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秦勇談中國文化產業:從“走出去”到“融進去”

歷經十年努力, 中國的文化產業從“借船出海”的“走出去”, 向努力站穩腳跟的“融進去”轉型, 總體上發展呈上升趨勢, 困難與機遇並存。

一、“走出去”的十年

儘管在“十五”規劃中尚沒有把文化產業的“走出去”提上議事日程, 但已經明確提出了“文化產業”的概念, 提出推動有關文化產業發展的任務。 但人們對文化產業能否走出去, 尚不看好, 也無思路。 對此, 時任文化部部長孫家正率先提出把中央“走出去”的戰略與文化交流聯繫起來。 在文化部等部門的主導下, 各種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廣泛展開, 中國文化產品開始走向世界。 2005年10月, 在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上更加明確地要求加快實施文化產品“走出去”戰略。 中國文化產業正式從國家戰略角度走上議事日程。 2006年9月, 《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更進一步提出要“初步改變我國文化產品貿易逆差較大的被動局面”,

進一步明確了文化“走出去”的目標。

在近五年裡, 在中國政府主導下, 中國對外文化交流活動迅速展開, 建立了一系列的交流機制, 如為推廣中華文化, 從2004年至今已在全球建立了幾十所孔子學院;為推廣中國電影, 定期在全球舉辦中國電影節, 比較有名的如好萊塢中國電影節、加拿大中國電影節、巴黎中國電影節、悉尼中國電影節等;為促進文化產品對外輸出, 國家設立了例如“國產音像出口專項資金”“動漫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設立了獎勵優秀出口文化企業、產品和服務專案的措施等。 在“走出去”的戰略指導下, 中國文化不僅日益獲得世界的認同, 文化產品輸出也成效顯著, 2004—2008年, 我國核心文化產品出口年均增長24%,

超過貨物貿易平均增速近7個百分點, 2009年出口總額更達到109億美元的新高。

二、“走出去”要靠兩條腿

經過這十年對文化產業“走出去”的摸索與實踐, 行之有效的戰略思路越來越清晰。 在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規劃中, 相關主管部門已明確把對外文化交流和對外文化貿易並重, 實施“兩條腿走路”戰略。 文化部部長蔡武表示:“中華文化‘走出去’必須堅持兩條腿走路。 只有政府交流性質是不夠的。 我們的文化‘走出去’可以更多地利用商業的管道, 利用市場化的運作來推動。 所以, 我們現在就提出了中華文化‘走出去’要堅持‘文化的交流和文化的貿易兩個管道並重的方針’。 ”“兩條腿走路”的戰略方針實質上是在謀求用文化交流獲得的文化認同感為文化產品輸出鋪平道路。

這也是今後很長時間內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思路。

我們說文化產業要“走出去”, 主要是“走進”發達的歐美市場, 即是所謂的“西方”市場。 雖然歐美掌控產業的高端, 下放了粗加工業, 但始終對低端行業採取各種進口限制政策。 從這次美國蔓延世界的金融危機中, 我們看到, 中國文化產品出口大多集中在相對低端的週邊層, 例如各種文化用品、玩具、相關娛樂設備等, 最先受到衝擊, 訂單的銳減甚至導致中國南方玩具業的倒閉風潮。 即使是核心文化產品的出口, 也大多集中在粗加工的產業鏈下游, 例如動畫產業上色加彩等外包業務, 利潤微薄。 另一方面, 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更嚴重後果是文化間的不相容。

高姿態的西方文化中, 一直存在著對東方文化的歧視與排斥。 文化產品貿易中的高稅壁壘還不僅僅是貿易利益問題, 根本上是一種文化上的抵觸。 所以, 中國文化產業要想“走出去”, 一要獲得各國人民的文化認同感, 二要佔領文化產業的高端。

至今, 我國已經和世界上140多個國家簽訂了雙邊交流協定, 和近千個文化團體、文化組織有定期的文化交流和合作的關係。 這些國內外各類文化交流活動凸顯了中華文化的特色與元素, 從文化典籍到生活方式, 方方面面, 已對西方文化構成影響。 例如, 孔子學院和漢語教育招收了大量海外學生, 為消除語言隔膜奠定了基礎;春節、青花瓷、雜技、功夫、京劇等各種中國元素, 已經吸引了西方大眾的目光;通過參加和舉辦各種電影節、出版發行會等,成功推銷出大量中國文化產品。僅以中國電影為例,2003年我國出口電影僅25部,2006年上升為73部,2009年則提升到185部,海外票房2003年僅幾億元,2009年則達到27.59億元,成績斐然。

