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廣東最好吃的27種餅

廣東地區, 可以說是中國傳統糕餅的聖地。 《廣東新語·食語》曰:廣州之俗, 歲終家家做各種茶點。 又曰:廣州人過年前“家家打餅聲與擣衣相似, 甚可聽”。 時至今日, 廣東人仍然保留了這些習俗, 並將之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 博采各地糕點之精華, 不斷創造、改進, 使之日臻成熟、完善。 因此廣式糕餅, 既有誘人的外表, 又有令人回味的內涵, 是非常富有地方特色的美點。

陽江炒米餅

陽江炒米餅俗稱粉酥,與廣東其它地方炒米餅不同的地方, 就是不用黃糖加水煮成糖膠來和粉, 而是直接用白糖來和粉, 然後用雕有圖案的木頭模具夯實後取出,

經過烤制後, 吃起來口感甜而不膩, 酥香脆口, 是過年給客人作回禮的最好禮物。 但炒米餅其實並非陽江獨有, 廣東有一首很流行的兒歌:“氹氹轉,菊花圓,炒米餅,糯米團,阿媽叫我睇龍船,我唔睇,睇雞仔,雞仔大,摞去賣,賣得幾多錢?賣得三百六十五個仙。 ”說明廣東都有春節做炒米餅的習俗。

佛山盲公餅

盲公餅用糯米配以食糖、花生、芝麻、豬肉、生油等上乘原料巧制而成。 餅內所夾的豬肉, 其制法更為美妙精巧, 用幼細白糖醃藏數月才取出配製, 吃起來甘美酥脆, 美味可口。

中山杏仁餅

在中山的土特產中, 以咀香園杏仁餅最為有名, 入口杏仁香味濃郁、酥化甘香, 深受食客歡迎。 杏仁餅是一種綠豆餅, 最早是在1918年, 由中國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的咀香園首創, 後來流傳到香港、澳門等地, 是一款廣東傳統餅食。 最初的杏仁餅是選用綠豆磨成粉, 再製成杏仁狀的餅, 在餅中間夾一塊薄薄的糖醃豬肉, 經烘烤後製成綠豆餅, 因此餅形似杏仁, 且帶有杏仁味, 入口酥化, 故名杏仁餅。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廚影美食。 不過, 在後期的發展過程中, 因杏仁餅的杏仁形狀容易缺角, 影響美觀, 所以外形改為圓形小餅, 且制餅工藝經過不斷改革, 使杏仁餅不但保持香純濃郁、酥甘溶化的特色, 而且餅質更加細膩。

杏仁餅1935年在美國檀香山國際食品展覽會上奪得金雞獎, 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杏仁餅現在有很多種口味, 當中的杏仁粒杏仁餅就是裡面最具代表性的, 口感和味道都一級棒。

西樵大餅

西樵大餅產於廣東南海, 用西樵山清泉製成此餅, 所以被稱為西樵大餅。

大餅餅型圓大, 色澤潔白, 不起焦, 清香甜滑, 入口鬆軟, 食後不覺乾燥, 是可以與雞蛋糕相比美的上品餅餌。 剛烘制出來的西樵大餅, 表面都有一層薄粉, 它還有一點兒說道呢!入爐時, 它能使餅不易粘鍋, 使操作的人容易判斷餅的生熟, 使餅保持潔白的色澤;出爐後, 人們根據它判定餅的衛生, 假如大餅外層的粉沒有了, 說明大餅已被人動過, 內行的人就不會買, 因西樵大餅一般是不准多動的。

雞仔餅

廣州名餅雞仔餅,原名“小鳳餅”,據說是清咸豐年間廣州西關姓伍的富家有一名叫小鳳的女工所創制,其成為名餅卻在半個世紀之後,廣州河南成珠茶樓因中秋月餅滯銷,制餅師傅急中生智,把制月餅的原料按小鳳餅的方法製作,並大膽地用搓爛的月餅和豬肉、菜心混合為餡料,再調以南乳、蒜茸、胡椒粉、五香粉和鹽,製作出甜中帶咸、甘香酥脆的新品種“成珠小鳳餅”來,因其異味香脆而受到顧客青睞。小鳳餅形狀像雛雞,故又稱雞仔餅。其後,又進一步改進,務求精製巧作,並改進包裝,罐裝或盒裝,遠銷東南亞。

