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吃貨”的國度,恩格爾係數也失靈了!

吃貨、飲食開支以及恩格爾係數華說

一個好吃貪食之人, 在古代, 人們呼之為 “饕餮之徒”;在當下, 則被命之為是“吃貨”。 “饕餮之徒”貶意明顯,

但刻下通行的“吃貨”一語, 則大抵是中性的, 甚至略帶褒義。 中國人多, 吃貨自然也多。 要找吃貨也很容易, 打開微信朋友圈, 滿世界都是他們的身影。

吃貨其實是有傳統的。 被捧為“萬世師表”的孔夫子, 按照《論語》的記載, “食不厭精, 膾不厭細”, 可見其也是一個段位頗高的吃貨。 中國人愛吃, 也因此鑽研出了炒、溜、蒸、燉、煮、煎、炸等N種烹調技法, 創造除了M多派的菜系。 在每一個傳統節日, 都有一種標誌性的食品作為節日表徵。 譬如說元宵的湯圓、清明的青團, 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餅等等。 奇怪的是, 這樣一個美食文化源遠流長的國度, 翻開其上下五千年的歷史, 滿是饑荒的記錄。 人有所缺, 方知所缺之寶貴。 或許, 中國人對食物的熱愛和追求,

其實正源自饑餓的記憶太過慘痛的緣故。

言歸正傳。 此番想到吃貨, 起自幾天前看到的一份調查報告。 《小康》雜誌最新發佈一份“2014中國消費小康指數”。 這份調查報告發現, 國人的收入大部分月收入都被“吃”掉了。 在參與“2014中國消費小康指數”調查的受訪者中, 多達七成人表示, 自己每個月收入的最大開銷都用在了日常飲食上。 而在一年前的“2013中國消費小康指數”調查時, 有多達六成人稱收入大多花在了日常飲食上。 而該調查稱, 參與調查的受訪者有半數表示收入比上年有所增加。 這意味著日常飲食的開支隨著收入的上升而增加了。

多達七成的人把每個月的大部分收入花在了日常飲食上, 中國果然是一個“吃貨”的國度了。

然而這樣的調查資料, “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一笑而過可也。 如同報刊上的娛樂花邊新聞, 可以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 卻不可當真的。 無他, 經不起些許的推敲也。 想想自己以及親朋好友的生活狀態, 即可知道這所謂的調查資料的虛妄。 對生活在中國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人們而言, 在房價高企的當下, 最大的壓力, 無疑是“長安居大不易”, 是高昂的居住花費——借房子的要付房租, 買房子的要還房貸, 以及與居住相關的水、電、氣等費用, 大抵已經消耗了月收入的大半, 加上通訊、文化娛樂、購物等花費, 囊中羞澀是必然的, 無從支撐其胡吃海喝。 月收入的大部分收入花在飲食上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每月的吃喝花費在月收入的占比中最起碼50%以上!在收入的硬約束之下,
一個人即便想花天酒地, 亦心有餘而力不足也。 不懷疑生活中有人“今朝有酒今朝醉”, 喜歡及時行樂花天酒地, 甚至借錢消費, 但這畢竟是少數派, 況且借錢吃喝終非持久之計, 是不可持續的。

這份國人的收入大部分月收入都被“吃”掉了的調查報告, 在為國人贏得“吃貨”的榮譽的同時, 另一個與之相關的議論也隨之風生水起, 那就是所謂的“恩格爾係數”。 通行的也是就是被廣為接受的說法, 恩格爾係數是國際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準高低的一項重要指標。 恩格爾係數的計算公式是, 恩格爾係數=食物支出金額÷總支出金額x100%。 據說, 聯合國根據恩格爾係數的大小,

對世界各國的生活水準有一個劃分標準, 即一個國家平均家庭恩格爾係數大於60%為貧窮;50%-60%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屬於相對富裕;20%-30%為富足;20%以下為極其富裕。 按此劃分標準, 這“2014中國消費小康指數”所調查出來的“多達七成國人的收入大部分月收入都被‘吃’掉了”的結論, 顯示著絕大多數國人生活在溫飽乃至貧窮之下。 揆之于現實, 不亦謬乎!

荒謬的不僅是這調查結論, 其實還有這所謂的“恩格爾係數”。 追根溯源, 恩格爾係數來自德國統計學家恩斯特•恩格爾的一次統計分析。 19世紀中葉, 這位恩格爾先生對153戶比利時家庭的家庭預算和支出作了分析。 恩格爾把家庭支出分為四大類:食品、住房、奢侈品和儲蓄。 他在分析資料中發現, 當家庭收入增加時, 食品開支的比重會下降,住房開支比重基本不變,奢侈品開支比重會上升,儲蓄的比重也會上升。於是他歸納出了一個結論:“越是貧窮的家庭,其消費支出中的食品開支比重就越大。”

從這源頭來看,恩格爾將儲蓄也納入了支出之列,表明了恩格爾係數描述的是食品消費佔據收入的比重,並不是現在所謂的食品消費佔據消費總支出的比重。這一次資料分析,促成了恩格爾係數的誕生,而且提出之後被廣泛認可和應用。問題是,恩格爾對153戶的經驗資料分析得出的恩格爾係數,果真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定律麼?

