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趙武靈王《我們趙國史上罕有的明主》

趙武靈王

人物簡介

戰國中後期趙國君主,姓趙,名雍.自少機智過人.頗有威名的父親趙肅侯死後,五國聯軍派精兵萬人前來參加葬禮,趙雍臨危不亂,擺出了趙軍強大的軍勢,威懾各國,使其無功而返.數十年後,面對各國混戰,無力干涉趙國內政的好時機,武靈王向全國發佈實行"胡服騎射"的法令. 七年後,趙國軍勢達到巔峰,不但滅掉眾多小國,更幾乎完全統一了北方.

可惜,趙武靈王在選擇繼承人及繼位方面的設想卻有了嚴重的失誤,也使趙國盛極而衰.最後,武靈王被困在沙丘宮中三個月,終於被活活餓死.

人物令國家富國強兵的政策

趙武靈王正式頒佈法令, 趙國全境實行胡服騎射, 以能任官, 明確了遊牧文化的主導地位, 結果大批出身低賤和有戎狄背景的人得到重用。 趙武靈王主動打破華夏貴、戎狄卑傳統觀念的勇氣在中原各國中是十分罕見的。

趙武靈王把自己訓練的精銳騎兵作為軍官教導團, 開始培訓騎兵軍官。 原來的步兵和步兵將領要想轉為騎兵, 必須要經過嚴格的培訓和考試。 同時, 趙武靈王還招募大量的胡人, 充實到騎兵隊伍中。 由於趙武靈王控制了騎兵的軍官, 這支新組建的騎兵軍不同於以往的騎兵雇傭軍, 被趙武靈王牢牢地控制著指揮權。 趙武靈王借組建騎兵、選拔騎兵的機會, 對趙國的步兵系統也進行了一次從上到下的大整頓, 親自選拔步兵將領。 趙武靈王選拔軍事將領嚴格遵循能力原則。 這樣, 國民中許多有能力的人都得到了任用, 而大批的趙國宗室貴族遭到了裁撤。 趙武靈王通過對軍隊系統的調整、改建, 更穩固地控制了趙國的軍權。

相對於各國當時常用的戰車,騎兵是一個技術性比較強的兵種, 對將領和戰士的選拔與訓練都很嚴格。 而且戰車雖然威力無比,但一遇到複雜地形的阻礙就如同廢鐵,又經常翻側.這樣一來,儘管戰車仍然是平原上的最強兵種,卻經常無法發揮它應有的威力.因此,趙國主力培養騎兵.培養和裝備一個騎兵的費用相當於十個步兵, 而國家給騎兵的待遇則是貴族的水準。 騎兵是當時的特種兵和軍官團, 是趙國的軍事特權階層。 胡服騎射後, 趙國的軍事將領主要是從騎兵中產生, 至少要有在騎兵部隊服役過的經歷。 由於騎兵的特高待遇和非常好的軍官前途, 趙國的百姓都希望自己的家裡能夠出一個騎兵,

最好是一個騎兵將領。 於是, 趙人養馬蔚然成風。 騎兵的裝備比步兵要複雜得多。 一個騎兵必須要有兩匹馬, 用特製的騎兵弓, 配備不同用途的箭, 要有長刀和短刀, 夜裡禦寒的皮蓬和可供長途奔襲的口糧和水。 騎兵的服務人員也很多, 有負責養馬的, 負責收集牧草的, 給馬看病的, 直接為騎兵服務的奴婢。 騎兵的武器裝備不同於步兵, 主要由胡人工匠負責生產。 騎兵用具中有大量的皮革製品, 對牛羊的需求很大。 與遊牧生活相關的生產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騎兵本身就是一種胡人文化, 趙武靈王在全國推廣胡服騎射後, 本來在趙國就佔有主要地位的胡人文化由於正式得到了國家的肯定、扶持, 胡人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胡人歌舞、胡人醫藥、胡人服飾、胡人語言在趙國得到了更大範圍的普及。