雞仔餅僅是外形,就讓人一見鍾情:嬌小的身段,橢圓形略似美女的鵝蛋臉,在幾乎清一色正圓形的餅餌群體中顯出另類美。皮薄餡少的,吃起來比較脆;皮厚餡豐的,酷似國畫大師齊白石老人筆下正在俯首覓食的小雞,外脆內軟,很有嚼頭。咬一口,只聽“咯咯”作響,濃香像一股決堤的洪水奔湧而出,再咬幾口,恍若引爆了一個香料庫,複合香氣從餡裡迸射四濺,濃得化不開,直至進入了深度咀嚼階段,才逐漸分辨出蒜茸的辛香、南乳的鮮香、芝麻的油香、肥肉的甘香……

老婆餅

老婆餅是廣州一帶的名小吃,它還有個雅號叫“冬茸酥”,是以糖冬瓜、小麥粉、糕粉、飴糖、芝麻等食材為主要原料而製成的一種特色點心。老婆餅外皮烤成誘人的金黃色,裡頭一層層的油酥薄如棉紙,酥鬆得不得了,一咬下去碎屑便掉了滿地,每一口都嘗得到蜜糖般的香甜滋味,而它的名字更是為這道小點增加了幾分浪漫溫馨的感覺,這也許正是老婆餅大受歡迎的原因。

老公餅

是的,有老婆餅就一定有老公餅。老婆餅是甜的,老公餅是咸的,老公餅的餡心以椒鹽味為主,形狀也要大一些,和大大咧咧的男人倒有些相符,老公餅從形狀上看呈橢圓形,外皮一樣的燦黃,沾著長形的杏仁,十分好奇的放進嘴裡一嘗,外皮酥香,內裡微鹹,感覺就像咀嚼酥糖,但並不甜膩。

腐乳餅

廣東潮州著名的傳統餅食之一,它造形小巧,柔潤清香,帶有獨特的南乳、蒜頭和醇酒的氣味,芳香可口,甜而不膩。腐乳餅用料奇特多樣,它以精麵粉製成餅皮。餅餡中,腐乳塊百分之二點五,名酒含百分之二,白豬肉要經過精選,切成肉丁,占百分之十八點二,粉糖含量百分之二十七點五,還有蒜頭等,配料總共在十四種以上。在製作上也十分考究,投料先後有序,烤焙也有章法。這樣,使餅皮薄而不裂,餅餡飽而不露,幹潤而不焦燥。

德昌鹹煎餅

德昌鹹煎餅以鮮明的色澤、獨特的風味而聞名,它的創制人是廣州龍津中路德昌茶樓的點心師譚祖。咸煎餅制法實源于回民的油香餅,1938年,譚祖在調味、火候中嘔心瀝血,終於制出色鮮、皮脆、心軟、香酥而味美的鹹煎餅。德昌鹹煎餅的製作之所以與眾不同,第一是原料加入南乳,以增加香味。其二,麵粉搭配白糖、紅糖各半,份量又比一般的增大一倍,其作用在於:白糖使其脆皮,紅糖達到心軟。再加上用中火炸,糖量多,咬油大,故成品皮脆心軟,特別松香。

潮州朥餅

潮汕朥餅,也稱潮式月餅,是早已揚譽中外的潮汕名餅食。朥字,潮汕方言指豬油。顧名思義,用豬油摻麵粉作皮包甜餡烤焙熟的餅便是朥餅。做朥餅的工序不僅十分繁雜,而且每道工序都十分考究、精細。尤其是做朥餅用的豬油,要用本地豬的豬朥來炸,這樣的豬油味道才極為芳香。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廚影美食。在豬油的作用下,朥餅特別潤滑清甜,故人們把潮州本上製作的、具有濃郁潮州鄉土特色的月餅稱為“朥餅”。朥餅以其餡料不同,而分別被稱為綠豆沙朥餅、雙烹朥餅、烏豆沙朥餅和水晶朥餅等。成品品色澤金黃鮮豔,皮酥薄脆,餡兒精細滑潤,入口香甜清爽,且涼喉適口。