實際上,作為庭恩格爾係數分子的食品消費開支本身就模糊不清難以界定。同樣是吃,有人是山珍海味,有人是蘿蔔青菜。有人是從菜場上買來食材,在自家的廚房裡“買汏燒”;有人是在飯來張口,在飯店裡大快朵頤。蘿蔔青菜是一個價,山珍海味又是另一個價;自己“買汏燒”是一個價,下館子又是另一個價。在形式上,兩者都表現為飲食消費開支,但內在的實質大相徑庭相去甚遠。一個是生存型消費,一個是享受型消費,豈可同日而語哉!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恩格爾係數之所以被人廣泛接受,以愚觀之,主要是恩格爾係數背後的思想,是基於一個最為基本的常識。那就是,吃乃是生存的第一需要。人活著不僅僅是為了吃飯,但不吃飯就無從活著。因此,食品消費開支,乃是最基本的生存開支。在這方面的比重越大,表明著收入很低,只能主要用於保障生存,無供給其他消費乃至投資的餘力。當收入提高了,除了吃飯之外還能提供其他消費乃至投資的可能,“吃”在收入中比重自然隨之下降了。這思想本身是不錯的,但轉化為恩格爾係數過程中,卻面臨著近乎無從解決的技術性問題,譬如說人們有不同的生活方式選擇,食品消費又有不同層面的高下之分等等,此所以恩格爾係數在現實運用中頻頻“失效”也。

“消費小康指數”之類調查報告也罷,恩格爾係數也罷,大抵只能是“僅供參考”而已,切不可當真的。對個人來說,自然無傷大雅。但對政策的制定者而言,倘若以此作為決策的依據,是會大上其當,誤盡天下蒼生。政策的制定,是不可輕信調查和統計資料的,唯有深入現實,才能知道真實世界裡究竟發生著什麼,不被所謂的資料所蒙蔽。

食品開支的比重會下降,住房開支比重基本不變,奢侈品開支比重會上升,儲蓄的比重也會上升。於是他歸納出了一個結論:“越是貧窮的家庭,其消費支出中的食品開支比重就越大。”

從這源頭來看,恩格爾將儲蓄也納入了支出之列,表明了恩格爾係數描述的是食品消費佔據收入的比重,並不是現在所謂的食品消費佔據消費總支出的比重。這一次資料分析,促成了恩格爾係數的誕生,而且提出之後被廣泛認可和應用。問題是,恩格爾對153戶的經驗資料分析得出的恩格爾係數,果真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定律麼?

實際上,作為庭恩格爾係數分子的食品消費開支本身就模糊不清難以界定。同樣是吃,有人是山珍海味,有人是蘿蔔青菜。有人是從菜場上買來食材,在自家的廚房裡“買汏燒”;有人是在飯來張口,在飯店裡大快朵頤。蘿蔔青菜是一個價,山珍海味又是另一個價;自己“買汏燒”是一個價,下館子又是另一個價。在形式上,兩者都表現為飲食消費開支,但內在的實質大相徑庭相去甚遠。一個是生存型消費,一個是享受型消費,豈可同日而語哉!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恩格爾係數之所以被人廣泛接受,以愚觀之,主要是恩格爾係數背後的思想,是基於一個最為基本的常識。那就是,吃乃是生存的第一需要。人活著不僅僅是為了吃飯,但不吃飯就無從活著。因此,食品消費開支,乃是最基本的生存開支。在這方面的比重越大,表明著收入很低,只能主要用於保障生存,無供給其他消費乃至投資的餘力。當收入提高了,除了吃飯之外還能提供其他消費乃至投資的可能,“吃”在收入中比重自然隨之下降了。這思想本身是不錯的,但轉化為恩格爾係數過程中,卻面臨著近乎無從解決的技術性問題,譬如說人們有不同的生活方式選擇,食品消費又有不同層面的高下之分等等,此所以恩格爾係數在現實運用中頻頻“失效”也。

“消費小康指數”之類調查報告也罷,恩格爾係數也罷,大抵只能是“僅供參考”而已,切不可當真的。對個人來說,自然無傷大雅。但對政策的制定者而言,倘若以此作為決策的依據,是會大上其當,誤盡天下蒼生。政策的制定,是不可輕信調查和統計資料的,唯有深入現實,才能知道真實世界裡究竟發生著什麼,不被所謂的資料所蒙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