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到“國博”三樓,與秦漢文明面對面交流

最近國家博物館好戲不斷, 精彩的展覽一個接一個, 應接不暇。

國家博物館的南館三樓7展廳, 從2017年9月17日至11月30日, 秦漢文明文物展正在持續進行中, 每天吸引了眾多的觀眾為此早早地來到國家博物館西門外排隊候場, 就希望能夠早點進場, 與秦漢文明文物早點見面。

西元前221年, 秦王嬴政統一中國, 自稱“始皇帝”, 拉開了中國歷史上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恢弘序幕。

秦朝和漢朝致力於發展和完善各項制度, 在政治、經濟、文化、思想、對外交流等領域改革創新, 取得了巨大成就。 秦漢的政治、經濟與思想體系不僅為後世王朝所借鑒, 也為中華文明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次秦漢文明展從全國各博物館和文物收藏機構精選出170組300多件珍貴文物, 將秦漢四個多世紀的文明印跡展現在觀眾面前。

秦漢文明展共分五個部分, 分別是“文治武功”、“長樂未央”、“事死如生”、“多元文化”和“絲路交通”。

一、文治武功

秦朝統一中國後, 創建了由中央和地方官制組成的官僚體系, 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 修築了直道、馳道及放射狀分支道路將全境聯繫起來。 漢王朝加強了中央集權, 建立穩定的貨幣制度,

實現了國家經濟的持續發展。

二、長樂未央

漢王朝的農業和手工業得到了較大發展, 人民安居樂業, 國力強盛。 漢代的文物內涵豐富、工藝精湛, 顯示了漢王朝的富強、物質的充裕、市場的活躍和文化的發達, 反映了秦漢時期物質文化的高度繁榮。

三、事死如生

漢代厚葬之風盛行, 在“事死如事生”觀念指導下, 凡生人所用的器具、物品等, 均納入墓中。 兩漢四百多年時間內, 喪葬用玉技術高度發達, 由玉棺、玉衣等組成的喪葬用玉成為漢代統治階層最具特色的習俗。

四、多元文化

秦漢時期,中國的許多文化知識和科學發明都居於當時世界前列。同時,西域文化、滇文化、百越文化、匈奴文化等邊疆文化在與中原漢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得到豐富和發展,與漢文化共同構成秦漢時期多元的燦爛文明。

五、絲路交通

“沙漠絲綢之路”和“海路絲綢之路”的開通與發展,將秦漢王朝與域外聯繫起來,中國的絲綢、漆器、銅鏡等源源不斷向外輸出,域外的珍奇物品也陸續輸入中國,異域文化與漢文化相互交流, 有力地促進了文化交流,充分顯示秦漢王朝開放和包容的胸懷。

通過對以上五部分的參觀學習,相信大家對秦漢文明的發達程度有了直觀的印象。

由玉棺、玉衣等組成的喪葬用玉成為漢代統治階層最具特色的習俗。

四、多元文化

秦漢時期,中國的許多文化知識和科學發明都居於當時世界前列。同時,西域文化、滇文化、百越文化、匈奴文化等邊疆文化在與中原漢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得到豐富和發展,與漢文化共同構成秦漢時期多元的燦爛文明。

五、絲路交通

“沙漠絲綢之路”和“海路絲綢之路”的開通與發展,將秦漢王朝與域外聯繫起來,中國的絲綢、漆器、銅鏡等源源不斷向外輸出,域外的珍奇物品也陸續輸入中國,異域文化與漢文化相互交流, 有力地促進了文化交流,充分顯示秦漢王朝開放和包容的胸懷。

通過對以上五部分的參觀學習,相信大家對秦漢文明的發達程度有了直觀的印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