潮汕風吹餅

風吹餅俗稱“冰喇”,像草帽般大,因其極薄,薄得連風都可吹走,故名“風吹餅”。吃時拌點麥芽糖,酥脆帶著麥香,那種童年濃濃的古早味又回來了。

潮汕肚臍餅

這種餅當地人有的叫“牛屎餅”,又叫“肚臍餅”。“肚臍餅”因為餅的中間有一透氣小孔,酷似肚臍而得名。餅呈圓形,中空而脆,餅中間用筷子戳一個孔。有黑糖餅和白糖餅兩種,用紅糖或白糖做餡。此餅外脆內軟,一口咬下去給你數種不同的口感。酥脆香甜,甜度極甜,忌糖者忌食。如果是新鮮出爐的那更是好吃。

化州拖羅餅

化州拖羅餅是廣東省茂名市一道飲譽粵西的特產,有著考究的製作技藝和獨特的口感風味。皮薄,傳統的餡料為椰絲、花生仁、白糖和叉燒瓜子仁,食之不膩,齒頰留香,現在基本是在化州市內才有得賣。2012年化州拖羅餅被列入第四批省級非遺名錄。拖羅餅完成後顏色澤金黃,形似明月,皮脆酥香,餡松甜香,肉香醇濃,爽口不膩,吃後齒頰留香,百吃不厭,多年來一直盛名不衰,至今還保持著傳統的配料方法。

雞屎藤餅

雞屎藤餅是廣東不少地方清明節必備的過節小吃,其原料主要是野生植物雞屎藤。高明有“四月八,雞屎藤,牛生日”的俗語,是在農曆四月初八吃雞屎藤餅,為四月初八(牛的生日)過節。雞屎藤餅色深墨綠,略顯晶瑩,入口香軟,有淡淡的青草香氣,還有清熱解毒、化食消積的藥膳功效。

平洲福肉餅

相信即使佛山本地也很少人知道有這個特產。其實它出現的時間比盲公餅要早,一直是家庭和小作坊式製作,與中山的杏仁餅相似。此小吃捏在手裡,軟綿綿的;放到嘴裡,甜而不膩,柔韌而不粘牙;嚼之散發出淡淡的玫瑰花香,和著絲絲陳皮的特殊香氣。形如棋子而稍大,表面撲上薄薄一層乾粉,避免互相粘連。

正宗福肉餅的餅皮用生、熟糯米粉加水反復揉搓至出現韌性,碾成薄塊包住餡料而成,口感軟滑,柔韌;而現在市售的福肉餅,用麵粉經發酵做餅皮,口感有如吃大福餅,與餡料風味格格不入,更無相得益彰之妙。正宗福肉餅的餡料最大特色是使用玫瑰糖,與冰肉、果仁、糖冬瓜、碎陳皮拌和,再加少許熟糯米粉作填充劑使餡料稠化,便於成型。食用時淡淡的玫瑰花香,正是來自玫瑰糖。

欒樨餅

欒(luán)樨(xī)餅是以一種叫做欒樨的植物的葉子和糯米粉、澄粉、粘米粉、冰片糖等為主要材料蒸制的糕餅,是廣東珠江三角洲的漢族傳統小吃,以中山最普遍。

淋糖餅

正宗的淋糖餅選用黃糖、糯米粉、欖仁、肉片製成半成品,經明火、水蒸三小時,並淋糖水三次。淋糖餅皮爽軔、餡香濃而不膩,是中山地道傳統美點。

鼠曲粿

流行於潮汕地區。每年過年家家戶戶都製作鼠曲粿,一般在過年前三四天才做,不過現在也有很多小攤每天都有賣。鼠曲粿顏色深綠,柔軟香甜,散發著天然鼠曲草的清香。而且由於潮汕鼠曲粿取用天然鼠曲草,性平味甘,也可作為食療之用,主治咳嗽痰多、氣喘等症。差不多形狀的還有紅桃粿,因顏色和形狀像是壽桃,就更有長壽的意思。

葉貼

葉貼又叫米粿、印粄,顧名思義,葉貼就是用葉子貼的餅,按組成結構命名,既形象又生動。它用了樹鳳梨的葉子包糍,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有葉子隔著,可以讓人吃葉貼時不會感覺太燙手;二是樹鳳梨的葉子有解毒消腫的作用。如此做法,既綠色環保,又充分利用了植物的藥用功效。

皮蛋酥

皮蛋酥是廣東歷史較久的名點小吃。因以皮蛋做餡而得名,皮蛋酥的特色:形圓或橢圓,皮薄餡香濃,面皮層層相疊,清晰不合,松化脆軟。皮蛋酥是廣東人婚慶嫁娶過禮首選之餅。皮蛋酥以皮蛋做餡,在嫁女中,蛋象徵新婚娘子能開枝散葉,早生貴子之意。早在清朝就廣為流行。