同時,我們也看到,中國文化產業“走出去”,文化已在鋪路,但是文化產品輸出與發達國家的文化產品出口相比仍有巨大距離。重要原因在於我國文化企業的競爭力還不強,缺少核心技術,中國出口國外的文化產品相對粗糙,中國文化產品模仿性強,但缺乏原創性等。在文化發展的“十二五”規劃中,提升未來中國文化企業競爭力將成為一個重要的建設目標。蔡武部長表示,要提升文化企業的競爭力,“用多種辦法,支持我們有實力的文化企業能夠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能夠參與國際文化市場的競爭,能夠把我們真正優秀的中華文化帶到世界”。

三、更進一步,還要“融進去”

中國文化產品要在西方文化市場上站穩腳跟,單純靠“走出去”還不夠,還要“融進去”。這是中國對外文化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目標。蔡武部長還在2010年9月提出了“融進去”的要求——“要跳出華人圈子,深入西方主流社會”。這一要求不僅僅是要在西方文化市場上看到中國的文化產品,不僅僅是要中國文化產品深入海外華人的生活圈,更要做到使中國文化產品被西方社會視為其自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做到“融進去”,就要在堅持“兩條腿走路”的同時,把文化交流與文化貿易都做得深入。

在文化交流方面,我們已經先走出了一步,隨著孔子學院、漢語教育等文化融合的深入發展,會培育出欣賞中國文化並把中國文化精神作為西方文化必要補充的文化受眾,這是一個堅持與時間的問題。而在培養扶植中國文化企業能深入西方社會並“融入”其中方面,在未來的“十二五”規劃中有許多工作要做。為鼓勵中國文化企業能“走出去”,中國政府部門制定了支援出口文化優秀企業名錄,僅2009年就獎勵了117家文化企業。其他如出口退稅、貼息等辦法,無疑都能起到鼓勵促進文化企業“走出去”的作用。但要真正“融進去”,必須要繞過文化與貿易的重重壁壘,而要能站穩腳跟,又必須把文化企業做大做強。

白宮劇院,位於美國密蘇里州布蘭森市的百老匯大道76號公路北面,是當地第二大劇院

已經吸引了西方大眾的目光;通過參加和舉辦各種電影節、出版發行會等,成功推銷出大量中國文化產品。僅以中國電影為例,2003年我國出口電影僅25部,2006年上升為73部,2009年則提升到185部,海外票房2003年僅幾億元,2009年則達到27.59億元,成績斐然。

同時,我們也看到,中國文化產業“走出去”,文化已在鋪路,但是文化產品輸出與發達國家的文化產品出口相比仍有巨大距離。重要原因在於我國文化企業的競爭力還不強,缺少核心技術,中國出口國外的文化產品相對粗糙,中國文化產品模仿性強,但缺乏原創性等。在文化發展的“十二五”規劃中,提升未來中國文化企業競爭力將成為一個重要的建設目標。蔡武部長表示,要提升文化企業的競爭力,“用多種辦法,支持我們有實力的文化企業能夠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能夠參與國際文化市場的競爭,能夠把我們真正優秀的中華文化帶到世界”。

三、更進一步,還要“融進去”

中國文化產品要在西方文化市場上站穩腳跟,單純靠“走出去”還不夠,還要“融進去”。這是中國對外文化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目標。蔡武部長還在2010年9月提出了“融進去”的要求——“要跳出華人圈子,深入西方主流社會”。這一要求不僅僅是要在西方文化市場上看到中國的文化產品,不僅僅是要中國文化產品深入海外華人的生活圈,更要做到使中國文化產品被西方社會視為其自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做到“融進去”,就要在堅持“兩條腿走路”的同時,把文化交流與文化貿易都做得深入。

在文化交流方面,我們已經先走出了一步,隨著孔子學院、漢語教育等文化融合的深入發展,會培育出欣賞中國文化並把中國文化精神作為西方文化必要補充的文化受眾,這是一個堅持與時間的問題。而在培養扶植中國文化企業能深入西方社會並“融入”其中方面,在未來的“十二五”規劃中有許多工作要做。為鼓勵中國文化企業能“走出去”,中國政府部門制定了支援出口文化優秀企業名錄,僅2009年就獎勵了117家文化企業。其他如出口退稅、貼息等辦法,無疑都能起到鼓勵促進文化企業“走出去”的作用。但要真正“融進去”,必須要繞過文化與貿易的重重壁壘,而要能站穩腳跟,又必須把文化企業做大做強。

白宮劇院,位於美國密蘇里州布蘭森市的百老匯大道76號公路北面,是當地第二大劇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