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多地打響重大專案投融資攻堅戰

一場場重大專案投融資攻堅戰正在多地展開。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獲悉, 在距離年底只有三個多月的視窗期, 為了實現經濟平穩增長,

多地以重大專案為抓手, 在加大投資、促進招商上持續加碼。 其中, “PPP+基金”已經成為主流投融資方式。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渠慎甯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下半年各地打響投融資攻堅戰也是為了應對固定資產投資下滑態勢, 同時加大對民間投資的吸引力, 穩定投資使地方經濟增長獲得支撐。

記者瞭解到, 在地方穩投資過程中, “政府投資引導基金+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雙管齊下成為地方投融資的重要著力點。

安徽省近日出臺《支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若干政策》, 進一步引導社會資本參與PPP專案建設, 擴大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 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同樣風生水起。 在日前舉行的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上,

北京市科委黨組書記、主任許強表示, 北京市政府決定成立市科技創新基金, 政府出資總規模200億元, 擬通過對母基金和子基金層面放大, 實現基金總規模達1000億元, 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除此之外, 山西、江西等多省千億級政府投資引導基金也於近日先後啟動。

渠慎甯告訴記者, 採用PPP模式可以有效減少政府財政負擔, 降低杠杆, 同時拉入民營資本也可以提高資本運作效率。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PPP研究所專家卓識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從政府宏觀職能來看, 下半年是地方政府完成投資指標任務的一個關鍵時期, 現在政府層面可用的拉動地方投資的工具主要是PPP和地方債。

基於債務屬性變化和投融資方式的選擇, “PPP+基金”已經成為主流的投融資方式。 原因在於, 雖然近年來PPP項目落地率有所提升, 但是相對全國總容量來說, 整體落地率還稍顯不足。 政府引導性資金能夠給予市場強烈的投資信號, 屬於政府方面較大的增信行為, 為更好地引導社會資本進入起到了良好的帶動作用。

“‘PPP+基金’的方式因為不出表、不負債、不佔用財政占比, 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追捧。 ”卓識說。

民生金融智庫首席宏觀研究員朱振鑫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43號文下發後, “修明渠、堵暗道” 的地方債務管理思路已非常明確, 國務院要求剝離地方平臺融資職能, 同時放開了地方債的口子,

鼓勵推廣PPP模式, 今年又陸續推出土地儲備專項債和收費公路專項債。 但考慮到地方債和專項債額度有限, PPP模式和政府引導基金便成為地方投融資的重要著力點。 目前已落地PPP專案3.3萬億, 政府引導基金已到位資金2萬多億, 為地方政府投融資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但一些固定回報、回購安排、明股實債等進行變相融資行為也隨之顯現, 對此, 財政部相繼下發50號文和87號文, 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 防範地方債務風險。 ”朱振鑫指出。

卓識也告訴記者, 不是每個專案都適合PPP, 更不是每個專案都適合“PPP+基金”這種操作模式, 基金要善用也要慎用。 (記者 班娟娟/北京報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