寶鬥餅

寶鬥餅是廣東潮州饒平特產,是最具特色的潮州小吃之一。它色澤鮮豔口感松柔甜滋香醇,深受海內外的青睞。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廚影美食。用料非常精巧、細緻、講究,以新鮮雞蛋、豬油和豆油混和精麵粉作餅皮,餅餡用綠豆豆泥加油、白糖、冬瓜丁、蔥珠油和芝麻油。這種餅是全國獨一無二的一個餅種,八角四方,如賭具骰子,俗稱“鬥仔”,因餅好吃,故名“寶鬥”。

銅勺餅

銅勺餅,俗稱銅鐵勺米果,是廣東韶關著名的傳統小吃,也是客家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千年傳統美食。這種小吃的名字緣制做它的工具,是一種大概有杯底大小的平底小勺子,邊上有一根長長的柄,先將面漿均勻的攤在勻面上,然後將花生或酸菜或蘿蔔蝦米等陷放置在中央,再在上面灑上一層面漿,然後放入油鍋裡面炸至金黃色。銅勺餅色澤光亮、香酥可口,是老少皆宜的休閒食品。

水晶餅

水晶餅也叫晶餅,是傳統的廣東點心。晶瑩剔透的外表,十分吸引人。其特點皮薄白如雪、爽軟,晶瑩透亮,餅內餡料隱約可見。以旺火蒸之,達到晶瑩通透,與餡心的顏色雙映生輝,是一種極具特色的甜味點心。

陳皮餅

廣東新會陳皮藥食同源,食養俱佳,陳皮餅,即是以陳皮為主原料烘焙製作成的餅。透著淡淡陳皮幽香,餅軟味鮮。吃的時候沒感覺到陳皮味,但吃完後齒頰留香,陳皮甘香縈繞在口中,久久不散。口感香濃、入口易化,沒有那種甜味,卻多了一份禾稈、陳皮的甘香。

糖蔥薄餅

糖蔥薄餅是一種廣東潮汕地區廣為流傳的小吃,後來流傳至香港、臺灣等地。使用類似春捲的白麵皮,卷了糖蔥和一些餡料,甜的有椰絲、芝麻及麥芽糖等,鹹的有菜脯、芫荽、蔥、蒜等。

油炸蝦餅

湛江市區及各城鎮,遍佈油炸蝦餅小檔,香氣流溢。湛江炸蝦餅最大的特色是餅香、脆口、好味,並夾帶著海蝦的清香,味道讓人一嘗試難忘。為了保留蝦餅的新鮮,湛江的蝦餅在製作上有意保留無味(不添加任何鹽份的食材愛看或配料)的形式,目的是保留新鮮海蝦的清香。吃炸蝦餅有講究:先沾上椒鹽,然後包上生菜。這種食法的最大好處是既不失蝦餅的原味,也可以通過可以生食的生菜,清淡蝦餅的熱氣。

豬籠餅

顧名思義,豬籠餅就是把餅做成小豬的樣子,裝在竹紮的小豬籠裡。餅是用麵粉做成的,沒有餡,重二、三兩,有點甜。“小豬”做得很細緻,有眼睛耳朵鼻子和尾巴,惟妙惟肖。小豬乖乖地趴在籠裡,四腳趴開,好像睡著了似的。籠子有大人三個手指般大小,用竹做成,一頭染青色,一頭染紅色,外面還系上一條紅頭繩。

豬籠餅既是舊時中秋節的應節食品,是小孩子的玩物。中秋節前,餅家們只要將小豬籠掛滿店鋪,就會吸引小孩子圍過來高叫著“我要這個小豬!”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豬籠餅因價格低廉而深受歡迎。

本文由廚影美食編輯整理,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盤點全球頂級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廚影美食。您的支持就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雞仔餅

廣州名餅雞仔餅,原名“小鳳餅”,據說是清咸豐年間廣州西關姓伍的富家有一名叫小鳳的女工所創制,其成為名餅卻在半個世紀之後,廣州河南成珠茶樓因中秋月餅滯銷,制餅師傅急中生智,把制月餅的原料按小鳳餅的方法製作,並大膽地用搓爛的月餅和豬肉、菜心混合為餡料,再調以南乳、蒜茸、胡椒粉、五香粉和鹽,製作出甜中帶咸、甘香酥脆的新品種“成珠小鳳餅”來,因其異味香脆而受到顧客青睞。小鳳餅形狀像雛雞,故又稱雞仔餅。其後,又進一步改進,務求精製巧作,並改進包裝,罐裝或盒裝,遠銷東南亞。

