀聖賢書亦是枉然。”學書者應當用心揣摩,體會前賢的精神境界,悟得其中深遠的意味,由技進乎道,如此將對身心起到一定的滋養作用。

60年代初期,蔣莊水榭前,馬一浮與學生蔣國榜合影

馬一浮主張用“敬”和“慎”的態度來對待書法創作。因為揮運之際,正是書者展示性情、體現教養的過程。馬一浮素來待人行事極為認真執著,寫字時也從不失嚴謹與細緻。他認為如果在日常細節中做不到沉著篤實,便是不誠不敬,事關重大,所以在書寫時必須排除雜念,遠離浮躁,在平和的心境下才能創作出好作品。

“筆硯中自有樂地,結習能消躁妄心”或許便是馬一浮高夀高產的原因之一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