趙國士兵的形象與中原各國的士兵形像差別較大, 與樓煩、林胡這些胡人倒很相似。 趙武靈王本人也能操胡語, 慣住帳篷, 喜歡水草生活。 騎兵的流動性很強, 兵籍管理和給養保障比步兵要複雜得多, 必須要新建立一個政府服務部門專門為之服務。 趙國國內的馬匹也都建立了馬籍, 以便於國家對全國騎戰潛能的掌握和調用。 趙武靈王命人對全國的戶籍和牛、馬等大型牲口進行了普查, 建立了可靠的管理體系。 大力推廣軍功貴族制度的趙武靈王借助這次普查與統計, 將宗室貴族和地主隱瞞的人口都查了出來, 擴大了國家掌握的稅源和勞動力資源,趙國原有的宗室貴族蔭親體系遭到沉重打擊,趙武靈王推廣的軍功制度成為趙國軍民求富貴的主要途徑。

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對趙國的經濟結構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使之更趨近於遊牧經濟。對遊牧經濟、騎兵生活熟悉的大量胡人精英通過選拔,進入到趙國的軍政領導層,改變了趙國的權力結構。胡人文化的升揚,穩固了其在趙國的主導地位。胡人吃苦耐勞、重義尚武的精神在趙武靈王的宣揚下對趙國國民的心理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胡服騎射真正觸動的是趙國宗室貴族這些少數派的利益。

對後世的影響

趙武靈王雖然死去,實行的胡服騎射政策又被廢除,但胡人驍勇善戰,重義尚武的精神以及以往震懾各國的強勢仍然深深的刻在趙人的心中.因此,在五十多年後,秦趙兩國於長平決戰時, 雖然在廢材主帥的領導下無力回天,四十萬人慘遭活埋,趙國仍有多達十余萬的軍士,對強秦還有自保之力,也算是拖慢了秦統一天下的勢頭.

另外,作為與北方民族經常打交道的趙國,在民族融合的方面可謂走在了中華民族的最前端,遠在武靈王之前就已經實行漢胡通婚,其中也不乏公室人士.漢胡結合的混血人比純種的漢人擁有更高的身體素質,更能吃苦,更能抗寒,又異常驃勇,自然是出色的戰士和士兵.趙國對胡人的通婚策略,打交道,交易,合作等等的方式都為後來的王朝提供了極好的例子,踏出了漢胡融合的第一步.

擴大了國家掌握的稅源和勞動力資源,趙國原有的宗室貴族蔭親體系遭到沉重打擊,趙武靈王推廣的軍功制度成為趙國軍民求富貴的主要途徑。

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對趙國的經濟結構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使之更趨近於遊牧經濟。對遊牧經濟、騎兵生活熟悉的大量胡人精英通過選拔,進入到趙國的軍政領導層,改變了趙國的權力結構。胡人文化的升揚,穩固了其在趙國的主導地位。胡人吃苦耐勞、重義尚武的精神在趙武靈王的宣揚下對趙國國民的心理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胡服騎射真正觸動的是趙國宗室貴族這些少數派的利益。

對後世的影響

趙武靈王雖然死去,實行的胡服騎射政策又被廢除,但胡人驍勇善戰,重義尚武的精神以及以往震懾各國的強勢仍然深深的刻在趙人的心中.因此,在五十多年後,秦趙兩國於長平決戰時, 雖然在廢材主帥的領導下無力回天,四十萬人慘遭活埋,趙國仍有多達十余萬的軍士,對強秦還有自保之力,也算是拖慢了秦統一天下的勢頭.

另外,作為與北方民族經常打交道的趙國,在民族融合的方面可謂走在了中華民族的最前端,遠在武靈王之前就已經實行漢胡通婚,其中也不乏公室人士.漢胡結合的混血人比純種的漢人擁有更高的身體素質,更能吃苦,更能抗寒,又異常驃勇,自然是出色的戰士和士兵.趙國對胡人的通婚策略,打交道,交易,合作等等的方式都為後來的王朝提供了極好的例子,踏出了漢胡融合的第一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