雞仔餅僅是外形,就讓人一見鍾情:嬌小的身段,橢圓形略似美女的鵝蛋臉,在幾乎清一色正圓形的餅餌群體中顯出另類美。皮薄餡少的,吃起來比較脆;皮厚餡豐的,酷似國畫大師齊白石老人筆下正在俯首覓食的小雞,外脆內軟,很有嚼頭。咬一口,只聽“咯咯”作響,濃香像一股決堤的洪水奔湧而出,再咬幾口,恍若引爆了一個香料庫,複合香氣從餡裡迸射四濺,濃得化不開,直至進入了深度咀嚼階段,才逐漸分辨出蒜茸的辛香、南乳的鮮香、芝麻的油香、肥肉的甘香……

老婆餅

老婆餅是廣州一帶的名小吃,它還有個雅號叫“冬茸酥”,是以糖冬瓜、小麥粉、糕粉、飴糖、芝麻等食材為主要原料而製成的一種特色點心。老婆餅外皮烤成誘人的金黃色,裡頭一層層的油酥薄如棉紙,酥鬆得不得了,一咬下去碎屑便掉了滿地,每一口都嘗得到蜜糖般的香甜滋味,而它的名字更是為這道小點增加了幾分浪漫溫馨的感覺,這也許正是老婆餅大受歡迎的原因。

老公餅

是的,有老婆餅就一定有老公餅。老婆餅是甜的,老公餅是咸的,老公餅的餡心以椒鹽味為主,形狀也要大一些,和大大咧咧的男人倒有些相符,老公餅從形狀上看呈橢圓形,外皮一樣的燦黃,沾著長形的杏仁,十分好奇的放進嘴裡一嘗,外皮酥香,內裡微鹹,感覺就像咀嚼酥糖,但並不甜膩。

腐乳餅

廣東潮州著名的傳統餅食之一,它造形小巧,柔潤清香,帶有獨特的南乳、蒜頭和醇酒的氣味,芳香可口,甜而不膩。腐乳餅用料奇特多樣,它以精麵粉製成餅皮。餅餡中,腐乳塊百分之二點五,名酒含百分之二,白豬肉要經過精選,切成肉丁,占百分之十八點二,粉糖含量百分之二十七點五,還有蒜頭等,配料總共在十四種以上。在製作上也十分考究,投料先後有序,烤焙也有章法。這樣,使餅皮薄而不裂,餅餡飽而不露,幹潤而不焦燥。

德昌鹹煎餅

德昌鹹煎餅以鮮明的色澤、獨特的風味而聞名,它的創制人是廣州龍津中路德昌茶樓的點心師譚祖。咸煎餅制法實源于回民的油香餅,1938年,譚祖在調味、火候中嘔心瀝血,終於制出色鮮、皮脆、心軟、香酥而味美的鹹煎餅。德昌鹹煎餅的製作之所以與眾不同,第一是原料加入南乳,以增加香味。其二,麵粉搭配白糖、紅糖各半,份量又比一般的增大一倍,其作用在於:白糖使其脆皮,紅糖達到心軟。再加上用中火炸,糖量多,咬油大,故成品皮脆心軟,特別松香。

潮州朥餅

潮汕朥餅,也稱潮式月餅,是早已揚譽中外的潮汕名餅食。朥字,潮汕方言指豬油。顧名思義,用豬油摻麵粉作皮包甜餡烤焙熟的餅便是朥餅。做朥餅的工序不僅十分繁雜,而且每道工序都十分考究、精細。尤其是做朥餅用的豬油,要用本地豬的豬朥來炸,這樣的豬油味道才極為芳香。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廚影美食。在豬油的作用下,朥餅特別潤滑清甜,故人們把潮州本上製作的、具有濃郁潮州鄉土特色的月餅稱為“朥餅”。朥餅以其餡料不同,而分別被稱為綠豆沙朥餅、雙烹朥餅、烏豆沙朥餅和水晶朥餅等。成品品色澤金黃鮮豔,皮酥薄脆,餡兒精細滑潤,入口香甜清爽,且涼喉適口。

