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今日秋分|曾是祭月節,最全傳說、習俗、養生指南全在這裡

秋分, 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 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 直射地球赤道, 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 各12小時。

這一天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 秋分之後, 北極附近極夜範圍漸大, 南極附近極晝範圍漸大。

八月中, 解見春分。

分者平也, 此當九十日之半, 故謂之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分就是半, 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

古籍《春秋繁露》記載:秋分者, 陰陽相半也, 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氣候

秋分時節, 大部分地區雨季剛剛結束, 涼風習習, 碧空萬里, 風和日麗, 秋高氣爽, 丹桂飄香, 蟹肥菊黃, 正是美好宜人的時節。

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

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

一候丨雷始收聲

古有曰:雷, 二月陽中發聲, 八月陰中收聲, 入地則萬物隨入也。

秋分以後, 下雨不會再打雷, 再也不用擔心夜晚會被驚雷嚇醒。

二候丨蟄蟲坯戶

秋分過後, 晝短夜長, 天氣變冷, 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洞穴之中, 以防寒氣入侵。

秋天完全佔據天地之間的舞臺, 早已聽不到秋蟬的嘶鳴, 田野裡的蟲鳴聲也變得稀疏喑啞。

三候丨水始涸

《禮記》注曰:“水本氣之所為”, 春夏氣至, 故長, 秋冬氣返, 故涸也。

由於天氣乾燥, 水氣蒸發快, 降雨量也開始減少, 湖泊河流中的水量變少, 一些沼澤及水窪處便處於乾涸之中, 便是詩人愛說的“秋水消瘦”、“秋水清瘦”。

秋分傳說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

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於這一天在農曆八月裡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

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禮記》

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秋分習俗

秋分時節,有很多的習俗,比如秋祭月,吃秋菜,送秋牛,粘雀子嘴,放風箏,做面雀等,在很多地方依舊延續著......

淳樸的勞動人民,敬畏著自然,也依靠著自然的饋贈生活。

【吃秋菜】

“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

秋分這天去採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

有順口溜道:“秋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送秋牛】

秋分那天,有挨家送秋牛圖的人。“秋牛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

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說唱的人,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合轍押韻,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順應農時的話,祝福收成好。

【粘雀子嘴】

秋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圓。

人們把不用包心的湯圓煮好,用細竹叉扡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放風箏】

秋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秋分當天,甚至大人們也參與。

風箏類別有王字風箏,鰱魚風箏,眯蛾風箏,雷公蟲風箏,月兒光風箏,其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人們不僅放風箏,還要相互比賽看誰放得高。

秋分養生

秋分時節,飲食上要特別注意預防秋燥。飲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等。

秋分前後,不僅月餅市場開始旺盛,此季的螃蟹也開始黃肥肉滿。由於螃蟹性寒,虛寒者不宜多食,更不能與柿子、生梨等寒性水果同食。

月餅是高糖、高脂食品,早上或中午吃可補充能量,也不易發胖,但在晚上,則應少吃或不吃月餅,品嘗時,宜多飲綠茶。

秋季養生,應以“收”為主,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

秋季早晚溫差大,應根據天氣變化和每個人的體質情況,及時增減衣物,預防風寒。

秋分時節,向天地萬物問安好,

向寒來暑往的季節變遷致以微笑,

問候田間金黃的稻穀和奔忙的農人。

做一個坦然的人,內心從容不迫,

淡看興衰枯敗,活得自在灑脫。

文章來源於網路,如有不當請指正

最農控股董事長藍翔自最農公社創辦以來,以天下健康為己任,從事有良心、有道德和堅持的新農業事業。以互聯網+農業+金融+小鎮的方式,以大旅遊、大健康、大農業、大資料為主題,以農業迪士尼樂園為核心,通過線上、線下整合農業產業鏈的資源,打造中國農業第一平臺。

秋分傳說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

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於這一天在農曆八月裡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

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禮記》

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秋分習俗

秋分時節,有很多的習俗,比如秋祭月,吃秋菜,送秋牛,粘雀子嘴,放風箏,做面雀等,在很多地方依舊延續著......

淳樸的勞動人民,敬畏著自然,也依靠著自然的饋贈生活。

【吃秋菜】

“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

秋分這天去採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

有順口溜道:“秋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送秋牛】

秋分那天,有挨家送秋牛圖的人。“秋牛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

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說唱的人,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合轍押韻,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順應農時的話,祝福收成好。

【粘雀子嘴】

秋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圓。

人們把不用包心的湯圓煮好,用細竹叉扡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放風箏】

秋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秋分當天,甚至大人們也參與。

風箏類別有王字風箏,鰱魚風箏,眯蛾風箏,雷公蟲風箏,月兒光風箏,其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人們不僅放風箏,還要相互比賽看誰放得高。

秋分養生

秋分時節,飲食上要特別注意預防秋燥。飲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等。

秋分前後,不僅月餅市場開始旺盛,此季的螃蟹也開始黃肥肉滿。由於螃蟹性寒,虛寒者不宜多食,更不能與柿子、生梨等寒性水果同食。

月餅是高糖、高脂食品,早上或中午吃可補充能量,也不易發胖,但在晚上,則應少吃或不吃月餅,品嘗時,宜多飲綠茶。

秋季養生,應以“收”為主,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

秋季早晚溫差大,應根據天氣變化和每個人的體質情況,及時增減衣物,預防風寒。

秋分時節,向天地萬物問安好,

向寒來暑往的季節變遷致以微笑,

問候田間金黃的稻穀和奔忙的農人。

做一個坦然的人,內心從容不迫,

淡看興衰枯敗,活得自在灑脫。

文章來源於網路,如有不當請指正

最農控股董事長藍翔自最農公社創辦以來,以天下健康為己任,從事有良心、有道德和堅持的新農業事業。以互聯網+農業+金融+小鎮的方式,以大旅遊、大健康、大農業、大資料為主題,以農業迪士尼樂園為核心,通過線上、線下整合農業產業鏈的資源,打造中國農業第一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