潮汕風吹餅

風吹餅俗稱“冰喇”,像草帽般大,因其極薄,薄得連風都可吹走,故名“風吹餅”。吃時拌點麥芽糖,酥脆帶著麥香,那種童年濃濃的古早味又回來了。

潮汕肚臍餅

這種餅當地人有的叫“牛屎餅”,又叫“肚臍餅”。“肚臍餅”因為餅的中間有一透氣小孔,酷似肚臍而得名。餅呈圓形,中空而脆,餅中間用筷子戳一個孔。有黑糖餅和白糖餅兩種,用紅糖或白糖做餡。此餅外脆內軟,一口咬下去給你數種不同的口感。酥脆香甜,甜度極甜,忌糖者忌食。如果是新鮮出爐的那更是好吃。

化州拖羅餅

化州拖羅餅是廣東省茂名市一道飲譽粵西的特產,有著考究的製作技藝和獨特的口感風味。皮薄,傳統的餡料為椰絲、花生仁、白糖和叉燒瓜子仁,食之不膩,齒頰留香,現在基本是在化州市內才有得賣。2012年化州拖羅餅被列入第四批省級非遺名錄。拖羅餅完成後顏色澤金黃,形似明月,皮脆酥香,餡松甜香,肉香醇濃,爽口不膩,吃後齒頰留香,百吃不厭,多年來一直盛名不衰,至今還保持著傳統的配料方法。

雞屎藤餅

雞屎藤餅是廣東不少地方清明節必備的過節小吃,其原料主要是野生植物雞屎藤。高明有“四月八,雞屎藤,牛生日”的俗語,是在農曆四月初八吃雞屎藤餅,為四月初八(牛的生日)過節。雞屎藤餅色深墨綠,略顯晶瑩,入口香軟,有淡淡的青草香氣,還有清熱解毒、化食消積的藥膳功效。

平洲福肉餅

相信即使佛山本地也很少人知道有這個特產。其實它出現的時間比盲公餅要早,一直是家庭和小作坊式製作,與中山的杏仁餅相似。此小吃捏在手裡,軟綿綿的;放到嘴裡,甜而不膩,柔韌而不粘牙;嚼之散發出淡淡的玫瑰花香,和著絲絲陳皮的特殊香氣。形如棋子而稍大,表面撲上薄薄一層乾粉,避免互相粘連。

正宗福肉餅的餅皮用生、熟糯米粉加水反復揉搓至出現韌性,碾成薄塊包住餡料而成,口感軟滑,柔韌;而現在市售的福肉餅,用麵粉經發酵做餅皮,口感有如吃大福餅,與餡料風味格格不入,更無相得益彰之妙。正宗福肉餅的餡料最大特色是使用玫瑰糖,與冰肉、果仁、糖冬瓜、碎陳皮拌和,再加少許熟糯米粉作填充劑使餡料稠化,便於成型。食用時淡淡的玫瑰花香,正是來自玫瑰糖。

欒樨餅

欒(luán)樨(xī)餅是以一種叫做欒樨的植物的葉子和糯米粉、澄粉、粘米粉、冰片糖等為主要材料蒸制的糕餅,是廣東珠江三角洲的漢族傳統小吃,以中山最普遍。

淋糖餅

正宗的淋糖餅選用黃糖、糯米粉、欖仁、肉片製成半成品,經明火、水蒸三小時,並淋糖水三次。淋糖餅皮爽軔、餡香濃而不膩,是中山地道傳統美點。

鼠曲粿

流行於潮汕地區。每年過年家家戶戶都製作鼠曲粿,一般在過年前三四天才做,不過現在也有很多小攤每天都有賣。鼠曲粿顏色深綠,柔軟香甜,散發著天然鼠曲草的清香。而且由於潮汕鼠曲粿取用天然鼠曲草,性平味甘,也可作為食療之用,主治咳嗽痰多、氣喘等症。差不多形狀的還有紅桃粿,因顏色和形狀像是壽桃,就更有長壽的意思。

葉貼

葉貼又叫米粿、印粄,顧名思義,葉貼就是用葉子貼的餅,按組成結構命名,既形象又生動。它用了樹鳳梨的葉子包糍,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有葉子隔著,可以讓人吃葉貼時不會感覺太燙手;二是樹鳳梨的葉子有解毒消腫的作用。如此做法,既綠色環保,又充分利用了植物的藥用功效。

皮蛋酥

皮蛋酥是廣東歷史較久的名點小吃。因以皮蛋做餡而得名,皮蛋酥的特色:形圓或橢圓,皮薄餡香濃,面皮層層相疊,清晰不合,松化脆軟。皮蛋酥是廣東人婚慶嫁娶過禮首選之餅。皮蛋酥以皮蛋做餡,在嫁女中,蛋象徵新婚娘子能開枝散葉,早生貴子之意。早在清朝就廣為流行。

寶鬥餅

寶鬥餅是廣東潮州饒平特產,是最具特色的潮州小吃之一。它色澤鮮豔口感松柔甜滋香醇,深受海內外的青睞。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廚影美食。用料非常精巧、細緻、講究,以新鮮雞蛋、豬油和豆油混和精麵粉作餅皮,餅餡用綠豆豆泥加油、白糖、冬瓜丁、蔥珠油和芝麻油。這種餅是全國獨一無二的一個餅種,八角四方,如賭具骰子,俗稱“鬥仔”,因餅好吃,故名“寶鬥”。

銅勺餅

銅勺餅,俗稱銅鐵勺米果,是廣東韶關著名的傳統小吃,也是客家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千年傳統美食。這種小吃的名字緣制做它的工具,是一種大概有杯底大小的平底小勺子,邊上有一根長長的柄,先將面漿均勻的攤在勻面上,然後將花生或酸菜或蘿蔔蝦米等陷放置在中央,再在上面灑上一層面漿,然後放入油鍋裡面炸至金黃色。銅勺餅色澤光亮、香酥可口,是老少皆宜的休閒食品。

水晶餅

水晶餅也叫晶餅,是傳統的廣東點心。晶瑩剔透的外表,十分吸引人。其特點皮薄白如雪、爽軟,晶瑩透亮,餅內餡料隱約可見。以旺火蒸之,達到晶瑩通透,與餡心的顏色雙映生輝,是一種極具特色的甜味點心。

陳皮餅

廣東新會陳皮藥食同源,食養俱佳,陳皮餅,即是以陳皮為主原料烘焙製作成的餅。透著淡淡陳皮幽香,餅軟味鮮。吃的時候沒感覺到陳皮味,但吃完後齒頰留香,陳皮甘香縈繞在口中,久久不散。口感香濃、入口易化,沒有那種甜味,卻多了一份禾稈、陳皮的甘香。

糖蔥薄餅

糖蔥薄餅是一種廣東潮汕地區廣為流傳的小吃,後來流傳至香港、臺灣等地。使用類似春捲的白麵皮,卷了糖蔥和一些餡料,甜的有椰絲、芝麻及麥芽糖等,鹹的有菜脯、芫荽、蔥、蒜等。

油炸蝦餅

湛江市區及各城鎮,遍佈油炸蝦餅小檔,香氣流溢。湛江炸蝦餅最大的特色是餅香、脆口、好味,並夾帶著海蝦的清香,味道讓人一嘗試難忘。為了保留蝦餅的新鮮,湛江的蝦餅在製作上有意保留無味(不添加任何鹽份的食材愛看或配料)的形式,目的是保留新鮮海蝦的清香。吃炸蝦餅有講究:先沾上椒鹽,然後包上生菜。這種食法的最大好處是既不失蝦餅的原味,也可以通過可以生食的生菜,清淡蝦餅的熱氣。

豬籠餅

顧名思義,豬籠餅就是把餅做成小豬的樣子,裝在竹紮的小豬籠裡。餅是用麵粉做成的,沒有餡,重二、三兩,有點甜。“小豬”做得很細緻,有眼睛耳朵鼻子和尾巴,惟妙惟肖。小豬乖乖地趴在籠裡,四腳趴開,好像睡著了似的。籠子有大人三個手指般大小,用竹做成,一頭染青色,一頭染紅色,外面還系上一條紅頭繩。

豬籠餅既是舊時中秋節的應節食品,是小孩子的玩物。中秋節前,餅家們只要將小豬籠掛滿店鋪,就會吸引小孩子圍過來高叫著“我要這個小豬!”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豬籠餅因價格低廉而深受歡迎。

本文由廚影美食編輯整理,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盤點全球頂級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廚影美食。您的支持就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